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不周作品集(共计3部小说)-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非常失望,非常生气。他对这个结果完全没有任何准备,急切之间,他找不出一个能让自己安心的理由。

我该如何面对众人的责问?我该如何向他们解释马谡的去向?我又该如何面对这个困局?

张郃带着骑兵跑了,他带走了充足的军粮,剩下的那些就算还在木门,恐怕也无法落在他的手里。他现在要断粮了,主动权全在张郃的手里,张郃就算不来攻,只要等上十天半月,他就只能退兵。

退兵倒是快,木门就有前面不远,他大可以从这里返回汉中,只要宣布这次声势浩大的北伐以一种近乎耻辱的方式结束。

这是诸葛亮从来没有想象过的结束方式。他也想过有失败的可能,却没想过会是这样的失败。

一切都是因为马谡,不仅因为他的战败,更因为他毫无气节的逃跑。

诸葛亮手脚冰凉,一时乱了阵脚。他在大帐里来回踱着步,忽然之间觉得自己好孤单。儿子诸葛乔死在了汉中,善解人意的费祎奉命去了江陵,身边真正能理解他心意的只有一个刚刚投降的姜维,可他却是一个外人,根本无法理解蜀汉内部那些纷杂的关系,无法给他有力的帮助。

曾经能给他帮助的心腹马谡,现在却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这个打击来得太过突然,让诸葛亮一时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镇静如他,也有些慌乱了。

霍弋站在一旁,看着诸葛亮在帐中来回踱步,感受到了诸葛亮此刻的失落和紧张。他在诸葛亮身边这么久,从来没有见过诸葛亮这么失态。就算张郃成功袭取了木门的军粮时,他也没有这么紧张过。

他甚至怀疑,诸葛亮此刻还能不能冷静的思考。

他当然清楚,这一切都是因为王平的那份军报,都是因为马谡的意外表现。

说实话,霍弋也有些震惊,他第一眼看到王平的军报时,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一度认为这是王平的诬蔑——王平身为一个降将,又是个不识字的巴人,和出身荆襄大族的马谡关系一直不怎么好。

马谡会战败,而且会战败后杳无音讯?虽说还没有得到确认,但是没有战死在战场上,却又久久不露面,做了逃兵是最大的可能。

马谡会做逃兵?他难道不知道这个结果比战死还不能接受?

霍弋有些心疼诸葛亮,作为诸葛亮身边负责文书的人,他非常清楚诸葛亮将面临着怎样的责难。

那将是一场灾难,一场积累以久的愤怒集中爆发的灾难。

任何人面对这场灾难,都将手足无措。至少霍弋不知道自己如果面对这个局面,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困。与这个政治灾难相比,眼前的战局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杨仪匆匆的走了进来,手里的帐簿抖得哗哗响:“丞相,我们的军粮……”

霍弋一看杨仪的脸色,就知道他没什么好消息,无非是军粮还剩下几天,就算是现在撤回汉中也无法支撑之类的话,所以他立刻上前一步,拦住了杨仪:“杨长史,丞相正在思考大事,你还是等一等吧。”

杨仪根本不知就里,对霍弋拦他非常不满,眼睛一瞪:“大事,什么是大事?粮草才是军中一等一的大事。”

霍弋刚要再说,诸葛亮走了过来,摆摆手,示意霍弋退下,没好气的对杨仪说道:“粮草又怎么了?”

杨仪一看诸葛亮那布满血丝的眼睛,吓了一跳,刚才对霍弋说话的傲气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微微躬身:“丞相,军中只剩下七天的粮食。若不再联系汉中,让他们抢运粮食,我们撤到半路上,就会断粮。”

诸葛亮淡淡的说道:“撤,我什么时候说要撤了?”

杨仪诧异的仰起头:“丞相,不撤,难道要空着肚子作战?”

诸葛亮无言以对,一时怔在那里。他刚刚一直在思考马谡的事,被杨仪这句话拉回到眼前的战事上来,他才发现还有比马谡的事更要紧的。

我心乱了,这可不是一个为将者应有的心态。诸葛亮突然警醒,暗自叫了一声惭愧。

第229章心有戚戚焉

诸葛亮沉默了片刻,转身对身后的一个亲卫说道:“我饿了,取点粥来。”

亲卫转身出去了,诸葛亮走回自己的案上,坐了下来。杨仪刚要说话,诸葛亮摆摆手,打断了他:“威公,我现在饿得头晕,你稍等片刻,等我吃些东西再说,可否?”

杨仪讷讷的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默默的坐在一旁等着。时间不长,亲卫端着一碗粥走了过来,粥很稀,里面似乎加过水,看起来不太均匀。杨仪皱了皱眉,刚要说话,霍弋摇摇头,示意他不要多嘴。

杨仪不太清林,霍弋却很明白。诸葛亮经常一忙就忙得废寢忘食,三餐不定,所以他身边的人都习惯把热粥焐着。可是焐的时间长了,粥会干,有时候诸葛亮急着吃,他们就只能加点热水,然后简单的搅一搅,尽可能的让诸葛亮吃上热乎的,至于口味是不是好,就顾不上了。

杨仪觉得很诧异,诸葛亮却已经习惯了。他端起碗,一口一口的吃了起来。他吃得不是很快,甚至还有些迟缓,连挟咸菜的动作都慢得出奇,一口菜在嘴里,似乎在嚼上半天才慢慢的咽下去。如果仔细看,还能注意到诸葛亮的手在轻微的颤抖。

一碗粥吃完,足足花了小半个时辰。这碗粥吃下去,诸葛亮的脸色缓和了些,至少他的手不再抖了,脸上也恢复了些血色……

“威公,我们还有多少军粮?”

“丞相,我们还有七曰的军粮。”杨仪连忙上前,将帐簿翻给诸葛亮,“如果减为一曰一餐,可以增加到十曰。”他凑到诸葛亮的面前,轻声说道:“丞相,这是极限了。依曰程计算,如果现在就给吴懿发消息,让他送粮接应,也许还能接应得上。再迟,可就来不及了。”

诸葛亮接过帐簿,看着那平时不知道翻过多少遍的帐簿,他忽然迟疑了一下。这个帐簿是魏霸发明的,现在已经推广到整个益州。诸葛亮有查看簿书的习惯,所以这此帐簿他几乎是天天见,再习惯不过。可是今天,他突然由帐簿想到了发明人魏霸。

魏霸现在在哪里?其实,我不必回汉中,我可以退守关中。关中的军粮虽然也不充沛,可是暂时救救急却没有问题,缓上一个月半个月的,完全不成问题。由汉中运到关中,也比转运到陇右更快一些。

诸葛亮手按在帐簿上,思绪却突然大开,他的眼神渐渐的亮了起来,眼睛却越眯越紧。他想到的不仅仅是军粮运输的问题,关于魏霸的一切,都在这一刻勾了起来。

他沉默了良久,突然问道:“威公,如果从关中运粮呢?”

“如果从关中运粮,那当然要快一些……”杨仪说了两句,忽然意识到诸葛亮的言外之意。他惊愕的抬起头,盯着诸葛亮的眼睛:“丞相,这……这可行不得啊。”

诸葛亮无奈的苦笑,杨仪的意思他明白。主动向关中要粮,甚至是退守关中,那就等于承认自己的失败,不仅是承认这次北伐陇右战场的彻底失败,而且承认了当初没有全盘采用子午谷计划的失败。

这当然是个很丢脸的事,可是,如果抛开个人的得失,对整个蜀汉来说,比起撤回汉中,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至少在眼前的这个局面下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诸葛亮原本的计划是以魏延父子守关中,为陇右战场争取时间,最后夺取陇右,放弃关中。现在陇右的战略目的已经无法实现,可是关中却还在魏霸的手中,蜀汉的北伐还没有一败涂地。不过,诸葛亮也清楚,魏霸为了守住关中,虽然使出了浑身的解数,面对曹魏的倾国反击,他也是举步维艰,一旦陇右的战场尘埃落定,张郃收复陇右之后,转兵东向,魏霸就面临着三面作战的可能,以他目前的兵力,他很难固守关中。

这是他当初决定不取关中的理由,现在关中成了北伐唯一的战果,他却必须要考虑如何守住关中。

守住关中,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主力退入关中。有了兵力,魏霸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当初向朗建议他退守陇山,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退守关中,对整个蜀汉有利,只对他一个人不利。这也是杨仪劝阻他的原因所在。诸葛亮也很犹豫。退守关中,不仅意味着他要承认自己的失误,承认魏霸的正确,还面临着荆襄系内部分裂的现实。

退守关中,那魏霸之前的所作所为,就不再是错误,而是正确的选择,支持他的赵云、邓芝以及那些汉中人,都将借着这个机会崛起。

这是一个非常不利的隐患,很可能会危及整个蜀汉的稳定,陷入不同政治利益集团的互相争斗中,将他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