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析起来,这些医疗事故中,大多数是因为从业人员专业水准差造成的。从诊断到治疗,再到用药,都存在着极为明显的瑕疵甚至是错误。
而处理这样的医疗纠纷和事故的时候,依照的是西医的从业标准,先看看从业人员有无从业资格,然后再看治疗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
就整个处理过程来看,无论是卫生部门还是从业人员,都是不对称的管理和从业。打个比方,就好像是处理鸡瘟的时候,拿着管理鸭的办法,这很显然是不科学的。
这种不科学的处理方式方法,一直延伸到中医从业的各个领域。
中医药市场,同样是存在这样的现象。
管理者有自身的原因,从业者的原因则更大。
以次充好,制假售假,已经成了中医药市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林源以自家的续命丸为例,因为绶参草这味主药的制约,几乎到了无法在炮制的边缘。因为制作流程工艺的繁杂,要想取得续命丸的真正效力,通常需要十几天,才能够炼制出一颗。
在拍卖会上,曾经创下了最高六千万的拍卖价格。
这个价格高么?
有些虚高。
但是,有些虚高的价格,恰恰是市场对于这种成药需求的集中体现。
南云的周记制药厂,广云的百仕集团,都有自己的主打中药产品,因为恪守着祖辈留下来的传统,周记制药厂和百仕集团的中药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相比之下,有很多的很好的中成药,面临巨大的商业利益的时候,因为恪守传统制造工艺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就忽略了对原料采购,以及制作工艺的严格要求。
市场是残酷的,当你糊弄消费者的时候,消费者选择了用脚投票,忽略质量的产品,最终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中医所涵盖的各个行业,都急需一种规范化的管理。
然而,用时下的标准去规范中医,并不能取得完全有效的效果。
那么,用时下的标准不行,传统流传下来的从业道德标准行不行呢?
事实上,当我们把目光重新放到中医各种传统规矩中的时候,我们会赫然发现,中医在几千年的传承当中,已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自觉自律的行业规范标准。
这些标准,都是口传心授,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在中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医有太多的误诊,用药医疗事故,但是敢于触犯行业规范的,诸如用假药,以次充好这类的行为,并不多见。
要知道,古代没有卫生条例,没有一整套针对中医从业资格的审核和标准,但民国以前的中医,为什么会很少出现这样的事情?
严格的行业规范!在师徒传承当中,行业规范几乎是比中医技艺更加重要,当一个中医从业者违反了行业规范,马上就会被业界踢出行业,受到极为严厉的惩罚。
中医走到今天,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医不行了,中医没落了,不是中医本身不行了,而是中医从业的人不行了。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回归中医传统,按照传统的行业规范规范中医人,是繁荣中医的唯一途径。
说到这里,林源笑着说道:“各位同行,这就是我这次用杏林令召集大家所要阐述的议题,谁有什么疑问,可以当场提出来。”
第960章 辩答
会场上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参会的中医人纷纷咬耳朵,大家都知道,林源的这番讲话,肯定是跟主席台上的几位大佬交流过的。
谁要是对林源的话提出质疑,就是对这些泰山北斗级别的人物有质疑。当代社会虽然已经很开明了,但是中医行业依然恪守着尊重前辈的规矩,一时间,参会者只能在台下窃窃私语,而没有谁真的站出来说出自己的观点。
忽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来:“林源先生,我可以问几个问题么?”
大家顺着声音看过去,发现说话的是央视财经频道的著名主持人芮蔓。她看到了有些冷场,正好她准备的一些话题要问,借这个机会,先抛出来垫垫场。
林源笑道:“芮蔓女士,今天的会议虽然是中医行业的,但却是所有华夏人都集中关注的。所以,您有问题,可以畅所欲言。”
“好的,林源先生,我的央视同事,曾经跟踪采访过一些涉及到中医的医疗事故,综合整理分析,发生的医疗事故,有的是没有行医资格,有的是滥用药物,有的则是经过专家评审,属于严重的误诊。林源先生,这些问题,难道是您刚刚所说的回归传统所能解决的么?”
林源的回答,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不能,传统的行业标准和从业规范,就是道德上的约束,对于从业人员没有任何的实质性的约束力,仅仅靠道德约束解决这些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芮蔓怔了一下,问道:“林源先生,那我就不理解了,既然没用,为什么您还要说回归传统,这样做岂不是做无用功么?”
“芮蔓女士,不得不说,您问的问题非常尖锐。可是,现在在世界范围内的法律法规,哪一部不是在血的教训面前形成的?又有哪一部法律法典不是综合考虑了历史人文因素,结合了现实的情况而形成的必须遵守的条文?”
“确实是这样的,林源先生,我是否可以理解成为,您所主持的这次杏林大会,其回归传统的中心议题,是为国家出台相应的行业规范性条文的一次热身?”
不得不承认,芮蔓确实是有水平,话题很快就引到了所有人都最关心的焦点上。
“呵呵,国家会从全方位的角度制定一系列的标准。我不能排除国家会根据我们行业内的规范制定标准,总之就一句话,国家和中医业界很好的互动,才能够出台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既有利于中医又有利于民众的综合性标准。”
“林源先生,您还没有回答我最先提出的问题,那就是回归传统能够解决中医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准和滥用药物的情况么?”
“关于中医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我想我身边的几位老前辈更有发言资格。”
说着,林源转身对田渊博笑道:“田老,请您介绍一下咱们中医传统学艺是什么标准吧。”
田渊博笑着点点头,整理了一下面前的话筒。
“那位主持人,你是央视财经频道的吧?我很喜欢你主持的节目,能够回答你的问题,我深感荣幸。笼统说一句,中医从学艺到出徒再到独立行医,没有十年的功夫是不行的。”
田渊博根据自己的从医历程,给大家介绍了整个过程。田渊博是针王,以针灸为主要行医手段的中医人。
在入门学艺的时候,刨去头一年给师父做事,从第二年开始,就背送各种各样的医学理论歌决。
然后,就是辨识人体穴位,这个辨识可不是大体知道方位就行了,而是要在自己的身上按压,体会是什么感觉,与此同时,需要拿银针在包裹着杂草或者是菜叶的荷包上反复练习各种行针的手法。
这个过程是非常枯燥和艰辛的,中医特别强调的就是基本功的扎实。在大体了解到穴位的情况下,师父会让徒弟在自己的手上胳膊上一些无关紧要的穴位练习。
田渊博记得,当时为了找到行针的感觉,自己的一双手都快要扎烂了,因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要在师父的严格监管之下进行,你不能出一丁点的差错。
在自己身上出差错,一切都好说,要是在病人的身上出差错,那就可能一辈子跟中医这个行当绝缘了。
之后,就是在师父的指导下慢慢在病人身上下手,那可真是一点失误不能有啊。田渊博提起师父的严格指教,就是感慨不已。
最后田渊博笑道:“芮蔓女士,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传统授艺规范,你说说,这样的培养人才机制,能不能培养出来合格的中医人?”
芮蔓摊手笑道:“听了田老的讲述,我是知道传统中医在授业上的严格了。国家已经出台了承认师徒传承的中医人资质,也算是对中医传统的一种认可。那么,林源先生,我比较关心的就是,中医药存在的无序混乱的现象,也能靠传统来解决么?”
“芮蔓女士,我的回答依然是不能。因为中医传统的行业规范,已经离这个行业渐行渐远了。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不是说中医人造成的这种局面。就比如说,国家承认的中医中,有多少是接受传统中医授业而被承认的?大多数,难道不是在学院里看了几本书混到的资格证书么?”
“这个问题确实是现实的问题,我的同行也做过中医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