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跑神:篡清-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土地,而大部分耕地的农民却只有少量少得可怜的土地可耕,这就导致了农村的供需矛盾很大,很难解决。胡跑在这个上面,一上任,就颁布了政府三号内阁政令,规定大清帝国国民,每人最多可以拥有二十亩更低,每个家族最多可以耕种四百亩耕地,也就是说,这个家族就算有一百人,也只能拥有四百亩耕地,这就防止了一些家族为了拥有更多的耕地而大量生育的钻空子行为。

多余的土地有国家收回,收回后无地的农民可以到当地民政局和政府签订土地租赁耕种的合同,承诺拿到土地之后就要耕种,并且不得给别人买卖。

这样一来,全国三亿农民将收回来的七亿亩耕地平分了,虽然现在在具体的实施中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很多时候各地有势力的门阀士族会联合起来和政府对抗,或者贿赂当地官员,使得在一开始这样的政策执行的很不顺畅。胡跑得知情况之后,立即成立了“大清帝国土地征收管理委员会”,并且自命为委员长,这个委员会很快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大量分会,胡跑规定,委员会接管一切原来属于政府管理的土地回收事宜,委员会有权调动国防军□□反抗的大家族,委员会中还有反贪污贿赂办公室,专门负责打击各地在土地回收过程中贪污贿赂的官员。

“土地征收管理委员会”的成立,让这一次“土地改革”问题得到了解决,土地改革很快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开展了。

安邦定国(6)

教育方面,也是胡跑极为重视的一个方面,因为教育就是中国的未来,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全国的教育水平仍然堪忧,中国就是在教育上做得不好,才在后来在经济、战争中都总是被人欺负。国家想要自立,最重要的就是教育。

所以在第一届政府内阁成立之后,胡跑就责令□□颁布教育政令,在北京筹办成立五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国立大清大学、国立中华师范大学、国立中华科技大学、国立京师国防大学,并且向□□部长说明了每一所大学的指向和重点培养人才的方向,□□部长是一个比较开明的中年人,名叫肖文典,但胡跑一连串说出的这些东西,他连听都没听过,胡跑也不着急,告诉他说,先筹集经费,政府会从国防支出里挤出一点来作为教育经费用。然后让□□组织考察团,到欧美考察大学应该怎么办,然后回来将这些大学筹办了。

大学之后,是高中和小学教育,胡跑颁布的第五号内阁政务令就是关于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

政务令中说明,全国鼓励教育事业发展,希望各地有声望的乡镇地主为当地百姓谋福利,在各村镇建立小学,在县城建立初中和高中,私人办理高中初中小学的,可以得到国家的官位品阶嘉奖,办的好的将收到皇帝的圣旨表彰和建立牌坊以示鼓励,国家拨款在一些沿海地区建立三千所小学,一千所初中和五百所高中,学生上学的费用国家全免,午餐由国家发放,毕业之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这样一来,各地办理学校的风气顿时滋长起来,很多地方的大儒为了得到皇帝圣旨奖励,光耀门楣,也为了给儿子孙子捐官,大肆的修建小学初中高中,有些门阀士族还开始比赛,这样一来,政策施行了三个月时间,全国就建立起一千五百多所小学,八百多初中和一百三十多高中。

原本胡跑以为这样就能解决教育问题,结果却出现了令他哭笑不得的场面,全国的学校倒是在如火如荼的建着,却没有学生去上学,各地农民的孩子大都在地里种田,农民也不愿意让孩子去上学,毕竟少了一个劳动力,这样使得全国的学校都缺学生缺老师,让胡跑才意识到,自己有些操之过急了。

他便下令,让□□和宣传部配合,在各地宣传知识的好处,宣传有知识人能当官挣大钱,还在各地展开了扫盲大行动和宣传教育的大会,到现在,已经有一些农民心动,陆陆续续的将家里还太小的孩子送到了学校。不过教育之路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至于海关关税方面,是胡跑最头疼的一个方面,因为这里要牵扯到英国。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之后,中国为了求和签订了《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将自己的海关关税权都交给了英国人,从那时候起,中国在关税方面受到很大的掣肘。

胡跑为了拿回海关关税,和英国人进行了两场谈判,就是在由北京到江浙地区去的时候和回来的时候都进行的谈判。最后才在艰难的谈判中和英国人达成了一个协议,就是在对中国的投资设厂中,英国企业享受“最惠国”待遇,从而将海关税收的一半交给中国。很多人都对这个协议不满,但胡跑最后还是点头了,因为他知道,能拿回一半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英国在中国投资设厂,最后占便宜的还是中国,现在虽然看起来吃亏了,但不久的将来,等中国强大了很快就会将这些问题解决掉。

在胡跑掌权后的五个月时间里,胡跑在这些方面全面开花,五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个国家现在正一点一点的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此时孙卫国带领一帮国防军西北方面军师长团长等已经距离胡跑只有一百多米了,军乐队和迎接的市民开始欢呼,彩旗和彩条被用射筒投掷到空中,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让周围成了欢乐的海洋。

胡跑走上前迎接,他身边的国防部长高进、副首相林旭等人也一同往前,胡跑走上前,看到对面孙卫国眼中蓄满了激动的泪水,而他的面色比走之前黑红了很多,风刀霜剑留下的痕迹在他脸上尤为深刻,可以想见,这几个月他吃了多大的苦,俄国老毛子的实力胡跑是清楚的,想要打败老毛子,付出一点是不可能的。想到这些,胡跑也很感叹,将孙卫国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卫国,辛苦了!”

孙卫国挤了挤眼睛,以便让自己的眼泪退回眼睛里,声音有些哽咽的说道:“胡大人,我,我不辱使命!”

甲午之战的准备(1)

“嗯!”胡跑重重的点了点头,双眸中充满了感动,想当年孙卫国作为一个北洋新军的将领,被自己想办法说服,成为神威军的一员。原来神威军的老人都不太看重他,都觉得他心存反心,是自己极力维护才到现在,这一场大仗说明自己没有看错人。

两人又说了几句交心的话便一起回北京城了,国防军西北方面军到达北京之后,沿着长安街一路接受周围民众的欢呼迎接,然后到达紫禁城,接受光绪皇帝的检阅。晚上又将继续在□□放烟花庆祝,一系列的事情做完得三天时间。

下午四点多,胡跑率领内阁成员为孙卫国接风洗尘,开庆功宴。胡跑自从担任内阁首辅之后,公事繁忙,没有太长的时间陪孙卫国,所以在到下午六点,胡跑就自罚三杯之后匆匆离开了。

因为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解决——和德国人谈判,购买军火应付即将开始的中日甲午战争。

胡跑自从担任首辅之后,就从来没有放心过中国东面的“邻居”,小日本,这个凡是有点血性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小日本对中国的罪行是一千年也难以饶恕的,尤其是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中国的大量赔款刺激了小日本的狼子野心,后来变本加厉的坑害中国,简直就是一头禽兽,身为中国的内阁首辅,要对付小日本是第一要务。今年已经是1894年,明年就是1895年甲午年,历史上,这一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国就是从此抬不起头的。

就算现在因为胡跑的到来,日本和中国保发大战的时间有所改变,但也绝对是在甲午年前后,中国和日本的一战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是数千年来的亚洲老大,而日本是新进崛起的新锐,想要取代中国,就要开战!

为了准备和日本开战,胡跑已经开始了积极的准备,其中一点就是和德国展开全面的军事合作。和德国的合作在北京大战之前就在进行,所以胡跑和德国方面可谓老朋友了,这次商议的全面合作也是被胡跑和德国都寄予厚望的。

胡跑乘坐者马车,一路往设立在北京西直门的德国公使馆赶去,一路上,他都在看北京夏日的景色,现在的北京和一年前的北京几乎没什么改变,除了多挂了几面清帝国的龙旗以外,再无任何变化,其实胡跑早已经在计划对北京展开大规模城市改造,为此他专门在内阁中开设了连外国没有的建设部,专门负责全国各大城市的改造,其中第一个上马的工程就是改造老旧的北京城。

他多么希望看到宽阔的柏油马路,和明亮的路灯啊,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