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远方目前的资金来源,仅仅只有超市盈利。
可三省市场没开发,时代陷入苏南那个大泥潭,目前仅仅依靠江北一地的盈利,三个月能有三亿就不错了。
再加上手上这十几个亿,凑凑也才二十亿。
也就是说,李东三个月之内起码得筹集四十亿的资金。
就算卖了手上的股票,他也拿不出这么多钱,除非接下来个把月楼市能回暖,这样他手上还有一批房产加上绿地的房产,大概也能卖个二十亿左右。
可楼市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回暖,这个真的很难保证。
李东皱眉,正在帮他收拾衣物的沈茜不由问道:“怎么了?”
“银行不同意鹏飞并购,要不偿还贷款,要不只能换成龙华。”
“银行管的还挺宽。”沈茜略显嘲讽道:“许圣哲现在状态明显有些不对,过于依赖阴谋诡计了。企业发展,光靠阴谋是不够的,有时候堂堂正正才是王道。
阴谋诡计只是附带的,而不是主流,许圣哲以后恐怕会吃大亏。”
“他吃不吃亏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我现在的问题不少。一下子多支出八亿现金流,我这边有些麻烦了。”
“那现在怎么办?”
沈茜也有些为难,想了想道:“远方现在的确有些举步维艰,资金短缺的太过严重。而筹集资金,还是大额资金,目前能想到的办法不多。
第一,筹划上市。
不过这个需要时间准备,何况你不一定愿意,所以运作远方上市不太可行。
第二,找银行贷款。
这个倒是可以,工行那边和龙华合作多年,关系太过深入,我们可以不用去找,不过我们也跟建行合作几年了,贷款应该还是能贷一点的。
不过额度可能没我们想象的高,毕竟银行也不是我们开的。
第三,找私募基金。
这大概是目前最简单也最容易的了,远方这两年的盈利还是不错的,之前就有人找我们谈过。
现在远方扩张,找私募基金筹集一笔款子,应该问题不大。”
李东皱眉道:“私募基金那边我知道,上次我见过一个基金协会的经理。他们开出的条件是要参与管理,另外还要掌控部分股权。股权方面因为这些家伙说能赎回来,我倒是没太大意见。
可他们参与管理,那我这边怎么办?
多了第三方指手画脚,公司就不能再完全按照我的意愿运转,这点我是不能接受的。”
沈茜有些无奈道:“想要得到总得付出,你什么都不想付出,就想别人把大笔资金借给你使用,摆明了不可能。
当然,其实按照你的意愿,咱们还有一条路可走。”
李东闻言感兴趣道:“什么路?事先说好,股权旁落我是不愿意的,管理权我也得抓在手里。”
“你净想好事呢!不过这办法,还真能满足你的要求。”
这话说出来李东自己都有些不相信,其实他知道自己的要求过于严苛了,除了沈茜这种不求回报的会大笔借钱给他,谁还愿意干这种事。
可沈茜接下来却是为他释疑道:“听说过企业债券吗?”
李东一听就眼神闪烁道:“听说过,你是说?”
“对,咱们可以准备准备,看看能不能通过审核,发行一批远方的企业债券。这东西既不会分摊你的股份,也不会有第三方插手我们的管理。
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承担一部分利息,不过发行条件有些苛刻,再加上咱们远方现在名气还不够大,能不能有受众也难说。
如果发行的债券没人认购,那就闹笑话了。”
沈茜接下来的话李东没注意听,而是喃喃自语道:“企业债券……企业债券……”
这个名词他不是第一次听说了,以前就注意到一回。
那是今年三月份,他无意中和孙涛探讨过一次公司债券的可行性。
当然,他不是无端讨论这个。
06年3月,华润就发行过一笔面值三十亿的公司债券。
当时华润发行的债券很快便被市场消化,这让李东着实羡慕了一阵,羡慕的不仅仅是华润轻易筹集了三十亿资金。
更是对方的公信力之强!
区区票面利率4。05%,比银行利息就高那么一点点,这样的发行利率,居然还能迅速被市场消化,这种场景是远方目前远远无法达到的成就。
现在陡然听沈茜说起这个,李东一下子就想到了华润。
呓语了一阵,李东眼神闪烁道:“远方可以吗?目前国内发行债券的企业,要不是上市企业,要不就是国有企业。远方只是民营企业,股东更是只有我一个,能通过发改委审核?”
“省发改委这边问题不大,国家那边难说。还有,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必须是股份公司或者国有企业,如果咱们想顺利发行债券,必须更改公司体制,从有限责任公司更变为股份有限公司。
这样一来,你得拿出手中部分股份。
当然,这只是形式上的变化,你可以将股份放在叔叔和阿姨的头上,这些问题应该不大。”
“那如果我们审核通过了,远方能发行多少债券?”
“按照规定,只能发布不高于企业净资产40%的债券,远方现在净资产在七十亿左右,也就是说最高也只能发行二十八亿左右的债券。实际上40%这个点很难达到,争取一下达到30%,大概发行二十亿还是有希望的。”
“二十亿……”
李东盘算了一下,如果真能通过的话,一次性筹集到二十亿的资金,那自己就轻松多了。
加上公司目前大概还能凑个二十亿,也就是说资金缺口仅仅在二十亿之间了。
到时候无论是股票套现,还是房产回暖,自己随便处理一项,就能满足远方的资金需求。
而且债券这玩意也好用,二十亿债券,华润发布的是15年期的。
远方发布长期的不一定有人愿意入手,可短期的,三年期五年期大概还是有人能接受的。
毕竟远方这两年发展的不错,三五年之内,远方势头应该不会弱下来。
利率的话,比华润15年期低一点,按照4%的利率算,一年也才八千万的利息。
八千万发行个三年,那就是两亿四千万,加上发行成本不会超过三个亿。
用三个亿的费用,换取二十亿的流动资金帮自己度过难关,毫无顾忌地透支二十亿使用,其实对急速发展中的远方还是划算的。
沉思了一阵,李东开口道:“那行,咱们就走这条路!接下来你就负责这事,公司会配合你一切行动,筹集二十亿资金,对我们现在帮助很大。不过三个月时间,能完成吗?”
沈茜想了想道:“省里面我们可以让他们加快速度,京城那边就不太容易了,不过到时候我让我爸找几个朋友帮忙催促一下,问题大概不是很大。
还有就是担保方的问题,要是有银行愿意为我们进行担保,我想三个月应该还是可能的。
我回头找建行那边谈谈,这两年我们和他们全面合作,远方的流动资金包括供应商款项全部通过建行流转,让他们担保的问题应该不算太大。
最后就是发行上市问题,因为我们不是上市公司,所以不能通过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不能上市交易,那就只能靠我们自己路演了,这样受众会少很多。
我怕就怕……”
“怕无人问津?”
李东一语道出了她的担忧,一旦远方发行的债券无人问津,那就跟公司上市似的,股价会大跌。
远方是私企,又没上市,倒是不怕什么股价跌不跌的。
至于市值被低估,李东其实也无所谓。
主要就怕引起连锁崩盘效应,一旦远方的债券无人问津,民众就会对远方的公信力产生质疑。
普通群众质疑那关系其实也不大,可和远方合作的供应商呢?
以及地产公司那边名声也会遭受重大打击,这些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沈茜微微点头道:“我正是担心这一点。毕竟我们只是私企,没有华润还有其他企业那样,背后有国家保证。如果我们拿不出像样的保证,别人不一定会接受我们的债券。”
李东轻轻敲了敲手指,想了想道:“如果短时间内远方作出一番大动作呢?比如三省市场开拓,收购绿地,这些都能增加我们企业的公信力,这时候要是我们再发布一些大计划,咱们名气会短时间内飙升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