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此时,老秦人发出了“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呐喊,上下一心,励精图治,正式拉开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序幕。
类似的例子,在华夏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上简直不胜枚举。
战役地图的临安城,注定要书写一段传奇历史。
…………
一夜之间,整个临安城都动了起来。
在生死存亡面前,人们只嫌时间不够充足,恨不得蒙古大军晚点到来。
这当然是一厢情愿。
战役第二十天,前线探马回报,忽必烈已经从三合城出发,正式亲征。按照行军速度推算,最迟明天早上,忽必烈一行就将抵达前线。
消息一出,整个临安顿时处在一种既忙碌又不安的情绪中。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国难当头,有慷慨悲歌之士,就会有渣滓、流毒出没,趁乱而起,四处作乱。
城中各处都有地痞流氓趁乱打劫,甚至有人当街**妇女,再加上潜伏在城中的蒙古密探趁机散播各种流言,临安城大乱。
欧阳朔得到消息,根本不作他想,安排神武卫出击,在城内巡查,但有发现打家劫舍者,调戏妇女者,散播谣言者,不做审查,就地正法。
乱世之中必须要用重典,在欧阳朔的铁腕治理之下,神武卫很是杀了几批地痞流氓,总算是再次稳住城内形势。
忙乱中,眼瞅着就到了最终决战时刻。
…………
战役第二十一天,临安城。
零点刚过,刚沉睡不久的临安城就悄悄苏醒过来。
“吱~~嘎~~”
浓墨一般的夜色中,北城门的吊桥被缓缓放下,接着城门大开。城内附近的街道上,早已悄悄聚集其一队队的大军。
街道两侧以及城头上,依次点起一个个火把。在郭子仪的统一指挥下,一队队军队借着火把微弱的光芒,在黑暗中迅速前行,依次通过城门。
先是骑兵,再是步兵。
整个过程紧张有序,没有引发什么骚乱。等到二十万大军悉数在城外列阵完毕,已经是早上七点,太阳刚刚升起,光芒四射。
城外北郊,二十万大军按照四大方阵列队,军容鼎盛。
阳光照射在士兵的铠甲肩头,照在长枪的枪尖,煜煜生辉。
只有从高空俯瞰,才能真正看清二十万大军的布阵。左右两翼,分别由恶来、赵庄两位猛将,各领五万精锐骑兵。
后军,由以防守见长的老将廉颇亲自统领五万步兵压阵。
最奇特的还是中军。
中军最前面是两万五千名落凤城骑兵,中间则是两万五千名大夏禁军,后面则是许褚统领的三千神武卫。
欧阳朔一身戎装,骑着亚神兽小青,赫然站在神武卫中间。
也就意味着,欧阳朔这次也要亲征。
一开始无论是凤囚凰,还是恶来、贾诩等人,都不赞同欧阳朔亲征,但欧阳朔有他的坚持。
自大夏开朝立国以来,欧阳朔身为夏王,已经很少亲征,就算出征也从不真正上战场厮杀。
但这次不同。
不知怎的,从来到战役地图开始,欧阳朔体内的杀气就不受控制地活跃起来,见识蒙古人的残忍手段之后,恨意化作杀意,更是无可遏制。
欧阳朔必须在战场上将这股杀气释放出来。
曾经的欧阳朔也热血澎湃过,他不希望登上王位之后,血变冷了。
除了个人因素,欧阳朔亲征也是为了配合贾诩提出的作战计划。身为顶级谋士,贾诩的计谋当然不止是救下被蒙古人裹挟的十万百姓那么简单。
那只能治标不治本,不足以扭转整场战役。
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战斗,最好的办法就是像击杀伯颜一样,将忽必烈干掉,至不济也要给予忽必烈重创,将其吓退,主动撤军。
为此,贾诩制定了一整套的作战计划。
城外的二十万大军就是执行这一计划的核心力量,而整个计划中又需要一位关键人物,负责最后一击。
无论怎么看,欧阳朔都是最佳人选,除了个人战力摆在那,欧阳朔手里还握着两件秘密武器。
就算如此,凤囚凰等人还是不赞同,直到欧阳朔展示身上带的替身娃娃,才终于说服凤囚凰等人。
军阵中,被神武卫重重护卫下的欧阳朔遥遥望着北方,喃喃自语:“忽必烈吗?就让我们来一场王与王之间的巅峰对决吧!”
欧阳朔体内的血液开始渐渐沸腾起来。
………………………………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王对王,将对将
上午八时,忽必烈如期而至。'随_梦'ā
随忽必烈一同来的还有驻扎在三合城的二十万大军,忽必烈的金色銮驾被大军重重护卫着,既惹眼又气派。
张弘范骑着黑色战马,侍奉在銮驾左右。
大军前面则是十万裹挟而来的汉族百姓,一样的面黄肌瘦,双眼无神,一样的破衣烂衫,骨瘦如柴,一样的惶恐不安。
自蒙古攻宋以来,整个华夏大地都在蒙古铁蹄下呻吟,无数华夏儿女惨遭蹂躏、杀戮,整个民族都在经历着一段黑暗时期。
历史上元朝灭宋之后,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统治权,实施四等人制度,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
三等汉人并非指汉族人,而是指淮河以北原金国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晚被蒙古征服的四川、大理人,再就是东北的高丽人。
四等南人,就是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百姓。
也就是说,真正的汉族百姓处于整个王朝的最低一等,承受着种种不平等的待遇与歧视,与奴隶无异,比如禁止汉人打猎、学习拳击武术、持有兵器、集会拜神、赶集赶场作买卖以及夜间走路等等。
元朝对汉人的兵器管控更是达到匪夷所思的程度,每十户汉人只能合用一把菜刀,还要供养一个监视他们的蒙古兵。谁家姑娘出嫁,第一夜必须送给蒙古人。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
元朝律法还规定,杀蒙古人的偿命,杀色目人的罚黄金四十巴里失,而杀死一个汉人,只要缴一头毛驴的价钱。
遇到征伐战争,差别待遇较平时更甚,像1286年为了进攻安南,征用全国马匹,色目人三匹马中只征两匹,而汉人的马无论多少全部征收。
甲主以上的地方行政长官全由蒙古人担任,当蒙古人不够分配,或中亚人贿赂够多时,则由中亚人担任。
蒙古官员大多数是世袭的,每一个蒙古行政长官,如州长、县长,他所管辖的一州或一县,就是他的采邑,汉人则是他的农奴,他们对汉人没有政治责任,更没有法律责任。
蒙古皇帝可以随时把汉人视如生命的农田,连同农田上的汉人,像奴隶一样赏赐给皇亲国戚——亲王公主或功臣之类。
南宋灭亡后所举行的一次赏赐中,少者赏赐数十户数百户,多者竟赏赐十万户。每户以五口计,一次就得到五十万个农奴。
蒙古人甚至可以随意侵占农田,他们经常突然间把汉人从肥沃的农田上逐走,任凭农田荒芜,生出野草,以便畜牧。
或者正是如此残暴的统治,元朝仅存续九十八年,就被明朝取代。
…………
上午八时一刻,忽必烈的銮驾被迎进北大营。
见过北营守将之后,忽必烈离开銮驾,登上北大营的指挥塔,一眼就看到南宋集结在城外的二十万大军,眼神一凝,说道:“倒是有些气魄!”
南宋阵营的这一举动同样出乎张弘范的预料,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我们是按原计划攻城,还是先解决掉眼下的敌军?”
“按原计划行事!”忽必烈倒是豪气,“北面留四十万大军坐镇即可,剩下的三十万悉数往其余三面调配,务必拿下临安。”
“诺!”
按城内密探此前传来的情报,南宋阵营刨除城外的二十万大军,城内仅剩十四万步兵。一旦城破,大军进入城中,这些部队根本不足为虑。
至于南宋刚招募的新兵,更是没被忽必烈看在眼中。
攻打南宋至今,南宋百姓在忽必烈眼中就是软弱的代名词,逆来顺受,毫无血性,任凭蒙古人如何驱使都不敢反抗。
这些的百姓,又如何能诞生出坚强的军队。
忽必烈的看法虽然有失偏颇,却也切中要害,南宋偏安一隅久矣,百姓早就远离战争,国民身体素质普遍偏弱却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