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道白光闪过,一名中年文士从传送阵走了出来,“克明拜见主公!”
杜如晦,竟然是杜如晦!
这不正是欧阳朔一直渴求的人才吗?真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欧阳朔赶忙上前一步,双手虚扶,诚恳地说道:“先生快快请起!”
作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为其筹谋划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
贞观年间,杜如晦出任右相兼任兵部尚书。
眼前的杜如晦,正是其鼎盛时期。唯一顾虑的,可能就是他的身体。历史上,杜如晦在贞观四年染病,不幸逝世,死时年仅四十六岁。
杜如晦一脸英气,就是脸颊有些消瘦,犹如刀削一般,线条硬朗、冷峻,两眼炯炯有神,深邃而不可捉摸。
走出传送阵时,杜如晦忍不住咳嗽一声,身子微驼,显然身体抱恙。
欧阳朔心中一沉,闪过一丝忧虑。
带着杜如晦走出招贤馆,欧阳朔顺便查看了一下他的属性。
【姓名】:杜如晦(皇级)
【朝代】:隋唐
【身份】:山海城居民
【职业】:文官
【忠诚】:75点
【统帅】:75【武力】:40【智力】:75【政治】:85
【特长】:临机决断(提升领地办事效率20%),深谋远虑(提升计谋成功几率25%),王佐之才(提升领地治理水平10%)
【评价】: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三,聪明识达,王佐之才,识量清举,神彩凝映,德宣内外,声溢庙堂。其人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绸缪帷帐,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茂,隐犯同致,忠谠日闻。
相比一代名相房玄龄,杜如晦的名声要弱一些,跟他早逝也不无关系。在能力上,两人实际上不相伯仲。
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故称“房谋杜断”。
杜如晦的到来,为欧阳朔注入一剂强心剂。
欧阳朔将杜如晦引到书房,亲自给他介绍领地情况,事无巨细。
杜如晦很快就进入角色,他没有一味的做一个倾听者,时不时地还会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欧阳朔都一一解答。
不到一小时,君臣二人已是相谈甚浓。
“克明,我欲让你执掌军务署,不知你意下如何?”欧阳朔问道。
杜如晦点点头,若有所思。
从方才的谈话中,杜如晦已经隐约察觉到,君侯对军方内部的不平衡感到担忧。军务署无法树立起权威,无法跟主管军务的上将军白起形成互相制衡,就连三大师团都不一定驯服,无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执掌军务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且不说赫赫有名的上将军白起,就是史万岁、恶来、罗士信三员大将,哪一个又是易于之辈,要想捋顺军中关系,形成一种新的平衡,孰非易事。
至于现任军务署长葛洪亮的感受,杜如晦倒是没有多想。他深知,君侯既然做此安排,就绝不会无的放矢,不需要他这个做臣子的来操心。
杜如晦倒是没想到,一来到领地,就如此有趣,他是不惧挑战的。
“请君侯放心,克明绝不负君侯所托!”杜如晦如是回答。
欧阳朔点点头,这才是杜如晦,行事果决,绝不拖泥带水。
接下来,两人就军务署的改制,又进行一番深入的沟通。
军务署之所以名不副实,除了“葛洪亮的能力有限”这个主观因素之外,军务署的机构设置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军务署下设四个司,分别是军情司、战备司、甲坊司和弓弩司。四个司当中,军情司负责军事情报,战备司、甲坊司以及弓弩司全部都是负责后勤。
四个司当中,竟然没有一个司,真正负责作战调度和指挥。难怪军中大将会以为,军务署是一个后勤部门。
欧阳朔正是要借调整军务署长的机会,调整军务署的架构。
杜如晦曾经执掌兵部,对跟兵部职责类似的军务署,自然是有发言权的,他的很多建议和看法,让欧阳朔眼前一亮,受益匪浅。
一上午,两人基本上已经敲定军务署新的架构。
**********
当天下午,欧阳朔就召集上将军白起以及军务署诸官员一起议事。
议事大殿,欧阳朔高居上首,杜如晦坐在右侧第一个位置。白起进来后,很自然地坐到左侧第一个位置。
接下来,就是葛洪亮以及四位司长。
见到杜如晦,葛洪亮心中一沉,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这段时间,随着白起的上任,葛洪亮的日子有些艰难,他几乎被白起架空,逐渐沦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军务署长。
这样的日子,对葛洪亮而言,实在是一种煎熬。
杜如晦的到来,似乎预示着,大变即将到来。
欧阳朔注意到葛洪亮的神情,心思莫测。他本可以在议事之前,将葛洪亮单独叫到书房交待一番,好让葛洪亮有个心理准备,但是他没有这么做。
他就是想看看,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葛洪亮会怎么应对,是否还对他忠心耿耿,是否还堪大任。
这,何尝不是一次对葛洪亮的考察?!
随着领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利益纠葛越来越多,派系也开始出现一丝丝萌芽,对欧阳朔的考验,自然也是越来越大。
一年的历练,让他的心思更加深沉,对于如何御下,也有了一丝心得。
血与火的淬炼,更是让欧阳朔的心肠,变得更加冷酷和坚硬。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阳朔威严日重,现在青儿她们都不太敢在他面前玩闹,就是范仲淹等人,对他也多了几分敬重。
帝王之路,又岂是温馨浪漫之旅?
你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最后成为一个孤家寡人。
………………………………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一上一下
(ps:厚颜求一下月票,有月票的小伙伴们投一下,谢谢!!!)
议事前,欧阳朔将杜如晦介绍给在座的诸位。
听闻杜如晦曾经担任兵部尚书一职,白起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葛洪亮则是心中一沉,他的预感即将成真。
至于其他人,尚没有发表意见的资格。
议事正式开始,欧阳朔直接宣布军务署机构调整方案。
“战备司升格为战备署,下瞎战备司、甲坊司、弓弩司以及岩洞军工厂。除了粮草和装备,战备署还将负责领地预备役的征招和日常训练。军务署长葛洪亮,转任战备署署长,三司主官维持不变。”
欧阳朔话音刚落,在座诸位的神情可就耐人寻味。
表面上看,葛洪亮职级不变,属于平级调动;实际上,在职权上,他可就成为名副其实的后勤部长,权力大幅度缩水。
葛洪亮神情不变,出列之后,躬身行礼:“诺!”
回到座位,葛洪亮心中一松,就像一块大石终于落地。外界的压力,已经让他不堪重负,君侯如此调整,反倒是让他感到一阵解脱。
欧阳朔点点头,见葛洪亮有如此定力,心中感到满意。
撤销物资储备署之后,战备署的地位,实际上非常重要,关切到军队的生存命脉。如果葛洪亮不知轻重,欧阳朔是不会让他久居此位的。
宋三等三位司长见葛洪亮神情平静,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不能说葛洪亮不努力,只是无奈领地军中大将太多,竞争压力太大,即便葛洪亮再怎么努力,也只能黯然退位让贤。
由此也可以一窥君侯的选贤任能之道:能者上,庸者下。
这么一想,宋三等人不禁心中一紧。既然连署长都能被撤换,那么他们这些司长,一旦不称职,自然也有被撤换的一天。
没有谁是不能被替代的,身居高位,并不代表就可以一直高枕无忧。
宋三更是一阵心慌,随着领地面积的不断扩大,领地外部环境越发复杂,军情司的地位也就越发重要。
军情司越是重要,宋三才越是如芒在背,战战兢兢,保不准君侯哪一天就要撤掉他这位司长。
欧阳朔环视一圈,继续说道:“战备署隶属于军务署,同时军务署再增设作战司和军法司。作战司负责作战筹划和作战指挥保障,军法司负责执行军中法纪。杜如晦任军务署长兼作战司长,军法司长暂时空缺。”
军法司长,也称总军法官,需要找一位不畏强权,铁面无私之人来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