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实在太好了。”真纳一脸的欣喜。中华帝国提供的东西,都是他们急需的。要发动武装起义,首先就得要有钱、军火和人才行。否则的话,他们拿什么去发动起义呢?就算是发动起义之后,拿什么去抵挡住英国人的反扑呢?
“不过,我们希望你们的起义成功之后,建立的国家能够和中华帝国合作。中华帝国的商品,能够以较低的关税进入你们的国家销售。中华帝国可以在你们的国家投资办厂,开采矿产。你们的军队使用的武器,必须要购买中国生产的武器,由我们提供教官为你们训练。你们的警察部队,也要接受我们的指导。在外交上,也要和中华帝国保持一致。”陈鸿飞准将说道。
真纳的眉头紧紧的皱在了一起,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们的国家不就成为了一个傀儡了吗?
“陈将军,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那我们岂不是失去了独立自主的权力了吗?我们的依旧会被你们奴役的。这和现在英国人殖民统治我们,有什么区别?”一个绿教联盟的领导人不满的说道。
“不,不。这当然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我们不会干涉你们的内政的。另外,我们向你们提供的武器装备以及贷款,你们也可以用矿产资源来购买。中华帝国为你们提供全面的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倾向于中华帝国,这应该没有什么不对的吧?”陈鸿飞准将笑着说道。
真纳和绿教联盟的那些领导人考虑了一下之后,还是全盘接受了中华帝国方面的条件。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如果错过了中华帝国的话,他们不知道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中华帝国承诺,半个月之内就向他们提供支持。资金方面,将无偿向他们提供一千万华元。之后,还可以向他们提供大量的低息贷款。至于武器装备,则是从帝国驻伊朗的军队当中调拨的。军事教官,也是直接从当地的驻军当中抽调的。另外,伊朗王国的军队当中,也可以抽调一些教官。毕竟,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也更容易沟通。
按照双方的约定,绿教联盟将在两个月之后发动起义。在这个时间,中华帝国要和印度半岛南部的泰米尔人,泰卢固人,马拉地人取得了联系。声称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帮助他们建立独*立的国家。这对于这些被压迫的民族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他们对于中华帝国的支持,根本就没有任何抵抗力。尤其是泰米尔人,更是全盘接受了帝国的条件。他们保证,建立泰米尔人自己的国家后,会同意锡兰的泰米尔人迁徙到印度半岛上面来。
这些民族如果都建立自己的国家,这将使得整个印度变得四分五裂。当然,正努力想要维护自己的殖民统治的英国人,也是被弄的焦头烂额。他们镇压印度布尔什维克党率领的印度红军,已经非常的吃力了。再加上其他的起义军,那根本就不太可能。
黄帝纪元4635年6月中旬,第一批的英国*军队抵达了印度这一批的英国陆军,多达十万人。加上之前部署在印度的十万英军,他们集中主力开始向印度红军的控制区发动进攻,想要一举将他们给灭亡掉。
但是,经过近两个月的发展,印度红军的实力已经更加强大了。现在,印度红军的兵力已经突破了三十万大关了。从英印军那里,他们得到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另外,还有广大的印度民族的支持。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和人和、英军想要镇压印度红军,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6月下旬,英军和印度红军在印度中部展开了激战。尽管,英军有着更为强悍的战斗力。但是,印度红军也打的十分顽强,使得英军的伤亡居高不下。加之大量的印度民众又是站在印度红军这一边的,很多印度人自发的支援印度红军,甚至袭击英军的后勤补给线。使得英军的战斗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经过半个月的激战,英军损失了数万人。尽管,他们给印度红军造成了更大的损失。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够镇压印度红军。损失不小的印度红军,很快就得到了补充。反观英军,则需要万里迢迢的从本土得到补充,此消彼长之下,英军镇压印度红军的难度就更大了。
7月上旬,英军的第二批援军抵达了印度。十万生力军的抵达,使得英军开始再一次酝酿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而印度红军的实力,也有所增长。甚至于,为了让印度红军坚持的更久,中华帝国秘密向他们提供了一批军火。这无疑就加大了英国人镇压印度红军的难度。
7月下旬,经过准备的绿教联盟,终于在卡拉奇发动了起义。在中华帝国的暗中帮助之下,他们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就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军队。尽管,这些军队都不过是接受了简单的训练而已。但是,在英军的主力完全去对付印度红军的情况下,卡拉奇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他们。
占领了卡拉奇之后,绿教联盟主席真纳宣布,他们将为所有绿教徒们建立一个由他们来组成的国家,号召所有的绿教徒一起起来战斗。这使得绿教联盟领导的军队,开始了快速的扩编。
几乎在同一时间,印度半岛南部的泰米尔人、泰卢固人、马拉地人,都纷纷发动了起义。他们驱逐当地的英国殖民官员,组建军队,宣布脱离印度,独*立建国。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英国人的质问(求月票)
绿教联盟成功起义之后,立刻向印度河流域进攻。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几乎都是绿教徒。他们完全响应绿教联盟的起义,不少人更是自发的加入到起义当中。很多加入了英印军的绿教徒,更是携带着武器来投奔起义军,使得绿教联盟的军队,开始不断的扩大。短短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居然就已经拉起了一支超过十万人的部队了。整个印度河流域,都落入了他们的控制之中。
另外,绿教联盟还计划向孟加拉地区发展,生活在那里的孟加拉人,绝大部分也都是绿教徒。绿教联盟在那里发动起义,也更加容易成功。同时,孟加拉距离中国也更近,在那里也更加容易得到中国的支持。一旦起义成功的话,更可以直接出兵威胁加尔各答等印度的沿海大城市。
南部的几个民族的起义,也得到了那些民族的民众的大力支持。作为少数族人,他们在印度也是长期受到英国殖民者以及印度斯坦人的欺压的。现在有机会独*立建国,他们当然不会放过了。这就使得整个印度半岛南部,仿佛在一夜之间就脱离了英国人的掌控一样。
原本,英国陆军对印度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印度红军的镇压,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上风了。印度红军虽然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并且得到了大量印度民众的支持。但是,乌合之众始终是无法和精锐军队对抗的。这使得印度红军虽然兵力众多,但是在战场上,却不断的被英国陆军打败,控制区也在不断的缩小。如果不是英国陆军需要镇守的地方太多,无法集中全力的话,说不定印度红军早就被剿灭了。
但是,其他几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使得英国人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受到了重创。大量的区域依旧脱离了英国人的控制了。他们的补给线,更是不断的受到攻击。而英印军又完全不可靠了。这使得英军不得不抽调兵力去对付其他的起义,从而给了印度布尔什维克党和印度红军喘息之机。这也就使得这场战争,或许会进行更长的时间。这对于英国人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如果说印度此起彼伏的武装起义,让英国人焦头烂额的话,那他们至少还能够应对。毕竟,他们在印度部署的几十万精锐军队,不是那么容易被击败的。不管是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武装起义,还是绿教联盟发动的起义,以及南部的泰米尔人、泰卢固人和马拉地人发动的起义,都无法对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构成致命的威胁。受死的骆驼比马大,以大英帝国的底蕴,一步步的镇压这些起义军,也不是不可能的。
初期,这些起义军看似声势浩大。但是,英国人铁了心要镇压他们的话,他们也长久不起来的。当然,英国人要镇压这些起义,本身也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的。出动数十万乃至更多的军队远征印度,这些军队每天的消耗、武器弹药的补给甚至是抚恤,都是非常惊人的。对于还没有走出经济危机的大英帝国来说,这些费用足够让他们原本已经十分羸弱的财政崩溃掉了。
但是,大英帝国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