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1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占绝对数量优势的浩浩大军,争取在一周之内,解决“后花园之患”。

    至于主战场,两路清军都暂且停止南下,就地休整,等到北路军夺回山海关之后,再做打算。

    原地坚守的话,多尔衮还是非常自信的。

    严格来讲,多尔衮的布置并无不妥之处,帝尘得到消息,心中却是莫名一颤,生出一丝不安。

    帝尘总感觉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

    转眼之间就过去三天。

    十四万清军已经折返燕京,跟留守燕京的四万部队汇合之后,北上山海关。顺利的话,次日一早就能抵达关口附近。

    南明阵营负责镇守山海关的,正是皇家舰队,包括一万五千名火枪手以及一万两千名刀盾兵。

    协助军队防守关卡的,还有百余门P1型火炮。

    以如此防守阵容,即便清军出动了十八万人,山海关也能坚守三天以上。由此可见,这一场战役,欧阳朔将南明阵营的资源简直利用到极致。

    即便如此,按眼下的进展,北上清军只是完成多尔衮制定的作战任务的时间,会比预期的一周,要长一点。

    从根本上来讲,并不影响全局。

    问题是,接下来形势的发展,对清军而言,简直就是一场噩梦。短短不到一周时间,原本的大好形势就一泻千里,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逆转。

    变故出在一个被多尔衮忽视的方向——大西国。

    按多尔衮的判断,只要清军不主动出击,大西国定然会安于现状,老老实实地呆在陕西、山西一代。

    这本是很正确的判断。

    前提是,没有欧阳朔给张献忠写去的一封密信。

    “人的贪婪,是没有止境的。”

    在攻占西安,全歼大顺军余部,占领整个陕西行省,并且即将攻占山西全境,对张献忠,对大西国而言,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胜利。

    足以让他们炫耀一辈子。

    好在张献忠怀有一个“一统天下”的野心,再次上了欧阳朔的钩。欧阳朔的计谋其实很简单,说出去一文不值。

    他只是对张献忠说:“燕京城会引来一个军事空当期,城池防御空前虚弱。你如果真想一统天下,就必须拿下燕京。而这个难得的空当期,就是大西国唯一的机会。如果错过,就只能偏安一隅了。”

    张献忠得信,自然是将信将疑。以他的人生经历跟阅历,实在想象不出,这世界上还有光做好事,不求回报之人。

    南方联军费尽心思,又是在主战场牵制清军足以,又是攻陷山海关,吸引留守燕京的清军,好不容易制造出一个空当,却让大西国去收割果实?

    “这没道理啊!”

    张献忠虽然将信将疑,可到底还是上当了。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本来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明面上,张献忠并没正面答复欧阳朔,暗地里,他其实已经在悄悄集结大西军,布置在京师附近。

    一旦燕京真的空虚,张献忠是不会犹豫的。

    正如欧阳朔所言,无论是从影响力,还是从其他方面考量,攻占燕京,对一个旨在制霸天下的政权而言,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

    这种诱惑,张献忠根本无法抵抗。

    战役第三十九天,就在十八万清军离开燕京之后不久,十二万大西军突然杀入京师,直奔燕京而去。

    张献忠作为明末农民起义最著名的领袖之一,关键时刻,从不缺少豪赌一把的魄力。只要能拿下燕京,张献忠也是不怕堵上大西国的国运。

    面对十二倍的敌军,燕京就算座天下雄城,也立即告急。

    十二万大西军抵达燕京郊外之后,根本不做休整,连夜发起猛攻,务必在最短时间之内,拿下这座雄城。

    张献忠信心满满。

    多尔衮收到燕京送来的求救飞鸽传书时,心里立即咯噔一下,脸色首次大变,再无平时的镇定自若。

    “原来,这才是敌人真正的底牌吗?”

    南方联军的动作完全出乎多尔衮的预料,彻底打乱了他此前的布置。等于是说,整个过程,多尔衮都是被欧阳朔牵着鼻子走。

    欧阳朔制定的一系列作战计划,环环相扣,每一步看似不经意,也无太大杀气,组合在一起,却能撬动清朝根基。


………………………………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大决战

    “回京!”

    这次多尔衮没有一丝犹豫,立即下令全军北上,救援燕京。随…梦。 lā

    就是这一命令,彻底葬送了清朝。

    就在清军拔营北上之时,李靖部跟郭子仪部就像两支早早锁定猎物的狼群,在猎物刚一露出慌乱之时就果断出击,悍然扑杀而至。

    多尔衮、阿济格、廉颇等清朝阵营将领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未必就没有防备,只是一则到底燕京告急,匆匆拔营北上,未免有不周全之处。

    二则李靖部跟郭子仪部早就蓄势待发,精心准备了一周之久,以有心算无心,就算清军有所戒备,也抵挡不住。

    一场大决战,突然而至。

    南方联军抓住清军急于北上的弱点,发动的是一阵接一阵的连绵攻势。清军如果不停下,强行北上,联军就上前撕咬。

    清军如果停下,就地接战,联军就一击而退,绝不恋战。清军如果布置断后部队,联军就一口吞下,毫不犹豫。

    这样的“无赖”战术整的多尔衮不胜其烦。

    如果不是燕京吃紧,多尔衮还有心思停下来,跟联军周旋。奈何在得知清军北上的那一刻,大西军的进攻更加猛烈了。

    张献忠是贪婪,可也很清醒。

    不管是否上当,大西军已经骑虎难下,此时撤离,只会被扑上来的清军咬死。就算清军暂且放过他们,两大势力也已成死敌,再无缓和的可能。

    既如此,不如更进一步,在清军抵达之前,攻入燕京,再凭借燕京城防以及顺治帝等重量级俘虏,反过来掣肘清军。

    此正谓:“置之死地而后生。”

    面对大西军不计代价的猛攻,燕京留守清军已经使出浑身解数,死伤惨重,就连城中的护院,宫里的御前侍卫,都被赶到战场。

    就算如此,城内依然人心惶惶。

    诺大的燕京城,虽然满人处在最上层,可城中百姓,包括文武百官,依然是以汉人为主。

    其中自然不乏软骨头,可也有潜伏的慷慨悲歌之士。

    而且就算是软骨头,未必就没有幡然悔悟之辈。就像此前提及的江南士族领袖钱谦益,投降清朝之后,又莫名地打出反清的旗号。

    人心之复杂,可见一斑。

    山海关陷落,清朝旧地遭劫,清军主力被南方联军拖住,燕京被围。。。。。。一件件,一桩桩大事,不断冲击着城中汉人的神经。

    一些东西,似乎要破土而出。

    清朝朝廷似乎也注意到此苗头,就算在守城最艰难的时候,都没有放松对城内秩序的维控,时时戒备。

    整座城池,弥漫着不安与暗流。

    …………

    就在多尔衮率部救援燕京时,已经抵达山海关的十八万清军,接到的命令不是回师燕京,而是一鼓作气,早日拿下山海关。

    清朝朝廷显得很清醒。

    他们意识到,燕京正处在最危险之时,随时都可能城破。越是这种时候,位于清朝退往关外枢纽位置的山海关,就越显得重要。

    夺回山海关,燕京朝廷还能有一条退路;夺不回山海关,清廷完矣。

    孰轻孰重,自然一目了然。

    因此,就在南方联军咬住多尔衮部时,山海关也在爆发大战。

    清军想夺回山海关,大夏皇家舰队自然不会让其如愿。为了守住关城,在关外活动的三千神武卫都已悄然返回山海关,协助皇家舰队防守。

    如此一来,防御更强。

    清军的进攻不可谓不坚决,一边用火炮轰击,一边还靠在攻城器械,进行贴身近战,为的就是早日拿下关城。

    奈何在P型火炮面前,清军神机营的红夷大炮实在太弱,无论是射程,还是火力,都远远不及P型火炮。

    兼且P型火炮居高临下,往往红夷大炮还没开上两炮,就被击毁,彻底报销。再加上拟态飞行器的空中配合,清军神机营收效甚微。

    这一次,他们吃足了苦头。

    经过一天一夜的鏖战,十八万清军阵亡三万余人,山海关依然屹立不倒。更加糟糕的是,清军的红夷大炮已经消耗殆尽。

    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