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兵不死-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标,以及拦截来袭战略弹道导弹。”

    “战略核导弹是衡量一个国家战略核力量和军事科学技术综合发展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王亮进而介绍道:“战略导弹的最佳伴侣就是核弹头,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原子弹。”

    提及原子弹,王亮又不由得回想起了许多往事。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西北罗布泊地区。

    随着轰的一巨声,一片蘑菇云笼罩在上空,在欢呼雀跃声中,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从那以后,中国成为跟美国、苏联、法国、英国之后的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为了那个成功的时刻,科研人员们花了整整九年的时间。

    1955年下决心要搞出属于自己的核武器。

    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21程团以牺牲十几名官兵的代价,终于在西部的独龙山区发现了第一条铀(原子弹的原料)矿地带。

    这只是故事的开始,成百上千的科学家、将军和士兵们来到西北的戈壁上,扎根下来,九年的时间。

    差的后勤供给,吃的穿的都糟糕的透顶。

    因为那是共和国最艰难的一段时光。

    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对技术严格保密,所以,所有的细节,都需要我们的科研人员一点点摸索,再进行实验,没有可以参照的对象。

    “有多难?打个比方,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让生活在清朝的人制造出一台电视机。”王亮道。

    因为这项任务要绝对保密,很多参与的工作人员都要隐姓埋名,当一个无名英雄。

    甚至有很多人,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很多年后,大家都不知道他们参与研制过原子弹的任务。

    九年的时间,从无到有,有零到百。

    那是老一代人的坚守,那是真正的信仰,被现代人看得一文不值的信仰的支撑,才能坚持下来。

    王亮还记得,当年中国宣布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候,其他拥核国家是什么样的反应。

    震惊。

    用这个词来形容最恰当了。

    都知道研制核武器的难度,不然也不会只有四个拥核国家了,打死他们都没能想到,那个前几年还用小米加步枪的国家竟然独立自主研究出了原子弹!

    在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我们也对外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苏联专家曾经拍着胸脯保证:“中国二十年都造不出原子弹。”

    啪啪啪——

    老大哥的脸怎么黄了,想来是北面太冷,涂的蜡。

    老大哥的脸怎么又红了,想来是为我们高兴吧。

    当时的老大哥自己还正乱着套呢,只在报纸上很小的一块地方,报道了中国研制出原子弹。

    但在报纸的另一个版面,却用一个大篇幅来报道澳大利亚反对中国研制原子弹的事情。

    美国的反应非常有趣,他们在得知中国爆炸原子弹后通过《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中国依然是贫弱国家,不足为惧,美国还是会保护亚洲国家之类的话。。。。。。”

    但没过多久,美国就开始改变策略,同中国建交。

    英国说:“对中国研制原子弹这件事,深感遗憾。”

    比中国爆炸成功早四年的法国最实在,中肯地说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体会不到那种自豪感和荣誉感。

    那是属于那个年代,属于中国人民的荣光。

    腰杆直了,说话也硬了。

    “有了核武器,但要把它打出去,还需要战略导弹。1964年的中国,只有东风…1弹道导弹,导弹射程仅仅六百公里,没有实战部署过,形容虚设。”王亮道。

    时间回到1984年的10月1日。

    “同志们好!”

    “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

    小平同志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汇成一股股排山倒海般的巨大声浪,响彻十里长街。

    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这没什么稀奇的。

    但王亮知道,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

正文 0318 1984年的劈枪,历历在目。

    0318 1984年的劈枪,历历在目。

    “同志们好!”

    “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

    像这样的口号,在二十多年前的阅兵仪式上是想都不敢去想的。

    在五十年代的阅兵仪式上,阅兵首长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王亮知道,1984年,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是军人地位达到空前高度的一个标志。

    辛苦了,你们辛苦了!

    直到阅兵的那一天,边境还时不时的会响起枪声,还有解放军战士牺牲。

    副营职侦察参谋傅平山不就是在三年后的1987年壮烈牺牲的吗?

    一句你们辛苦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体现了最高首长对于一线指战员们的关心和爱护,那是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的。

    王亮仍旧记得,在检阅的过程中,小平同志频频挥手向将士们致意,将士们则行注目礼。

    军乐声声,战旗猎猎。

    受阅方阵像山一样挺拔、海一样壮阔。

    摄像机镜头转动,照相机快门频响,流动的画面凝结成永恒的历史瞬间。

    “当时的阅兵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小平同志没有像受阅部队的官兵们一样换上大檐帽、肩章尤为显眼,帽徽由原来的全红五星换成了带麦穗齿轮的八一红星样式,领章上的原两面红旗镶上了黄边、缀上了银星的八五式军装,而是穿了一身藏青色的中山服。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高级将领们则还是穿着以前的六五式确良军装。”王亮道。

    普通人或许察觉不出来这一微妙的现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王亮知道,这支军队,正处在变革的钢铁洪流之中。

    声震十里长安街的口号声中,首长的检阅车徐徐开动,驶过全部受阅队伍的面前。

    望着天安门城楼,王亮的耳畔回响着当年首长在上面发表的讲话,一口浓重的川音:“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同志们!全国同胞们,同志们和朋友们!在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的这个光荣时刻,我向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为保卫祖国安全而奋斗的同志们、同胞们、朋友们,致以最热烈的节日祝贺!”

    “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全体指战员务必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提高自己的军事政治素质,努力掌握和提高应付现代战争的知识与能力。”

    讲话的末尾,首长高呼:“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声音洪亮,气势宏伟,让在场的无数人为之一振。

    即便是现在回响起来,王亮依旧感觉头皮发麻。

    讲话结束后便是隆重的分列式。

    四十二个方队以最快速度开进到各自的预阅起始位置。

    由陆、海、空三军指战员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护卫着染着烈士鲜血的八一军旗,率先进入天安门广场。

    “那面军旗下,聚集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旗帜上曾染着无数烈士英雄的鲜血。”王亮神情凝重地讲道。

    三军仪仗队通过后,接着便是军事院校方队、步兵方队、水兵方队、空降兵方队、女卫生兵方队、武装警察方队和男女民兵方队,他(她)们依次进入天安门广场。

    那徒步方队,迈着整齐而又刚健的步伐,仿佛变成一个人正步走来。

    横看一条线,竖看一条线,斜看还是一条线,像一座座威严的大山,构建成伟大祖国的万里钢铁长城。

    那铿锵有力的足音,有万里长征路上千万双草鞋的脚步声。

    那勇往直前的英姿,有解放战争隆隆炮声中百万雄师跃上江南岸的身影。

    王亮眼睛里炯炯有神,终于要讲到高潮了:“最具特色的便是徒步方队参阅人员手中的武器了。56式半自动步枪,连刺刀。他们做出了劈枪的动作。”

    方队在通过主席台的时候,领队的指战员一声怒吼:“向右看!”

    齐步转正步。

    所有官兵随着正步的节奏,将上了刺刀的56式半自动步枪从肩扛改为手持,随即用力向前劈出,变成挺枪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