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的变化则重大的多。一个职员突然变成了大科学家、大企业家,这可是值得科学杂志、财经杂志连续追踪报道几十次的大事件、大新闻。因为,王想的发明,很强悍。
王想的发明超韧蛋白丝已经通过了中试,结果喜人。各项指标数据几乎没有发生变化,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非常之大。而且,即使大规模生产技术失败,中试的成本已经能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就是说可以当一种奢侈品卖卖了。
基因定点生产技术成熟以后,科学家们已经能够轻易的制造出绝大多数动植物身体中的特殊物质,比如说人参皂苷、龟鳖激素之类。这些天材地宝现在就和买下曼哈顿岛的玻璃珠一样,只是曾经珍稀过。
因为这些天材地宝只能治病,做做特种食品的添加剂,用量很小的。现代人身体健康,也怕麻烦,不习惯每天吃补品。生产量小,用量极小,价格自然很高。像蜘蛛丝、象牙之类有特殊物理特征的生物材料,也能生产的出来,但成本非常之高。用于工业民生就非常非常奢侈了,所以根本没有人生产它们。
王想的超韧蛋白丝,说白了就是用生物技术生产的分子排列级纤维。它的细度、牢固度没有超过现在这个世界上的多种特殊材料,但相当接近它们,比普通化纤丝要高几十倍,而且预计它的成本也就比化纤丝高个几倍,而那些特种纤维的成本要比化纤丝高几百倍。
这样一来,超韧丝的用途将非常的广泛。大规模的生产也有助于降低成本,低成本会促进用量增加。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很多长盛不衰的经典产品就是这样靠着一个或者几个并不突出的优点诞生的,而超韧丝的优势如此突出,想不引起业内的注目都难。
中试的结果一出来,和张贵贵的公司顺利签约。然后办辞职手续,请大家娱乐——当然不是张贵贵那种离岛娱乐,也就一般般婚礼标准的庆祝餐会——花掉了王想手头所有的存款,这人一多,消费真得很恐怖。不得不赶快在自己的公司挂了职,给自己开了一份大大的薪水。这众多的媒体都在采访王董事长,如果所有的画面都是同一套行头,太对不起观众了不是?
为了尽快的出产品,公司决定收购一家生物工厂做一期基地。虽然收购的工厂在各方面都有可能离最佳设计有差距,而且收购时间紧,现在正逢经济繁荣期,拾便宜的机会不多,代价说不定比新建还要高。不过收购旧公司也有一个好处,可以接受到一批熟练工人和管理人员。当然,更关键的是节约时间。
虽然身为生物学博士,王想一直没有在工厂工作过,只对实验室有概念,对生物工厂还真没有多少了解。隔行如隔山,这世代,每个专业都有很多山头的。
所以,当张贵贵呼王想一起去考察一个待收购的工厂的时候,两个外行兴致勃勃的亲自实地考察去了。
收购这种事务,是办公室主任级别办不了的,自然归张贵贵这个二股东负责。本书由炫书网提供下载
花费了一点时间,我们抵达了工厂。这里没有私人民航线。如同前前前世纪的工厂区,这里继续远离闹市,景观宏伟——整体厂房不高但非常大的一块,不美丽——没有昂贵的装饰,绿化单调而有气无力。而且空气也不那么清新。
这是一家生物工厂,原先是生产一种果冻类的生物胶的。
很奇怪的,食物是人类最基础的需要,而食品加工从石器时代以来就是低端事业。一直以来是妇女、奴隶干这行,专业分工后厨师的地位也不高。工业化时代以后,倒是出了几家食品工业巨头和餐饮大亨,不过食品工业还是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代名词。
这家工厂不属于某个大集团,产品又是老产品。原先的经营应该没多大赚头,因此有意向接受我们的收购。
后工业时代的工厂,在普通人的印象里就是一些粗笨的大房子和众多粗细不等的管道。因此,介绍一下这个工厂的生产流程还是很必要的,工业旅游可一直是价格高昂的热门旅游项目。
生物化工厂的布局大同小异。门口是办公区和成品、原料仓库,点缀着一些绿树红花,后边是爬满了各种管道的厂房,活像一团纠结在一起的蚯蚓。最丑陋建筑的排名榜上,一直有生物工厂的一个名额。
生物工厂的任务是配制合适的营养液——营养物质都是别的工厂生产好的,工厂只需要根据自己饲养的要求调配一下,这一步非常的简单;把这些营养液送到该去的地方,这一步也很简单,但是由于恐怖的管道数量,这也是一项主要的建设支出;控制生产环境,主要是防止微生物侵袭,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是管理的主要内容;收集和分离产品和废弃物,这是最主要的技术所在。
这个厂原先的产品和超韧蛋白丝是同类,因此营养液配方相差不大,配制和输送管道不需要改动,这是我们收购的基础。很多同类工厂输送管道是不同的。环境控制系统是建设投资的另一大项,不需要变动。需要改造的是产品收集器。他们这个厂是使用的最简单的产品收集器,而我们的产品需要最高级的特种产品收集器。
大蚯蚓团人是不能进去的。所有的维护和修理等等工作都是通过自动和遥控设备进行的。但
主人很热情的把我们请到主监控室,这里可以观看和放大整个工厂每一个角落。
然后,王想和张贵贵就一起看到了那著名的生物工厂的基石。然后,两天没有吃饭。
第98章 最恶心的伟大发明
生物工厂实质上是个饲养场,它们大多数都饲养同一种动物——腔肠虫。
腔肠虫是一种很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不是天然物种,它是人工合成基因搞出来的一种怪物。
它其实不是一种动物,因为人们还在它们身上培育了无数种五花八门的基因。因此它们长得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它们只是有一些相同的共性。
它们没有多余的系统,只有最简单的消化和分泌系统,通过分裂方式繁殖。就是一个化工转换器。
作为生物学博士,王想对这种生物工业的基础动物十分熟悉,不但学习过无数不同肠腔虫的图片,也亲自在显微镜下见识过肠腔虫的真容。可还是没有承受住大面积肠腔虫的视觉冲击。
显示器上,成片的肠腔虫——这东西本身大部分是半透明的——泛着灰黑色的油光,蠕动着吞咽和排泄——对肠腔虫来说,喂给它们的营养液杂质很少,它们有义务把它们完全转化成产品,这些分泌物和排泄物对他们来说,意义一样,只是从不同的器官里出来,而且出来后由于距离太近,马上又混合到一起,确实本身就分不清楚。
更要命的是,一部分混合物还马上和营养液混合在一起,被肠腔虫重新吞食。也就是说,肠腔虫在不停的吞吃食物、粪便和自身器官的混合物。
营养液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消失,而生物胶也以看得见的速度收集起来——当然,蛋白分子们在肠腔虫的体内已经待了一段时间——这些东西是食品添加剂!
大蚯蚓团里就是一层层的毛细血管样的不锈钢网架。肠腔虫们覆盖在上面,形成一片扁平的肉毯,因为才见识过微观镜头,你不能不联想到其中的汹涌。
主人殷勤的开动着大屏幕,全景、远景、近景、特写、放大。。。。逼真的效果似乎让人感到真的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运动,那感觉只能用一句话形容——从肠胃里穿过。
我们不是孙悟空,从敌人的肚子里出来会兴高采烈,因为打了胜仗,我们只会感觉到我们被那些虫子消化了一次——天啊,我们不要做大神呐(参看前文神的两次进化史。)。
被收购是一种不好的感觉,虽然能立刻获得更多的金钱和解脱。主人们显然对他们已经视若无睹的镜头还有一点点的留恋,而客人们的反应能勾起他们怀旧的情怀,当年年青的创业时代消逝的飞快哟。
王想和张贵贵的心智都很坚强。
肮脏的只是人的联想。
平时餐桌上的蔬菜如果是浇过粪便的,那是了不得的高档绿色食品。吃的那些小动物,如银鱼、蚂蚁之类,也还不是连着它们没排泄的粪便一起下肚的。更别说我们吃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尸体。活的东西下肚更让人恐怖。
可是,我们的胃不争气。虽然它没有让它里面也不美观的东西冲出来凑热闹,却让我们的脸色有点白。
在传播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不能经常看见医生把病人划拉来,划拉去的画面和生物工厂的场景,确实要感谢媒体对我们落后时代的本能的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