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高层新智囊-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学者,房宁并没有沉浸在美国的繁华梦中,而是以一种学者
的责任感仔细观察和了解美国社会。他有机会走访了美国很多个州,广泛接触各阶
层人民。
    有一次一个美国人问房宁:你对美国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房宁说:美国富裕呀。
那人又问:你知道我们美国为什么富裕吗?房宁自嘲地答道:我是研究政治学的,
对经济学问题不太清楚。那人却说:这根本不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学术问题,这是
我们美国人都知道的一个简单道理,我们美国从全世界人的兜里拿钱,装到我们的
兜里,我们的生活当然就好了。
    这次看似调侃的对话却对房宁产生了很大震动。他开始注意到了美国富裕繁华
背后的东西,这也许是他能够走出80年代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的某些意
识的开端。由此发端,房宁开始为我们讲述起了另一个美国故事。美国凭借资本、
技术、信息的垄断优势,占据了国际经济分工的高端,它乘全球化之机,从世界每
个角落赚取超额利润。当巨大的经济剩余流回美国的时候,美国人尽情地享受幸福
生活。于是,对全球化的另类描述“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向西方”进入了当代中
国的话语。
    仅一年的美国游学使房宁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他变得沉重起来。面对风起云涌
的全球化浪潮,他感到了中国将遇到的巨大压力。回国后他开始认真研究起现代资
本主义的发展理论,试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找到应对之策。90年代中期,房宁写出
了他的第一本学术著作《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引论》,今天他关于全球化的许多观点
以及在中国语境中开始流行起来的一些概念,其实都可以在那本书中找到它们的原
型。
    有人说,尽管《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引论》是一部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论著,但
实际上这本书自始至终都流露着他对中国问题、中国道路的关照与思考。像房宁在
20世纪发表的所有著述一样,他几乎没有使用过“民族主义”这个词语,但他的思
想实际上是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的理论发端。
    如果说《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引论》中民族主义思想还处在萌动状态,那么同年
他与王小东等人策划的“中国青年看世界”的民意调查,则是他们对当年还潜藏于
青年一代思想中的民族主义思潮的一次公开的发掘和张扬。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王小东称为的“逆向种族主义”,这股
思潮给当年那一代人带来深深的迷茫。而90年代中国人在开放进程中对外部世界、
对全球化了解的加深,加之中国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社会思潮逐渐地发生了转
化。本来就与80年代中国思想界主流格格不入的房宁和另一位也在苦思中国出路的
学者王小东,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风向转变。他们知道对未来具有决定作用的是青
年,是青年一代的思想,于是他们想到要搞一次面对青年的民意调查,以了解当代
中国青年对世界、对中国的真实看法,从而诉诸青年、诉诸未来,以振作国人的民
族精神。《中国青年报》的记者马明洁对他俩的想法表示认同。
    1995年5 月30日,由房宁、王小东和马明洁策划的《中国青年看世界》调查问
卷在《中国青年报》公布。这是中国民间第一次通过报纸公开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
查,也是第一次调查中国公民对国际问题的看法,得到社会的强烈反响。问卷公布
的当天就已收到读者的反聩,一个月后问卷回收达到了12万份,超过了当年《中国
青年报》发行量的15% ,也完全出乎房宁等人的预料。
    在这个调查中,策划者设定的诸多问题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三个问题:“你认为
对中国最不友好的是哪一个国家?”“你认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个国家?”
“你最不喜欢哪一个国家?”结果出人意料:75% 的人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
美国。
    由于这一调查代表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青年真实的思想动态,因而引起世界的
哗然,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及《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东京新闻》等媒体
不但作了报道,还转摘了部分问卷的内容,并以专题分析文章对此次调查进行深度
透视。这些媒体普遍认为,这次发生在中国的令人预料不及的民意调查,预示着当
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一场即将到来的爱国主义的热潮。
    在持续的新闻轰炸中,尽管主要策划人之一的房宁一直拒绝接受采访,但他还
是作为一个新闻人物,引起国内外的关注。美国的一些学者在了解房宁的经历后不
无感慨地说,美国的经历没有把房宁熏陶成一个亲美的学者,反而造就了一个中国
的民族主义者,令人不可揣度。有人戏谑道:美国送给中国一个民族主义者。

                               房宁(2)
    中国青年的排美立场令克林顿备感威胁
    《中国青年看世界》调查的综述文章——《面对“圣徒的营地”》,出自王小
东的手笔,形象而透彻地反映了呼之欲出的中国新一代民族主义者的思维和叙述的
方式。
    这篇文章的标题来源于1973年出版的巴黎政治幻想小说《圣徒的营地》。小说
的作者在诠释他的创作缘起时说:“一百万贫穷不幸的人,他们惟一的武器是他们
的贫弱和他们的数量,为苦难所压倒,为饥饿的棕色和黑色的孩子所拖累,要踏上
我们的土地,他们的先头部队正冲击着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西方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确确实实看见了他们,看见了他们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一个我们现有的
道德标准绝对无法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进来,我们将被毁灭。不让他们进来,他们
将被毁灭。”
    而中国青年眼里的世界是一副什么样子呢?“中国青年看世界”表现了他们这
样的看法:这个世界的确分成了两个或更多的营地,一个是西方人的营地,可谓
“圣徒的营地”,另一个是其他不那么幸运的人的营地。那个幸运者的营地不愿意
接纳不那么幸运的人。如果幸运者们愿意像一些西方学者主张的那样,伸出手来帮
助那不幸运的人一把,自然是好事,但就“圣徒的营地”之外的人们来说,如果可
能的话,把自己的营地建设好才是根本出路。
    由以上的诠释我们可以领会房宁和王小东等人对调查所寄予的意味深长的期待。
几年后房宁在其研究中国青年政治社会化进程的著作《成长的中国——当代中国青
年国家民族意识研究》中的一段表述,可以佐证他作为一个政治学研究者对中国青
年的一贯期待: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0多年,新一代青年人成长起来了。改革开放改
变了这一代人的生活和命运,国门打开,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青年在参加社会实践
的过程中,既改造了作为对象的客观世界,也使自己的主观世界得以改造,参与社
会实践的过程也是青年人认识社会的过程,是他们社会意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是
政治社会化的对象化的过程。时代造就了一代青年,青年又将促进时代的发展,今
天他们的思想意识又将在明天的某个时候变成生活中的现实。在这个意义上,青年
决定着社会的未来,青年身系中国在21世纪的前途和命运。
    事实上房宁感到了欣慰,因为这次调查的影响,不仅超出他们的预想,而调查
结果又进一步对中国青年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产生了反馈效应。这次调查的影响
还超越了国界,触及了美国人的软肋。总之,这次调查所产生的影响远没有在1995
年结束。
    美国的一些人士和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首先指责这些调查是含有水分的,
是中国官方的宣传,然后又称这是多年来中国官方对美国的消极宣传造成的影响。
因为中国在80年代的宣传基调是与美国友善,而90年代中国宣传机器调子转了,反
映了中美关系的冷淡。有些“自由派”知识分子指名道姓骂房宁在“作秀”,房宁
回应道:如果在某些“世界主义”者看来爱国是个罪名的话,那就请历史来审判我
们好了。
    调查结果自然也引起了靠世界战略维护国家利益的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
美国国务卿的克里斯托弗起初对调查结果深表怀疑,他不相信中国人,特别是青年
人会对美国有如此消极的看法。因为1989年以后,美国政界和学界流行的普遍看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