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见自己临时的主帅下令了,熊秉琦也不敢多废话,转身就去调派他琦字大营那些还不是很精干的工兵、炮兵们。这些新兵虽然战斗力肯定不行,但都是苦力出身的,挖坑、藏雷这些活,干起来却也都是非常有效率。
王士珍当然不会只把人家熊秉琦的队伍派出去,在熊秉琦走开后,他放下望远镜转回头看向了自己的帮带刘树林说到:“您也是爵帅的老部下了,这次是您该出彩的时候了。王怀庆、王都庆那两个骑兵营,从小开始全权归你来指挥。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以骑兵之机动,最大能力保存自己、最大程度杀伤东洋狗,明白吗?”
小愣子刘树林听完后,点了下头,说到:“大人请放心,怎么说咱也是爵爷一路带过来,刘家的三代家臣。您就放心,有我愣子在,管保把那些东狗折腾的鸡犬不宁。”
说完他也不等王士珍再说什么,立即转身带着几个戈什哈跑想了左、右两翼骑兵营。很快,两营千骑就迅速的朝着海岸边那些小丘陵奔行而去。
而此时在北塘沽的刘朝先,也站在海边,正拿着望远镜看着海面上的情况。从日军的军舰行动上,只要有些战争常识的人,都清楚那准是要选择王士珍那个方向抢滩的。
心情沉重了一下,刘朝先嘴边小声的念叨了一句:“也不知道这聘卿真上了战场,能不能象他平日给七哥出谋划策一样,应对自如。”
王士珍、段祺瑞虽然是和冯国璋一同去德国留学的,但整个魁字营出来的人,都只见识过年纪最大的冯国璋那份威武和战略,并没见过这两个人的能耐。所以,刘克武心里有底,刘朝先、刘克文等人,却都有些忐忑。
刚从热河返回关内没多久的铭军分统制潘万才听到他的话后,一脸无所谓的说到:“少帅既已回咱铭军,还管他魁军九大营做甚?那些北洋武备生,平日不都是一个个自负极高吗?这次正好,让刘爵爷、聂军门和朝廷看看,是咱们这些刀口上滚过来的老军有本事,还是那群留洋的家伙有能耐。”
侧回头看了一眼这个自己父亲的老部下,刘朝先的脸色一黑说到:“同为大清之军、同为保土之将。潘将军以后万不可再报此心,各军协同方可阻敌于国门之外,你此时如此的想,本帅很是不放心。”
潘万才见自己这个少主子脸色黑了,心里清楚刘朝先跟刘克武那是什么关系,嘴上连忙说到:“少帅请放心,末将记着您的话了。但若北边出现什么意外,末将会遵从您刚才给标下的命令,赶去救援聘、琦二营的。”
带着两营一队在热河剿了两年匪的潘万才,很清楚此时他面前的这个少帅,是和他们那个时刻想着保存自己、邀功夺赏的老帅完全不同的。只这两天的时间,刘朝先就将魁字营里刘克武一直灌输的那套为军为兄弟,不分你和我的思想,时刻都在往铭军将领的哪怕带里灌。
辽东之战、旅大之战,当初在魁字营众人跑进男爵府“打牙祭”的时候,为何会败都是争吵的很厉害。有人指责叶志超前后矛盾,有人指责老帅宋庆调拨失能,张作霖那个大炮更是直接就指着刘朝先的鼻子,说他老子刘盛休和其他几军将领贪生怕死。
在众人争论的时候,当时刘克武却只是悠然的喝和酒。等到他们吵到面红耳赤的时候,刘克武才挥手打断他们,只说出了十六个字:“营军分立、将帅不和。心态不一,攻守不协”
字虽少却很是精辟,前线当时的情况,所有人也都多少了解。所以从那天以后,魁字营内更加强化了禁止出现私人小势力的情况出现。
“上阵皆兄弟、生死同存。战场无派分,同仇敌忾。同为大清军,何分你我?遇敌无他想,协同破击。”这三十六个字,是公开张贴在当初广安门轮值房里的。
此时,刘朝先听完潘万才的话后,又将这三十六字重新高声说了一遍后,又说到:“本帅现在正式给各位下个死令,此战起时,任何将领若再分淮毅、再讲藏力之事,斩立决、杀无赦,绝不容情。畏敌不前者、临阵脱逃者,斩立决、杀无赦,刻不容缓。”
死命令,帅令一下,整个铭军彻底的被有强有软的推向了通力与其他各军配合的一面。也正是刘朝先此时的两个杀无赦,从此改变了他叔祖、老父留下的这支残军作战时的思想。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铭军将士在片刻之后,也全都高声齐唱起这首词,奔赴到了刘朝先给他们各自指定了地点。埋地雷、搭火炮、架机关炮、挖战壕,整个北塘沽喧嚣起来。
在海面的大山岩,从望远镜里也看出了海岸上清军的部署。北塘沽本来是他想登陆的最佳地点,因为那里海岸缓平,岸上无山。一旦登陆,即可迅速扑向天津城区。
但从望远镜里,大山岩看的很清楚,北塘沽此时驻扎的正是清军劲旅铭字军。他倒不会怕,只是那里铭军人数上太多了。若强行在那里登陆,则他的部队损失必然不小。
久经战阵,十几岁操炮炸沉英国人军舰的大山岩观望四处后,最后还是选择了黑沿子这一带。虽然岸上有数座小丘陵,但是他看到的却只有海边挖战壕、埋地雷的那四营一千六七百人。没有那个将领,会弃弱攻强的。!~!
..
第111章 疏散感人事
在天津城里的刘克武,此时也丝毫没有闲歇。Www;日租界内的大街上,许多没来的及转移走的中国百姓,从门缝里看到惊奇的一幕。
一个年纪轻轻,将将军服挽起老高,赤着双膊的青年将军,不时口中大声吆喝着什么。
那个青年将军的脑袋上,赫然是红顶子。红顶子在清朝,只有一、二品大员才会戴。一品红宝石、二品珊瑚都是红的,其他品级却无红色。
百姓们震惊了,听说过清军将领有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却没见过竟然有大员亲自挖战壕、建工事的。
几个大商号的老板,看到刘克武表现,为之感动了。他们带着自家的伙计,跑上了街头,开始帮着修筑工事。随后,整个日租界的百姓,都冲上了街头,开始帮助五城巡防营修筑工事。
与其他队伍不同的是,这次刘克武从英国和美国人那,早就预定了大批的水泥。此时在日租界的街头上,有了百姓的帮助,一座座街头碉堡,迅速的屹立起来。堡垒战,将首次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看到百姓也涌上街头,刘克武却愤怒的将五城巡防营的署理统带官韩玉国叫到了身边,张嘴就吼到:“你他娘的干什么了?老子不是让你把百姓全都转移出去吗?这他娘的马上就是战场,怎么还这么多的百姓在这呢?”
看到自己发火的样子,韩玉国不禁也低下了头,嘴上小声的回到:“不是标下不转移,是这些人说他们家业都在这,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标下总不能,强行的把他们驱赶出去吧?”
这倒让刘克武大出意外了一下,但是转念一想,这个失误怪不得人家韩玉国,是自己忘了这个时代的人,还都是很保守的。不是他们守财奴思想严重,而是世代的教育,让很多百姓已经形成了老死不离家、少壮不留家的思想。
张眼望去,街道上帮忙的那些百姓,绝大多数是上了些年纪和半大孩子。只有那几家商铺的老板和他们的伙计,还算是青壮。
没有再说韩玉国,刘克武转身喊过了杨度、王永江、吴景濂和宋真武,席地而坐紧急商量起怎么解决这些还留在这的百姓。
战场之上,战火纷飞,战争就不应该属于平民。而且,日本人的暴虐之气,人人皆知。把这些百姓留在这,不被战火夺命,也会被日本人屠杀。
小半个时辰后,刘克武站起了身来,快步走到了街道上最高的一处已经搭建好的小碉堡上。高声响亮的叫声传进了每个人的耳朵里:“各位日租界的父老乡亲们,请大家暂时停手,听本爵说两句话。大家停手,听本爵说两句话。”
那些百姓们听到喊声,更是惊讶了。只以为是个一、二品大员,没想到那个年轻的将领,竟然还是个有爵位的。既然那个大官已经在喊了,他们也就只能放下手中的工具,将目光全部投向了那个年轻的将领。
等人群都停下,日租界这小小的街道上,出现了短暂的宁静。刘克武却用自己的喊话声,打断了这宁静:“各位父老乡亲,保乡安境乃我军人之责。各位父老难离家园,本爵也很能理解。”
喊声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