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
第二多数的网友,则赞成贴主选择学习一般大企业的做派。理由当然也很多。
首先,即然大多数大企业、垄断企业都选择乱花钱的做派,那一定是这种做派有客观的理由。存在即是合理的,普遍的存在更是合理的。
再说,大企业乱花钱和要鼓励中产阶级多消费一样,是好处多多。拉动经济、档次提升导向,大企业不花钱谁花钱?
再说,大企业乱花钱,对新技术高质量的发明提升比消费拉动还要直接。这一点还真不能不承认,王想才参观的那个模型阵列馆里的大玻璃,怕是直接拯救了一个小型的特种玻璃厂。现在只有大型的公司依赖大众而生存,大量的中小企业只能依赖大企业大机构而生存。
再说,贴主的公司如果开大了,不学习其它大企业的做派,就要创立自己的企业文化,失败的可能无穷大。新玩意一次实验成功的,历史上只听说过爱迪生发明留声机这一个案例。
再说,即使贴主用小公司的架构搞成功了一家大公司,赚那么多钱不花干什么呢?反复的投资扩大再生产,也不怕生产过剩引起经济危机?
再说,如果贴主公司搞的太好,成了垄断企业,那么只会造成更大的罪孽。
再说,如果贴主不学习同类别企业的做派,肯定会引起股东们的不安,很可能会很快失去公司的控制权,那就没这个烦恼了。
再说,……。
他们再说下去,还有很多的理由。不过这并不是网友们全部的答案。所有的事情,并不是只有两种选择,到了二十三世纪,大多数人的思维还是习惯跟着题目的左右走,但已经很有些人会开创出一些新的选择了。
他们的想法很有参考价值。。。
第110章 选择的错觉
曾经很风靡过的一个短语:向左走,向右走?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似乎只有两条,左还是右?是还是非?其实这完全是我们的思维出现的错觉。
在面临压力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正常会把产生压力的一面固定住,而把其余的选项全部定位为压力的对立面。于是就只产生了两种选择。
其实这种选择是选择吗?大多数时候不是。比如说,该吃饭的时候你选择吃还是不吃?你天天选择生存还是死亡?
而当你精神没有错乱,固执的要行使你的选择权的时候,请记住,地球是圆的,道路绝对不止两条。
这么多的网友,自然还给贴主开出了很多的良方。
有一种是把公司卖掉做富家翁。这个理由不提也罢。
有一种是把公司交给股东大会,自己当甩手掌柜,拿干红利。这个和上面的理由差不多。
有一种是建立一种中庸的模式。阴阳调和是中国特色。
有一种是个人坚持节俭价值观,而公司按能挣会花模式运作。公私分明是不错,不过这样是不是太苦了我自己?
有一种是个人先享受起来,而不许公司浪费,这样看着舒服。嘿,还别说,这种公司还真有,而且还不少。被职工骂成万恶的资本家的,都是这路货色。
有一种是把公司分成两块,各搞一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有一种是。。。。。
五花八门的建议大概有一百多种,各有各的道理。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具体的建议以外,还有一些长篇贴是从理论上进行阐述的。它们更详细的分析了企业制度和行为方式的内在规律,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当然,这些内容很可能就是专业学术论文,被引用或者转帖在这里。不管是不是原创,这又没名没利的,总是热心的帮助,是高素养的人才干得出来的。
有代表的观点是:企业是个小社会,其制度和行为准则与所处的社会环境、人民素质密切相关。
首先,企业如果要长期生存,持续发展。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其次,必须遵守行业的潜规则,人家都偷税,你不偷,成本高上一大块,怎么也没得混。最后,必须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一味的潜规则下去,就会像软体动物一样,只能用数量来代替体型。
所以,大、中、小企业各有各的生存方式。核心竞争力各异的企业各有各的行为准则。
所以,企业要选择企业文化类型,需要对社会类型和自身优势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找到契合企业生存需要和所有者个人目标的企业文化。
企业自身的情况,自然是留给贴主自己研究。社会类型的研究,则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
研究社会类型,绝不是仅仅研究一下相关法律制度和同业状况就可以的。我们必须看到更深层次的规则形成的原因,和预见规则改变的方向。
比如说,某国的法律制度非常的细致严厉,是否就代表了这是一个完善的法制国家了?事实有相当的可能是恰恰相反。这个国家的法律执行力度可能很弱,所以不得不制定严酷的法律来提高违法的边界,加强道德感的威胁和利用一些倒霉蛋来威慑大多数。
深入禁区的时间越长,区域越远,对违禁的人总归是有一定的心理压力的。但禁区的面积越大,看守越为稀疏,你会发现违禁的人越多,边缘线上的人越多,多到看守的力量抓不过来,不敢再抓。那么,再扩大禁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恶性循环也能循环,还能长时间的循环。而且,恶性循环也有极限效应,即是它增加的效应在递减,并能够达到恶的平衡。它不过是一种状态,并不必然导致崩溃,只是容易在外部影响下崩溃。比如腐败。
同样,某国的法律制度非常的细致严密,同时执法力度也非常的强,是否就可以认定为这是一个完善的法制国家了?事实是,这个国家很可能是一个独裁者控制的政权或者是法西斯、宗教国家。
那么,是不是在法律宽松的地方就能获得自由了呢?答案是完全否定的。法律是为了保护秩序而存在的,没有秩序,自由只是非洲大草原的上的狮子——除了自身以外,你没有可以积累的东西。
理想,被很多人直接定义为不存在。确实,现实中的东西,我们总能挑出他们的毛病,比如说,我们吃一个苹果,可能嫌它不够甜、不够大、不够圆、不够便宜。但我们可以努力使我们培育的苹果更甜、更大、更圆、更便宜,甚至还可以变出花样来、带字、更脆、更有味儿……
理想,是可以无限接近的!
理想,是可以突破的!
所以,当你真正理解了这个社会的运转规则以后,你会发现很多不尽如人意甚至是黑暗的东西,但你也会发现它们存在的理由。但它们也是可以改变的,变的更好或者更坏。
你可以随波逐流甚至是推波助澜,你也可以去改善、重建、毁灭……但谁也不能保证你有个好下场。
大企业的资源多,能够承担一些失败,同时你在同业内占的比例大了,势必不能完全的随波逐流,必须对行业规则、潜规则、社会规则、法律作出一定的改变,有时甚至是被动的,比如美孚石油引出了反垄断法。
所以,大企业需要作出一些探索,在必要的付出中,却很少有及时的反馈。如同我佛口中的报应,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也就形成了比较模糊的规则。
典型的例子是形象广告,花上天文数字的广告费,宣传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名字,有没有用?有用!值不值得?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肯定有!是什么?不知道!怎么办?去试验!
在这个过程中,拿未知作为挡箭牌,人性中的善恶,都有一定的滋生空间。
所以,企业文化的形成,很多时候是无意识而自发的。刻意去引导,是非常必须的。但是合适的方式方法,需要经营管理者透彻的理解社会、同业、企业、自身的要求,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看到这里,王想似有所悟。
透彻的理解规则?
是理解而不是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太多,了解某个领域的规则都是专业人士前半生努力的目标。但理解就不同了,还是有很多的捷径的。
外星人也曾经要王想感悟游戏的经历。。。。。
王想突然悟道了!
第111章 生命的层次
了解一项事物,需要深入、需要全面、需要高深的科学知识方法手段。没有捷径可言,只有调整了解的程度来控制成本。
理解就不同了。理解的深刻透彻与否当然也和我们的知识、思维、方法相关,所以有很多的捷径可寻。
我们的老祖宗就很擅长理解的功夫。在仍然木耕骨挖的春秋时代,就创造出很多理解这个世界的法门,其先进程度有点让后人无法理解,直接缔造了绵延两千年的理解文明。而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