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家堡得以保全完全是靠运气,来这里的都不是大股贼人,他们只能祸害堡外的庄稼,没有能力攻击堡垒,可是刘家堡的青壮也无力冲出堡垒驱赶流贼。
正文 第六百一十三章:中原糜烂
李族长早就听说有大一些的流寇连县城都能够打下,如果来攻打李家屯堡恐怕这里的上千族人都会死于非命,自己就万死莫赎了。
他想带着族人寻觅可能安全的地方,可是又不知何处能够容身,正在左右为难去留不定之时,救苦救难的南国公人马出现在眼前,这样的机会他如何能够错过?
许四九和这位落第秀才聊了一个时辰,给他介绍了黄家的基本情况。
李族长得知故土交趾已然成为黄家领地激动不已,知道那里有大量的田亩急需老百姓屯垦,去了那里的老百姓每一户就会获得五亩私田,连税赋都不用缴纳。
族人拖家带口南下时,一路上的吃用谈不上好也肯定能够让每一位老百姓吃饱穿暖,如此好的移民条件更加坚定了李族长带领全族南迁的信心。
接下来“战神”的家丁居然还要往东,他们还要接近战区竭尽所能救出更多的老百姓。
李族长被感召了,他派了族中八个从小练武的汉子陪同,因为这几个人熟悉地形能够当好向导。
许四九、郭三喜带着八百人马,推着四百辆独轮车装载着一千六百石粮食继续向西前进。
队伍里有李义勇、李义全等等八个当地人骑马同行。李族长以防不测给八个汉子装备了皮甲和猎弓,所以他们都有一定的战斗力和防御力。
崇祯六年十二月初一,许四九、郭三喜的队伍接近到了伊阳县城东大概五十里时前方探报,有大股流寇在围攻县城。
负责哨马的是亲兵队出身的祝国兵总旗官,还有六人也是总旗官同样来自亲兵队,另外二十九人是在河南招募的骑手,算不上骑兵。
他们每组十八人和李家堡四个武术家轮番前进哨探,经常登高用携带的千里镜观察官道周围的情况,遇到险要地形会来回探查至少三遍。
祝国兵知道独轮车上的粮食会引来太多盗寇觊觎,如果由于疏忽大意被贼兵夺取粮食,会活了坏人饿死太多好人,责任重大半点马虎不得。
乘着黄河封冻跳出官兵巨大的包围圈的各路流寇再次如同蝗虫般蔓延开来,本来就灾害连年难以为继的河南再被这些贼人烧杀抢掠一番如何受到了?中原糜烂已成定局。
流贼肆掠过后简直是片瓦不存,其凶残程度不亚于建奴,由于大量裹挟老百姓,流贼的队伍如同滚雪球般迅速膨胀。
紫金梁王自用被三十六营反骨仔推为盟主,贼胆养肥了的流寇进入豫西北一带为了摆脱尾随的追兵分分合合,他们已经具备了攻击县城的实力。
经过几次攻打县城得手,反骨仔们得到了武器和粮食的补充,对自己有了信心,手下的贼子都乐于追随当家的攻打县城。
因为每一次破城这些贼骨头都会抢到太多金银财宝和美女,城池里的官仓内多多少少都会有粮食,流贼把附近的粮食全部收罗一空,掌握在手里。
不想从贼的老百姓除非选择自杀或者饿死,如果想苟且偷生就不得不跟着贼兵继续祸害下一个城池。
贼兵很残忍,他们驱使刚刚被迫跟随的老百姓扛着木板、梯子、沙袋等等简陋的攻城物资往城头冲锋做炮灰。
有时候守城军民战斗意志相当坚决,战况比较惨烈,城下的老百姓的尸体堆积如山,流寇的中坚力量就可以踏着老百姓尸体冲上城头。
流寇们称呼自己的生力军为老营兄弟,顾名思义都是一些积年老匪。
三十六营的流寇组织混乱,他们或单干或者合伙劫掠,紫金梁部几个大当家摧山虎、冲天柱、油里滑纠结了两万余众准备围攻伊阳县城。
伊阳知县金会嘉密切注意流贼动向,他已经得知几个县城被贼兵攻破县太爷连同一家老小都死于非命,有些士大夫居然被流寇百般荼毒后才在痛苦中死去。
金知县把从老家带来一直跟在身边的四个家丁,都派出去打探流贼消息,这几个家丁都是宗族子弟,忠诚度毋庸置疑。
他们发现漫山遍野涌来了大股流寇,意识到势头不对连忙赶回来报告家主,金知县很果断决定立刻弃城逃跑。
伊阳县城里居住着一位在乡官员李中正,他曾经出任过兵部车驾清吏司正六品主事。
他家是伊阳县望族,此人有血性,不但没有逃之夭夭,而且拿出私产、粮食集结家丁招募城中壮士准备坚守城池。
还有一位叫做常省身的生员也是伊阳县殷实之家,他动员了宗族里的子弟二百余人主动协助李中正守城,还有许许多多官吏和老百姓都纷纷响应,收集五花八门的器械追随。
摧山虎、冲天柱、油里滑虽然聚众两万余,其实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刚刚被裹挟的河南老百姓,属于乌合之众,有战斗力的不过两三千老营惯匪而已。
即便如此,两万余人马铺天盖地而来,那气势还是让伊阳县坚守的军民不寒而栗。
丧心病狂的流寇驱赶着老百姓扛着梯子、门板、巨木乱糟糟的攻城。
他们没有统一指挥,也没有选择什么重点突破口,就是靠人多,拿老百姓的命去消耗伊阳城头守军的滚木礌石和箭矢。
摧山虎等等头目带着老营的惯匪压阵,发现被驱赶的老百姓调头立刻挥刀砍杀,可怜的无辜百姓进退都是一死,伊阳城下哭声震天。
骨肉相残,山河为之变色,城头的军民心里也是无比悲苦,被打死在城下的就有许多他们认识,都是附近四乡八里的乡亲啊!
李中正红着眼对着城下大喊大叫:“乡亲们,别再上来,拿起武器去砍杀后面那些贼人啊!在城下死了那是从贼附逆被击毙,回头攻击贼子即便死了也是烈士啊!”
李中正知道此战可能凶多吉少,他准备带着族人舍身取义,也号召乡亲们不要附逆,可惜任他喊哑了嗓子也无济于事。
被裹挟的老百姓连跑得慢一点都会不断被督战的贼子斩杀,他们不敢面对贼子的刀矛只能选择硬着头皮一次次的冲击城池。
正文 第六百一十四章:岌岌可危
战斗在持续,双方都不断有人倒下,摧山虎不急着动用老营的惯匪发动总攻,他认为经过这一战,就可以挑选活下来的强壮老百姓加入老营给他们饱食。
那些炮灰死了算什么?粮食根本不够吃,多死一些无用之人会少了许多要吃食的嘴呢。
流寇大举裹挟老百姓的用心极度歹毒,不仅仅让他们在战时成为炮灰,在粮食告罄之时被裹挟老百姓中的妇孺就成为两脚羊,变成这些丧心病狂贼寇的食物。
得知大股流寇攻打伊阳县城,郭三喜没有退却,他继续带领队伍加速前进,很快祝国兵的斥候就发现了从伊阳县方向疾驰而来的一辆四轮马车。
这车居然是黄家产品,郭三喜没有骑兵,三十六个斥候里只有七个家主亲兵队出身的军官能够骑战,另外二十几人骑术无可挑剔,骑战还需多多练习。
这些人是黄家招募的前大明驿卒,他们和李独眼的遭遇相同,都是邮局下岗后的失业青壮年。
斥候见到了来自伊阳县的马车当然要拦截下来打听情况,祝国兵等十八个骑士和四个李家堡武术家包围了马车,车上的人面对火铳和明晃晃的斧子不敢反抗,他们也发现了这些骑士大部分都是身穿明军鸳鸯战袄。
被拦截下的是仓皇出逃的伊阳知县金会嘉,他见到了着装整齐的明军骑兵,以为是来了援兵,不肯流露自己是弃城而逃,不回答骑士们的问题,只是追问他们是哪一部人马一共来了多少。
沿着官道加快速度前进的许四九和郭三喜见到了金会嘉,他们两人身穿从五品、正五品大明武官服饰出现,身后又有几百兵丁,金会嘉认为这两人应该是明军主将。
他立刻表明身份,并且告知许四九流寇应该有几万,伊阳城小兵弱无法坚守,他就是火速出城般救兵。
许四九这段日子在中原大地跑了许多地方,早就看出来这个金知县是弃城而逃,但是他不点破,就当做县太爷真的是为求援而出城。
许四九和郭三喜当即决定加速前进尽快攻击流寇,即便贼人已经破城也不可能迅速控制局势,只要把火速他们打出去,就会保全太多家庭,能够救太多老百姓。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