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求生记-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虽然穿了衣服出门小解,仍免不了再次受凉。

    这时一通冷茶灌入腹中,更是雪上加霜。

    果然,茶水喝完,口倒是不渴了,人却摇摇晃晃地站不住,宋康年刚在椅子上坐下,酒劲儿就涌了上来,头一歪,昏了过去,身子不由自主地躺倒在书桌下面。

    整个人被书桌遮得严严实实的,要是不把头伸到桌下,在这漆黑的夜里,还真发现不了他。

    不知过了多久,宋康年迷迷糊糊中再次醒了过来。

    房内有“咚咚”的闷响声,他躺在书桌下,视线正好能看到另一边的床。

    床头站着三个人影,其中一个手中拿的应该是枕头,正死死地捂在床上那人…不出意外的话,那是孟献策…的头部,孟献策呼吸受阻,只能发出“呜呜”的声响。

    他的双手被另一人死死摁在床上,只剩两只脚乱摆,打得床板“咚咚”作响。

    “把他脚也摁住了。”拿着枕头那人低声命令。

    第三个人依言行事,孟献策再也动弹不得。

    宋康年惊恐地看着眼前这一幕,想要大呼,不知是因为酒醉还是着凉,抑或二者兼有,连嘴都张不开,更别说出声了。

    想要起身,却发现身子发僵,丝毫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孟献策的挣扎越来越微弱,到最后彻底平静下来。

    “呼。。。”,床头三人都长长舒了口气,其中一人低声说道,“这小子还真有劲儿,比他爹娘难搞多了。”

    宋康年闻言,脑中霎那间一片空白,眼泪缓缓流下。

    爹娘死了?

    谁?到底是谁,要这样上门灭自己全家?

    好友孟献策,不但是城门失火后被殃及的那条池鱼,更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和替死鬼,这些人是把他当成了宋康年。

    而自己,要不是阴差阳错地躺在书桌下,这会儿怕也是同样的下场。

    “别废话了,”拿枕头的那人似乎是领头的,吩咐其中一人道,“你!四处找找,看有没有毛衣。”

    说罢拿出一只麻袋,与剩下的另外一人,将孟献策装进了袋子里。

    毛衣?原来这些人是为了毛衣来的,宋康年暗暗记下。

    “头儿,这三具尸体要不要就地埋了?”

    “不行,公子交待的是要不露痕迹,”头儿边扎麻袋口边说,“埋在这儿不妥,等会儿把这三个麻袋装上马车,天亮后不是要出城去难民那儿么,让小四买几袋粮食混在一起,路上找个隐秘之地再埋。”

    嗯,天亮后出城,去难民那里,宋康年再度记下。

    “走!把那夫妇二人也装麻袋。”头儿让手下扛上麻袋,正要出门,找毛衣的回来了。

    “没。。。没找到猫衣。”

    宋康年耳朵竖了起来,这声音。。。好熟悉,肯定在哪儿听过。

    “没找到算了,尽快装袋离开此地。”头儿带着人就要出门。

    “这仙(间)美(没)找。”

    听到此人将“间”念成“仙”,宋康成脑子里轰然作鸣,他知道来者何人了。

    上门的这些人,都是那人的下属,尤其找毛衣那个,就是那晚口音古怪的那个异族,把“谢”念成“仙”的那个。

    “不用找了,”头儿说道,“姓宋的应该不会把毛衣放在他儿子房内,天要亮了,咱们快走。”

    直到天色大亮,宋康年才慢慢恢复了行动能力。

    他缓缓从书桌下爬了出来,幸亏衣服穿的齐整,不然在地上躺了大半夜,定然是要大病一场的。

    顾不上看自己房内的乱象,宋康年跌跌撞撞地父母房间跑去。

    房门虚掩着,一推即开,果然,除了凌乱的床铺,爹娘已不见踪影,整个房间被翻得乱糟糟的。

    再来到店里,也是一片乱象,往常放银两的地方已被搜刮一空,好在父母房内暗格里的几十两银子还在,被他取了藏在身上。

    宋康年注意到,大门内的门闩已成两截,断口处非常齐整,看来是被这伙人用刀砍断,然后闯进家里的。

    想到那几人夜里的话,再看看天色已不早,宋康年急忙跑到院里,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又连雪带泥地抓了一把抹在脸上,然后朝城外去了。

    那领头的不是说了么,天亮后要带着装尸体的麻袋去难民那里,宋康年虽然一心读圣贤书,却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知道难民所在之处,也记得那个口音古怪的胡人有什么外形特征,他要去找到这帮人。

    宋康年知道对方势力庞大,先不说父母好友的大仇能不能报,但他们的尸身,却不能让人糟蹋,得想办法弄到手中,让他们入土为安。

正文 第141章 有人送粮

    大雪后的第三天,孙大夫和志文、小捷正从解州赶回蒲州。

    这一路志文心情不佳,颇有些气急败坏。

    原本以为仗着“轻功”和随身仓库,运城里的芒硝和盐还不是手到擒来,谁知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下雪当晚,他一个人溜出客栈,先是翻出解州城,然后又在雪地里狂奔,好不容易来到运城外,城墙上的巡逻士兵来来往往,着实不少。

    不过这并没有难倒志文,他悄无声息地爬上城墙,瞅准空隙,避开士兵,成功地过了第一道关卡。

    不过让他气闷的是,城墙里不仅士兵多,盐工更多。

    如果说解州是个大批发市场,是个大仓库,那么运城除了那道高大的城墙,完全就是一个军队监管的大工地。

    除了靠着城墙的地方搭建有简单的房子外,整个运城内部,是被分隔开来,已经封冻的湖面,盐工们如同蚁群一般,将盐池里已经被冻得结出晶花的芒硝归拢、装袋、运走,忙碌却不忙乱。

    不时有全副武装的士兵来往巡视。

    因为人多,志文不得不更加小心,好不容易沿着墙根找了个阴暗处藏起来,一心等着人少些就展开行动,冰冻的湖面上那些成堆的芒硝看得他垂涎欲滴。

    谁知这一等就是大半夜,不但湖面上的盐工们始终忙碌着,就是士兵也没有偷懒。

    只在下半夜的时候换了批人,包括士兵,双方都是简单交接了下,该休息的自去休息,接班的接着忙碌。

    眼看天都快要亮了,志文也没有得手,不得不怏怏离去,再不走的话,可就要现出原形了。

    回解州的路上,志文琢磨了半天,才回过味儿来,这盐湖产硝恐怕用的是轮班制度,人休湖不休,全天都有人出工。

    这样的话,想要打湖面上那些芒硝的主意恐怕就不行了。

    白白浪费了一晚上,志文颇不服气,第二晚再度潜入运城,这次他把主意打在了那些已经入了仓库的芒硝上。

    可惜仓库里灯火辉煌,士兵更多,盐工也不断进出,凭着敏捷的身手,志文很辛苦地避开人,东一处西一处的,多少弄了几袋。

    不是不想再多弄些,人多眼杂的,一下子消失大量的芒硝,很容易让人注意到,见已无出手的机会,志文再度悻悻而归。

    连着两晚上的奔波,黑眼圈都熬出来了,仓库里也就多出来十袋不到的芒硝,倒是比在蒲州买的多些,但和志文的预期相比,就远远不如了。

    孙大夫见东西买不成,本来第二天就想回蒲州的,硬被志文找借口又拖了一天,第三天却无论如何也要走了,无它,住客栈要花钱,心疼。

    志文无奈,原本蚂蚁搬家,一天弄点的计划只得作罢。

    不过当他看到一支车队,押着大批芒硝,跟在他们身后,向着蒲州而去时,心中又有了计较。

    那晚和孙大夫说的那招,不行就强买,看来不得不用了啊。

    想到此处,志文收拾心情,催促小捷加快赶车速度,尽早回到蒲州,他好安排人手,截下这支商队。

    不过大雪刚停,道路泥泞湿滑,马车实在快不起来。

    他们清早出发,一路未曾休息,午饭都是在车上解决的,即便如此,也大概只比后面那支商队多走出三五里路,下午的时候,才远远看见蒲州的城墙。

    。。。。。。

    “站住。”可旺大喝一声,“干什么的?到此作甚?”

    这几人服饰精美,神情举止当是豪门大户的仆役之类,四个人骑着两匹马,赶着一辆装着粮袋的马车,莫不是也和早上那什么周公子的管家一样,是来送粮的么?

    只是才这么点粮食,和人家送的一比,这差距就太显眼了,可旺暗自撇了撇嘴。

    “作甚?我等前去找人,有何见教?”小四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