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1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武卫很好地执行了欧阳朔的命令,等到下午四时许,不独主关城,南北翼城以及东西罗城悉数沦陷。

    驻扎在山海关的八千清军,无一人幸免。

    打下山海关之后,神武卫根本不做停留,在欧阳朔的亲自率领下,继续北上,进入清朝旧地,准备掀起阵阵杀戮。


………………………………

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老巢安危

    山海关的突然失守,给了清朝一记闷棍。

    “怎么会这样?”

    他们刚忍痛放弃北方大片领土,却突然失去通往旧地的唯一枢纽。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终于有大臣对多尔衮的作战计划提出质疑,“主动放弃城池,致大量族人性命于不顾,只为挑动南方联军的内乱,这样做值得吗?”

    “代价是不是太大了一点?”

    山海关称得上是满人心中最后一道防线,山海关在,他们心中有底,就算在中原逐鹿失利,大可退回旧地,还能东山再起。

    而山海关一失,则清朝再无退路。

    因此,山海关陷落对清朝而言,最主要的还是一种心理上的冲击。

    多尔衮是在行军途中得知山海关失陷一事的,他下意识的反应是,此事利大于弊,能够很好地凝聚起清军士气。

    一支没有退路的军队,往往能迸发出让世人惊叹的力量。

    出征之前,清军将士对龟缩燕京的做法,不理解的大有人在。在北方领地一一陷落之时,军中怨气颇重。

    即便出征,士气也并不理想。

    山海关的陷落,无疑是一个契机。可后续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多尔衮的预料,让他的一切算计成空。

    …………

    战役第三十三天,神武卫顺利挺进清朝旧地。

    神武卫在清朝旧地的行动既迅疾如风,又神出鬼没,一时出现在盛京北面,一时又出现在盛京以西,如无影之狐。

    其造成的杀伤,那也是相当的恐怖。

    像神武卫这种特种作战部队中的特种作战部队,面对清朝旧地本就不坚固的城池,利用钩爪等特种作战装备,很容易就能潜入城中。

    甚至于说,神武卫还能通过高明的化妆术,偷偷潜入城中。

    神武卫一旦进城,捣毁的都是中枢要害,或是点燃府库,或是斩首大官,或是屠灭大贵族,无论哪一样,都足以致命。

    一时间,清朝旧地人心惶惶。

    三千神武卫就像一群心肠冷酷的幽灵,飘荡在广袤的清朝旧地,举着死神镰刀,肆意收割生命,散播恐惧。

    “快,上报燕京!”

    等到周边城池陆续遭难,盛京留守官吏再也撑不住,向燕京朝廷求助。

    自清朝迁都燕京之后,盛京留守官吏基本上都是不得志之人,或是不被多尔衮信任之人,说是留守,其实就是被边缘化。

    就算如此,盛京之地位依然不可动摇。

    不为别的,只因盛京生活着满清八旗遗老,他们虽然不再介入具体的朝务,但每一位老头子都是跺一跺脚,清朝就要抖三抖的人物。

    由此可以想见,接到盛京急报,满清朝廷会有何反应了。

    山海关陷落已经在朝廷引发波澜,盛京的求救信犹如火上浇油,将原本因山海关陷落而引发的对多尔衮的不满,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朝局震荡。

    这一次反对多尔衮的浪潮中,不乏重量级权臣。维护顺治帝正统的保皇一派更是借机发难,矛头直指如日中天的多尔衮。

    一时间,风头最盛的多尔衮竟成为众矢之的。

    更加糟糕的是,多尔衮不仅本人率部亲征,其亲信大臣像阿济格等人,也都随军出征,不在朝中。

    面对越发激烈的指责,竟无一位重量级大臣站出来为多尔衮说话。即便真是多尔衮的亲信,此时也选择了自保为上,没做出头鸟。

    历史上对多尔衮的清算,似乎有提前上演之架势。

    好在顺治帝到底还年幼,尚不到亲政之年,因而无意真的就此铲除多尔衮一派。就算如此,略失惩戒也是必要的。

    朝廷下令,出征大军立即停止南下。

    相比征讨南方联军,收复山海关,救援盛京自然更加重要。

    多尔衮接到朝廷旨意,脸色阴沉无比。他意识到,这一切可能都是敌人的圈套,目的就是阻止清军南下。

    至于朝堂上对他的攻讦,也足以引起多尔衮的警惕,顺治帝虽然敕封他为摄政王,但绝不甘心成为一名傀儡皇帝。

    等小皇帝长大,就是露出獠牙之时。

    这些都不是最紧要的,最关键的是,面对朝廷旨意,清军给何去何从?

    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即就有八旗将领向多尔衮建议,不顾朝廷旨意,继续南下,等到击溃南方联军,一切攻讦都将消弭于无形。

    “王爷,敌人搞这样的小阴谋,正说明他们心虚,不敢跟我军正面交战。越是如此,我们越不能上当啊。”有目光老辣的将领说道。

    多尔衮听了,也有些心动。

    可违抗圣旨终究不是一件小事,而且这次攻讦多尔衮的朝臣数量之多,地位之高,都是罕见的。

    就算强势如多尔衮,一个应对不当,也可能阴沟里翻船。

    如果违抗圣旨,顶风作案,无疑会给那些攻讦之人以口舌,做实了他多尔衮“不忠不臣”之心。事情真要发展到那一步,就算多尔衮率部击溃南方联军,取得大胜,也无法洗刷罪名,难逃覆灭之局。

    一个皇帝,即便是还未亲政,他可以容忍一场战争失败,却绝不能容忍有臣子挑战他的权威,凌驾于皇权之上。

    这是非常犯忌讳之事。

    就算不考虑这一点,仅从军事上考虑,山海关陷落,清朝旧地陷入战火之中,此二事将极大影响军中士气。

    一则谁也不知道,在清朝旧地活跃的敌军人数。如果是一支大军,他们大可经山海关南下,直取燕京。

    燕京仅有五万大军留守,那是相当危险的。

    老巢不稳,前方将士又怎么能安心作战,尤其是充当骨干的蒙八旗军跟满八旗军,九成以上都是燕京子弟。

    在燕京,有着他们的妻子儿女。

    燕京不稳,则军心不稳。

    “不行!”

    多尔衮忍下“抗旨不遵”的诱惑,敌人的这个阴谋虽然简单明了,多尔衮却无破解之法,只能乖乖就范。

    “即是圣上旨意,又涉及盛京安危,我等不能坐视不理。传令下去,全军暂且停止南下,就地休整。”

    多尔衮这是要评估,到底该调多少部队回援。


………………………………

第一千零九十章 张献忠上钩

    调遣多少增援部队,取决于到底有多少敌人活跃在清朝旧地,增援的人少了,无济于事,多了又会影响正面战场。

    偏偏多尔衮就是无法确信,袭击清朝旧地的敌军数量。

    盛京来报,只说敌军神出鬼没,一天之内,最多有三座城池遇袭,根本无法统计敌军数量,保守估计也在五万人以上。

    “而且还是清一色的精锐部队。”盛京留守官吏信誓旦旦地说。

    虽然他们没见过神武卫,但不妨碍他们将神武卫夸大,否则的话,不就显得他们无能吗?!

    再说也确实无法统计,并非盲目夸大。

    “五万精锐?”

    如果帝尘跟多尔衮在一起,就一定能看破这个谎言。以南方联军之实力,尤其是异人军团,没可能调派五万人北上。

    可多尔衮无法做出如此判断。

    按常理推断,要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拿下山海关,全歼山海关八千守军,还要在清朝旧地制造如此大的动静,五万精锐并不算多。

    “这就麻烦了!”

    以敌军五万计算,想要夺回山海关,并且深入旧地,击溃敌军,保守估计也要安排十五万大军出征。

    留守燕京的清军只有五万,而且还不能全部北上。

    也就意味着,至少要抽调十三万部队北上,主力战场就只剩下三十七万大军。相比两路南方联军的三十三万部队,就不再占据明显优势。

    以如此兵力,想要击溃南方联军,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多尔衮可不自大,敌对阵营的异人军团能击溃多铎部,定然不凡。

    思来想去,多尔衮只能取一个折中之法。

    从两路大军中,各抽调七万人北上,汇合留守燕京的四万部队,组成一支十八万的大军,北上攻打山海关。

    以占绝对数量优势的浩浩大军,争取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