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德意志的荣耀-第9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月25日元首勉为其难地同意放弃59号指令,这项指令把攻势失败的原因归于“严冬出乎意料地提前降临”。
但是,罗斯托夫的丢失却让希特勒很恼火。元首一听说德军在罗斯托夫遭到失败就大发雷霆。他接受了龙德施泰德的辞呈,任命赖歇瑙接替伦斯德特的职务。下一个受害者将是总司令勃劳希契。从12月初开始,勃劳希契的处境越来越困难,由于形势的压力和希特勒的暴戾,他病倒了。1224日,他视察中央集团军群回来,情绪很沮丧,因为他不出有什么办法能使部队摆脱所处的困境。一个时期以来,元首对陆军总部总是抱着一种轻蔑的态度。在撤销伦斯德特的职务和任命新司令官的问题上,希特勒甚至连总司令的意见都没有征询。12月26日,他派的副官施蒙特到中央集团军群了解情况。博克对施蒙特说,元首必须从两者择其一:他可以重新向莫斯科发动进攻,这样做就得冒使自己的部队彻底崩溃的风险;他也可以继续进行防御。如果他选择防御,应当记住,不论是在现在的阵地上还是在后方,都还没有构筑任何防御工事。不论有无防御工事,德国部队能否守住是令人怀疑的。博克举第为例,他说,这个师就在被迫撤退那一天,抛弃了所有的火炮。同往常一样,目光敏锐的博克既能看清形势,也能向别人讲清形势,但他对需要采取什么行动却并不下明确的结论。12月23日下达的那道停止后撤狂热命令,就是出自博克的观点。
在这个决定命运的时刻,中央集团军群的作战日记中提到当时苏军进攻的气势还算不上强。作战日记还指出德军失败的原因:首先是德军任务太重,在体力上和精神上都难以负担;其次是士兵害怕被俄国人俘虏;第三是部队减员;第四是缺少燃料和补给品;第五是良种马匹奇缺。博克在1224日的日记中把问题讲得更简洁。他认为失败有三个主要原因:道路泥泞,铁路运输中断和对敌人估计不足。
而在同一天,一个让所有高级将领都吃惊的消息忽然传了出来。
第六部 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地震
 更新时间:2009…1…7 2:49:45 本章字数:3099
1941年12月26日,热科夫火车站,第四装甲集团军司令部。这里距离莫斯科前线只有80公里了。由于接到了中央集团军群所有部队停止前进的命令。我们的主角威廉。
和在德国的其他各个集团军司令官焦头烂额不同的是。这次我们的主角显得相当的惬意。在温暖如春的双层暖房里面放着一个硕大的明火炉。炉子上面烧着一个名贵的景泰蓝咖啡壶,长长的壶口不停的喷出袅袅的烟雾,一股股咖啡的清香从那里面渗透出来。炉子的旁边是一排长长的躺椅。我们的主角此时正十分舒服的靠在一张椅子上,两个脚高高的翘起。仿佛一个正在乘凉的蛤蟆一样。他的手里拿着一本书,一杯香浓的黑咖啡此时正放在他的右手边。如果让心急火燎的博克看到他的这个样子,估计要得心脏病了。
“阁下。”就在季明十分惬意的在那里休息的时候,他的参谋长劳斯从外面推门而入,从声音判断这位参谋长有很重要的事情要汇报。
“呵呵,劳斯啊!你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有什么事情么?”看到劳斯心急火燎的样子,季明慢慢的放下书,他满脸微笑的对其说道。
“阁下,我刚刚接到总参谋部的电报。南方集团军司令官龙德施泰德元帅辞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博克元帅也辞职了。同时第二装甲集团军司令官古德里安将军。第三装甲集团军司令官赫尔曼第九集团军司令官魏克斯元帅受到的元首地严厉申斥,命令他们不得将部队后撤。”
听了劳斯的话,季明微微的叹了一口气。这些情况他是知道的。自从德军在莫斯科遭到挫折之后,德国陆军中的悲观情绪日益高涨,很多人认为,德国这次在重走拿破仑的老路。所以绝大多数的德军军官都对元首产生的或多或少地看法。而此时,希特勒则十分地清楚自己地地位伴随着这次战役的失败而开始产生了动摇。尽管此时,希特勒竭力不让手下的人看出来自己额惊慌失措的感觉。但事实上很久以来他已认识到在军事上德国不久将要遭到重大失败。所以。此时现正在寻找替罪羊。但有更多的证据表明希特勒相信他的高级指挥官缺乏克服各种困难的热忱、意志、甚至才智。有些人地过错就更严重:他们开始怀疑元首的直觉和天才。这些人已被列入黑名单,准备干掉。从12初开始,伴随着德军的处境的困难。德国陆军总长勃劳希契的处境越来越困难,由于形势的压力和希特勒的暴戾,他病倒了。12月25日,他视察中央团军群回来,情绪很沮丧。因为他看不出有什么办法能使部队摆脱所处的困境。一个时期以来,元首对陆军总部总是抱着一种轻蔑地态度。在撤销伦斯德特地职务和任命新司令官的问题上,希特勒甚至连总司令的意见都没有征询。个主要原因:道路泥泞,铁路运输中断和对敌人估计不足。在最后一次会见时,勃劳希契被希特勒嘲讽了一番,之后,于12月26日即被解职退休,于是。希特勒当了陆军总司令。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陆军元帅包克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患胃病。由于紧张和忧虑,他地病情渐渐加重了,在勃劳希契被解职的前一天他请了病假。而他的职务由第4团军司令克鲁格接替。1226日希特勒召见哈尔德,把中央集团军群司令的人事变动告诉了他。希特勒对哈尔德说,指挥作战这点小事谁都可以干,真正需要的是政治觉悟和决心。他还说他已定下了不撤退的方针,不管这对翼侧会有什么威胁。哈尔德还得耐着性子听那些批评陆军的老话,说什么陆军不如空军。希特勒说德国防军没有对天气的变化作好充分准备;参谋总长不要再谈撤退了,退也无阵地可守;鉴于天气酷寒,也根本不可能构筑任何后方阵地。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哈尔德如果决定辞职而不是留任,那将更明智些。也许他感到自己同希特勒和勃劳希契一样对东线的德军陷于这样的困境负有责任。据说是勃劳希契曾恳求哈尔德留任,因为只有他能使部队摆脱那种危险处境。
自对苏发动战争以来,德国陆军总
作战指挥权仅限于东线,还不包括芬兰在内。所有于最高统帅部,就是由希特勒通过约德尔和最高统帅部进行指挥。但是希特勒只对最高统帅部所属各战区的德国陆军进行直接指挥,而空军和海军的所有部队,不论是在东线还是在西线,都归各自的总司令直接指挥。因此陆军总部与空军总部、海军总部不同,它的指挥权已经遭到严重削弱。希特勒在说出他打算亲自担任陆军总司令的时候,他是想在战役指挥上,甚至在战斗指挥上直接控制东线各集团军群司令官。对勃劳希契的其他重要职责希特勒不感兴趣,他把这些职责交给最高统帅部首脑凯特尔去执行。此后,哈尔德以及后来的几位参谋总长对参谋总部以外的部门就很少负责,甚至不负什么责任。对武器装备、行政管理和后备军的实际控制权落到凯特尔手中。这样参谋总长与陆军总部的其他部门就失去了联系,而凯特尔除了最高统帅部首脑这个头衔以外,还代希特勒管理德国陆军的一般事务。结果哈尔德成了希特勒东线事务的助手。以后几任参谋总长甚至在东线的作战指挥问题上有时也受到凯特尔和约德尔的干扰。希特勒听任凯特尔和约德尔的这种干扰,他利用他们反对参谋总长提出的他所不欢迎的建议。陆军人事局原来是由小凯特尔(博德温。凯特尔)领导的,有关陆军的一切晋升和任命他都是向勃劳希契负责。勃劳希契被解职以后元首自己直接控制这个局。到了秋天,元首又把这个非常重要的部门交给他的副官施蒙特负责。德国的陆军与空军和海军不一样,它实际上没有总司令。
而此外莫斯科战役还对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组织产生了另一个有害的影响。希特勒出于傲慢和自负,在全国一片欢呼声中亲自接过了德国陆军的指挥权。从前,他是真正的指挥,但居于幕后,这样,就可以以元首的身份把德军胜利的功劳归于自己,而勃劳希契,特别是到了秋天,就成了希特勒的替身,为他的错误承当各种辱骂和非难。正如曼施泰因后来所解释的那样,德国的国家首脑自然不能与他的部属德国陆军总司令混为一谈。要撤换一个高级将领是相当容易的,而一位国家元首在履行一个次要的技术性职务中的失败,就使他处于一种招人怨恨和近乎荒唐可笑的地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