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这是一首直舒胸臆的诗,写出了林冲此时此刻的愤懑、压抑、悲凉、可怜,当然,还有那大英雄的桀骜不逊之气。仗义、朴忠,确实是林冲的两个基本的优点。
仗义,有时候需要大打出手,比如鲁智深,需要明火执仗,需要剑拔弩张。但有些时候,偃旗息鼓也是仗义的一种,容忍退让、拱手作揖,也是仗义,这就是林冲式的仗义。
这个朴忠,还有愚忠的味道,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反抗。而他的身世确实如浮梗,在惊涛骇浪中沉沉浮浮。功名就更不用说了,不用说现在,就是当初,也不过一个教练而已,从来无根无据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根本就没有得到过用武之地。
但是,最后两句,却显示出他的英雄气概:他还有志,他更有威,缺少的,只是时机而已!
但是,这首写在墙上的诗,却有一个天大的问题。
什么问题呢?
那就是,他把他的名字,毫不隐晦地公布了出来。
在官府到处出榜缉拿他的时候,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自杀。
看来,他真是醉了。
当然,这醉,不光是因为酒,还有他心中的酸楚,心中的悲愤,心中的寂寞。
正饮之间,只见一个穿皮袄的汉子走向前来,把林冲劈腰揪住,说道:“你好大胆!你在沧州做下迷天大罪,却在这里!现今官司出三千贯信赏钱捉你,却是要怎地?”
林冲吓醒了,道:[WWW。WrsHU。COM]“你道我是谁?”
那汉道:“你不是豹子头林冲?”
林冲道:“我自姓张。”
那汉笑道:“你莫胡说,现今壁上写下名字,你脸上文着金印,如何要赖得过?”
肯定赖不过。
事已至此,林冲索性放手一搏,反正已经杀了三个,再杀一个也无所谓了,于是也放出狠话:道:“你真个要拿我!”
那汉却突然一改严肃面孔,朗声笑道:“我却拿你做什么?你跟我进来,到里面和你说话。”
原来这个人是王伦手下耳目,朱贵!
林冲告诉朱贵,他被官司追捕紧急,无安身处,特投这山寨里好汉入伙。朱贵道:“虽然如此,必有个人荐兄长来入伙。”
做官要关系,做贼,也要关系,也要门路!
在第四十四回,戴宗劝石秀:“如此英雄流落在此卖柴,怎能够发迹?不若挺身江湖上去……”于是劝他上梁山。
石秀道:“小人便要去,也无门路可进。”
实际上,晁盖和宋江主持下的梁山,已经是广纳英雄了,但还是有人发出没有门路的感慨。
我们常常说,天无绝人之路。
但是,人生的路,常常面临绝境。
因为,总有人,要绝别人的路。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阶级,有了国家这种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以来,总有一些制度,以绝别人的路为目的。
人创造出体制,又反过来受体制的压迫,这是人生荒谬的根源之一。
封建的国家是压迫人的体制。
梁山一旦成为一种组织,也就是一种体制。
第三章 没有小地方,只有小人物
林冲告诉朱贵,有柴进的书信。
朱贵说:“既有柴大官缄相荐,亦是兄长名震寰海,王头领必当重用。”
真是绝处逢生。在林冲走投无路之际,突然峰回路转,得遇朱贵,林冲上山之路,理当一帆风顺。
朝廷理当重用而不用,推英雄入江湖,使英雄怨望,使江湖势大。这样的朝廷,不亡何待?
正如朱贵分析的,林冲到梁山,必当重用。原因有三:一、有柴进的推荐。柴进既有恩于王伦,王伦当然不能拒绝。二、王伦也没有理由拒绝林冲,因为林冲武艺高强,名震寰海,有林冲加入,必然增强梁山的力量。三、招降纳叛,是一般占山为王者壮大自己、积聚资本的基本策略。像林冲这样被体制排挤出来走投无路的人,是他们最欢迎的,因为这样的人,既然已经在彼处彻底结仇树敌,你死我活,在此处必然死心塌地,忠心耿耿。
但是,朱贵还是太厚道、头脑太简单了,林冲也高兴得太早了。
命运多舛的林冲,注定还要经受更多的磨难。
第二天一大早,朱贵引了林冲,乘船到对面金沙滩岸边上了岸,引着林冲来到聚义厅上,中间交椅上坐着一个好汉,正是白衣秀士王伦。左边交椅上坐着摸着天杜迁,右边交椅坐着云里金刚宋万。朱贵、林冲向前声喏了。
我们看,这王伦多大的架子。后来宋江做山寨之主时,但有人来投,他必亲自到金沙滩迎接。林冲来投,王伦不到金沙滩来接也就算了,待林冲在朱贵的带领下来到聚义厅时,王伦还是大咧咧地坐在交椅上,一点礼貌也没有。朱贵、林冲声喏了,行礼拜见了,他竟然一言不发!
林冲可怜,立在朱贵侧边,不知怎样才好,朱贵也很尴尬,只好主动介绍:“这位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姓林,名冲,绰号豹子头。因被高太尉陷害,刺配沧州,那里又被火烧了大军草料场,争奈杀死三人,逃走在柴大官人家,好生相敬。因此,特写书来举荐入伙。”
这段话,言语不多,但是却很简明扼要,把我们上述的王伦应该接纳林冲的三点理由都暗含在其中了:林冲的本事;林冲的遭遇;林冲和柴进的关系。显然,忠厚的朱贵希望王头领赶紧热情起来。
但是,王伦竟然仍然一言不发。林冲万分尴尬之中,忙在怀中取出柴进的书信递上,王伦还是一言不发接来拆开看了,让林冲坐了第四位交椅,朱贵坐了第五位。终于开口说话了,却并不问候遭灾受难的林冲,而是动问柴大官人近日无恙。显然,他对林冲毫无同情心,毫不关心,这样一个自身也颇有坎坷的人,对他人的苦难毫无怜悯,这种人,如果占据江湖,岂不是让江湖也变成朝廷,变成官场,变成冷酷无情、尔虞我诈的所在?
可是,突然之间,王伦一下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林冲无比热情起来:叫小喽罗一面安排酒食,整理筵宴,请林冲赴席,众好汉一同吃酒。
这是怎么回事呢?
刚才冷淡,问题倒还不大。
现在热情,却是不祥之兆。
原来,王伦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又没十分本事,杜迁、宋万武艺也只平常。他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倘若被他识破我们手段,他须占强,我们如何敌得过他?不若发付他下山去便了,免致后患。只是柴进面上却不好看,忘了日前之恩,如今也顾他不得。”
还是嫉妒!还是恐惧!
我们一般人的思想里,总觉得自身的弱点会影响自己的成功。但是,在很多时候,让我们栽跟头、受排挤、遭打击的,恰恰是因为我们自身的优点!
宋万比起林冲,武功上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但是,宋万来投,王伦收下了,林冲来投,王伦要拒绝。一个因为武功差而留下了,一个因为武功强,反而被拒绝。
庄子讲的“人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其实不也包含着愤懑不平!
将要席终,王伦叫小喽罗把一个盘子,托出五十两白银,两匹纻丝来。王伦起身说道:“柴大官人举荐将教头来敝寨入伙,争奈小寨粮食缺少,屋宇不整,人力寡薄,恐日后误了足下,亦不好看。略有些薄礼,望乞笑留。寻个大寨安身歇马,切勿见怪。”
终于下逐客令了!
我们都知道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哪知道,他还要被逼下梁山呢?
林冲道:“三位头领容复:小人‘千里投名,万里投主’,凭托柴大官人面皮,径投大寨入伙。林冲虽然不才,望赐收录。当以一死向前,并无谄佞,实为平生之幸。不为银两赍发而来,乞头领照察。”
话说的非常可怜。既搬出了柴大官人以作依靠,又赶紧表忠心。
王伦道:“我这里是个小去处,如何安着得你?休怪,休怪。”
已经很不耐烦了,一点伪装的礼节和客气都没有了。
林冲说他是大寨,他偏说自己是小去处。
去处不小,是他的心眼小,志向小,眼界小。
梁山在晁盖手下,就大了。到宋江手下,更大了。
没有小地方,只有小人物。
第四章 做人要简单
朱贵见了,便谏道:“哥哥在上,莫怪小弟多言。山寨中粮食虽少,近村远镇,可以去借。山场水泊木植广有,便要盖千间房屋,却也无妨。这位是柴大官人力举荐来的人,如何教他别处去?抑且柴大官人自来与山上有恩,日后得知不纳此人,须不好看。这位又是有本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