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当然,所以我们还是一点一点的互相了解吧,我们再从头说起吧。”
这样吴云就知道这位船长大人对地球的了解应该是少的可以,就算是罗兰也不过在开始对地球有些认识,于是他一五一十的告诉亚克多关于获取能源的困难以及他船舱里物资的价值。
事实让船长说不出话来。他以为一个十八级星应该是足够发达了,却不知这只是一个初级的十八级星,这与他的想法有着太大的差距。超出预料的变化让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
其实吴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再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呢?如果开始是因为身体原因,那么现在合成了足够的药品之后,应该有能力离开这里了,但他又不知如何问起。
其实这个问题在亚克多心中也徘徊了很久,罗兰或他都有足够的能力离开这里了,但仅仅是罗兰得到的一些资料就让他对这个星球产生)畏)惧(网)。相当于十个洛星系首府洛星的人口,高度的犯罪和各种暴力组织,尤其这个星球的科技已经足够对他产生威胁,就算穿上最厚的太空服也难以躲过各种危险的武器,所以他还想再等等再说,至少要有足够的能量启动应急预案才行。
虽然不能说亚克多得到的就是错觉,但真实的地球远没有他所想的那样危险,有这样的认知只是因为罗兰当日窃取的资料多来自军方和警方,这些军事组织内的很多报告让亚克多收到了不真实的信息,尤其是对整个星球的总体认识上,军方总是想象的事实更凶险,更具有危机感和迫切感。
为了得到眼前这个地球人的帮助,亚克多也是很伤脑筋,但在现在的环境里,他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了,因为吴云说的很清楚,要么提供更高的科技,要么就要冒着暴露自己的危险购买足够的能源,可这些都是他不愿意的。
。。
正文第四十章去大学 吴云和亚克多的交谈还是卓有成效的,在据理力争之后,船长同意吴云使用现有的知识,无论这些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除此以外,船长还会交给他一些新的有关核能资料,以借助他制造更多的“氚”,至于生产地点,则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以内。
而这次谈话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船长认可吴云在船上使用包括智脑在内的所有设备,但他不会交给吴云任何权限,这样吴云借此得到的任何信息都将与其无关,而只是吴云个人的行为,这意味着吴云将有机会通过破译而获得资料,虽然这是现实情况下无比艰难的。而吴云也就认为这是罗兰所谓的好处了。
再休息了一天,吴云就带着一肚子的兴奋向沈阳城赶回,虽然多日来已往返数次,但这次的感觉却是分外的不同。
随着身边汽车的增加,吴云忽然想起了格伦伯格和亨特,暗道一声糟了,猛地将车停在了路边。
趴在方向盘上,吴云真是不知如何是好,将两个“国际友人”就这样撂在宾馆里大半个月,连个电话也没有一通,他狠狠的拍拍自己的脑袋,暗骂:“回来这么多趟,怎么没想起打个电话,这连个说辞也想不出来。”
慢慢的将车启动,吴云决定还是先找个地方住下再说,反正已经这么多天了,两个荷兰鬼子要冻死也早死了,迟两天也不会更坏,他得精心组织一下语言,免得让格伦伯格精明得老祖母撕碎。
一连数天,吴云忙的是四脚朝天,给家里挂回通电话后,享受了一小时有余的埋怨,终得解脱,然后就开始了艰苦卓越的求职之旅。这次的求职与上次有极大的区别,当时在美国是迫不得已,为生计而奔波。而这次,吴云是想要寻求一个好的研究场所来完成亚克多的嘱咐,而这个地方又要靠近沈阳以方便和他们交换信息,而现在国内生产氚的方法又主要是用加速器,这让吴云的选择艰难了许多。
本来,研究所是吴云最好的掩护,但因为吴云的国籍是美国,这让他的进入反而变得引人注目,所以这些天吴云就在以大学为目标来作为工作的场所。
按照吴云的个人意愿,他是很不愿意进入大学的,但现在因为这艘洛特星的飞船,让一切都变的不同。
就现实情况而言,吴云的身份多少还是会有些名气,至少普林斯顿的名头就能让各学校有足够的动力去招揽他,但这些学校无一例外没有足够的能力引进足够的设备。尤其是加速器等高等级装备。最让吴云尴尬的是,他想要进入物理学院而不是数学院。也多亏他没有透漏自己的这种想法,否则帮忙的同学还不吓掉下巴,如果告诉怀尔斯,这位老人家一定不辞劳苦的远渡重洋来中国,就为了敲这个不成器的徒弟。
拿起罗兰自制的类似手机的通讯工具,吴云认真的将遇到的困难向船长请教,考虑一二之后,亚克多问道:“你们对匿名这种事情怎么看?”
“你是说匿名将物理方面的技术交给国家?那绝对不行,就算不会被保密封存,他们也不会让你拿到氚的。”吴云肯定的说道。
“那如果有足够的技术将氚作为普及能源呢?”船长思考着说道。
吴云生气的说道:“当然不行,这是核武器的原材料,你想让地球完蛋啊。”
“那你有什么办法?”亚克多也急了。
“我正问你呢?”吴云失望的说道,他本来还指望有好几百岁的船长有好办法呢。
挂掉电话,吴云决定还是先找个学校呆下再说,也许了解的多些会有新办法也说不定,能量的事情也不能急在一时,就是最近要苦了自己,得不停的用普通市电给能量板充电。
有了这样的想法,吴云就开始考虑附近的几所学校。按照中国的国情,国家对各学校的扶持力度有极大的不同,虽然会与专业有关,但更多的还是学校的等级,尤其在经费方面,重点学校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最终吴云决定试试看东北大学。
在东北的三所重点高校里,综合而言东北大学恐怕要敬陪末席,而哈尔滨工业大学更是老牌名校。但就吴云的需要来说,地处沈阳的东北大学还是优势明显。
定下了目标,吴云拜托的同学也方便了很多,但现在刚过“五一”,还不是学校招聘老师的时间,多亏了怀尔斯的名头够大,这些年中国的高校又是“求贤若渴”,吴云终于顺利的进入了东北大学的数学部。
没费什么周折就如愿以偿让吴云也小高兴了一把,小事庆祝一番,就准备动身报名了。
吴云却没料到,他进研究所会引起注意,进学校引起的注意也小不了。临近2008,回国的华裔的确不少,尤其向吴云这样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更是多如牛毛,然而,在东北,这样的人还是太少。
振兴老工业基地也算是颇有成果,但这片还未完全开发出的沃土相较于北京上海还是显的太过贫瘠,特别是对于归国的MBA等金融类人才而言,这里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小。至于学校和研究所等吸引学者归国的地方,限于经费政策等原因,几乎没有任何成效,只要想想也就明白了,一个学习了历史的文学家和一个学习了物理的科学家在这里根本找不到自己的天地。
最近几年,东北的重工业再次兴起,但这种兴起实在有些迟了。这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没有重工业栖身之处的环境了,而且,重工业与吴云所研究的基础科学——数学的关系也实在是淡薄。但吴云坚决的拒绝了朋友们的劝说,连陈耀阳充满诱惑的邀请也拒绝了。
身在北京的陈耀阳发扬着他一贯的消息灵通,在得知吴云想找间学校安顿之后,出乎意料的拿出北大来做诱饵,委实说,吴云真的是心动不已,但该死的能源问题却怎么也无法让他脱身而去。
就纯学术而言,普林斯顿比北大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在近几年的美国高校评比中,普大始终位列前三。而在他的优势学科方面,数学更可以与剑桥比肩,争夺世界第一。但吴云是一个中国人,从出身伊始,他就承载着这样一个愿望——也许是所有同龄人的愿望——考进北大(清华),虽然他失去了进入这个中国最强序列的机会,但能在北大教书,在中国,在父母眼里,在亲朋好友眼中,这是比在普林斯顿做终身教授更辉煌的荣誉。
然而,吴云只能托词谢绝了,他有着更高的目标要追求,他不需要一所学校——无论是北大还是普林斯顿来为自己的名誉做铺垫,他甚至可以抛弃类似的名誉,但他一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