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幸福论-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希望,实质上就是对来世天堂幸福生活的希望,来世的解救是人类的至福。

    节制、审慎、公正和坚毅这四条尘世德目是为上面三条神学德目服务的,是对人类尘世生活的道德要求和规范,其目的是把人类的行为限定在神学德目所希望的范围之内。节制,就是要与自己内心的恶习即对物欲和情欲的不断追逐作斗争。节制也需要上帝的帮助,以阻止灵魂屈服于和它相违逆的肉体。奥古斯丁用自己的经历说明节制肉欲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但必须去做。

    因为只有禁欲,才能信仰上帝,才能获得幸福。审慎,就是要对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作出鉴别。

    要通过审慎认识到上帝是至高无上的善,值得人们信仰;而肉欲是极端的恶,应当无情地摒弃。公正,这条德目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被赋予了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伦理意义,而奥古斯丁把公正看作每一个人应尽其天职,即要使肉体归顺于灵魂,而灵魂归顺于上帝,他给公正施以浓

    ①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第361页。

…… 143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721

    重的宗教色彩。刚毅,就是要忍受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奥古斯丁认为,人们在皈依上帝、信仰上帝的过程中,肯定要经受肉体和精神的考验,这种考验的痛苦是上帝对人是否诚心的检验,因此,对于痛苦,人们应当坚定刚毅,不能逃避,只能忍受。

    顺着奥古斯丁的思想脉络,我们看到,奥古斯丁的基督教幸福观是对《圣经》教义的诠释和发展。他以自身的忏悔现身说法,向上帝倾吐了自己的种种罪恶,并以皈依上帝、信仰上帝的行动请求上帝宽恕。他把过去的经历看作极度的痛苦和不幸,认为要获得幸福,只能信仰上帝,只有上帝才能指明一条正确的幸福之路;但要真正信仰上帝,走上幸福之路,还必须遵守七主德,这些德目是上帝对人类行为的道德要求。奥古斯丁这个系统的基督教幸福观,曾经影响了欧洲中世纪几百年。

    在他之后,托马斯。阿奎那继承了他的思想,并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完善。

    到了20世纪初,马里坦又推出“新托马斯主义”伦理学,建立了一套颇具“现代色彩”的基督教幸福观。从思想承接关系上说,奥古斯丁是阿奎那和马里坦的先师。

    分析奥古斯丁的幸福观,我们认为,奥古斯丁号召人们不要沉溺于物欲和情欲、不要为虚浮的名誉而终日奔走的忠告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有人世间的各种外界诱惑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一个人为了获得难以抑制的各种物欲和情欲而日复一日地疲于奔命,那么,他就不可能拥有一颗宁静而清纯的心灵,即便他获得了物欲和情欲的极大满足、也有了可以夸耀一番的虚名,然而,他却不会因此而享受幸福。没有精神

…… 144

    821第五章 西方基督教幸福观

    和心灵的快乐与幸福,一个人的生活就是不完美的。

    当然,我们不同意奥古斯丁绝对摒弃物质需求和情感欲望的观点。人是有血有肉的,需要适当的物质保证,也需要适宜的感情交流。奥古斯丁力图把人们引向禁欲主义,杜绝一切尘世的欲望,这就为上帝的存在留下了地盘,人们的目光和注意力就会被转移到信仰上帝这一件事情上。奥古斯丁宣扬的信仰上帝就能获得幸福的观点,在中世纪黑暗的社会条件下,确实能给处于艰难境地、精神上无所适从的人们带来心理上和感情上的慰藉。但是,他把上帝置于人类之上,不相信人类自身有克服困难、走上幸福之路的能力,这就贬低了现实存在着的人类,抬高了抽象的、空幻的上帝。同时,他否认尘世间的幸福生活,鼓动人们去寻求本不存在的天堂幸福。这就暴露了奥古斯丁幸福观的消极和厌世,其欺骗性和虚伪性是显而易见的。值得注意的是,奥古斯丁的幸福观有其认识论上的根源。当人们的生活充满生机和活力,享受着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时,人们一般不会想到信仰上帝,上帝的有无并不重要,人们相信的是人类自身;但当人们遇到暂时的挫折,或生活不如意、心灰意冷时,有人可能就会受到基督教教义的诱惑,希望从上帝那里寻找支持和帮助,希望通过上帝的“魔力”解脱自己的艰难处境,但这是不现实的想法。一个人可能会从信仰上帝中得到片刻的心理安慰和精神平衡,但不可能最终解决问题,因为走出逆境、走向成功的幸福之路就在我们自己脚下,路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

    必须坚信这一点。

…… 145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921

    第五章 二 追求永恒的天堂幸福——托马斯。阿奎那的幸福观天堂幸福是人生的最终目的A两种德性与两种幸福A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A在欧洲中世纪,奥古斯丁之后,另一位影响最大的基督教思想家就是托马斯。阿奎那,他被中世纪的思想界称为“圣哲”。与奥古斯丁一样,他也宣传神学思想,但是,在具体内容上,二者又有不同之处。阿奎那并不完全用“神的启示”来解释道德和道德行为,他还采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分析方法,强调理性和习惯在人的行为中的作用。

    可以这样说,阿奎那的幸福观是古希腊理性主义幸福论与中世纪基督教幸福论,或者说,是亚里士多德幸福论与奥古斯丁幸福论的综合和调和。

    天堂幸福是人生的最终目的A阿奎那反对伊壁鸠鲁的快乐论幸福观。他认为,人类的幸福决不在于以食色为主要内容的身体快乐。对此,他作了如下论题:(1)身体的快乐不是最后目的。由于身体的快乐总是指向一定的明显的目的,例如,吃饱饭是为了保存身体、结婚是为了生孩子,所以,这些快乐都不是最后目的,甚至都不能与最后目的联系在一起。幸福决不是在这些快乐之中。

…… 146

    031第五章 西方基督教幸福观

    (2)动物的行为也可看作追求快乐,但我们却不能认为动物也有幸福。幸福仅对人类适用,而快乐却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因此,不能把幸福降低为快乐,也不能把幸福寄托在这些快乐之上。我们所说的最后目的,是现实事物中最高贵的事物,具有最好的事物的性质;而上述的快乐,相对于人类最高贵的理智而言,是不适于人的,它只是感官的需要。

    人类最高的完善决不能与低于自身的事物相结合,而应与高于自身的事物(在阿奎那看来就是上帝)相结合。快乐既然是来自感官和低于人的某种感觉事物的结合,我们当然就不能把幸福看作上面所说的快乐。

    (3)快乐本身还有一个适度与否的问题,即快乐要服从适度的原则。

    快乐不是越大越多就越好,快乐只有达到适度,才能称之为“好”。如果快乐运用过多,会造成罪过,伤害身体,妨碍同类的快乐,况且,快乐本身是不能称之为“好”

    的,因为它需要适度原则的衡量,相反,最高目的本身就是“好”。

    快乐自身不是人类的善,人类的幸福不在快乐那里,只有最高目的的“好”才是幸福。

    (4)道德行为受人赞美,是由于它们能导向幸福。如果人类的幸福在于快乐,那么人在实施一种道德行为时,接受这类快乐一定比禁绝这类快乐更受人赞美,显然,从人类的经验来说,这是不真实的。因为节制行为受人特别赞美;人们并不把追求享受和快乐的人称为有道德的人,而是把节制享受和快乐的人称为有道德的人。因而,只有节制快乐,才能使人具备德性,才能使人走向幸福。

    既然快乐决不是幸福,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阿奎

…… 147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131

    那说:“幸福可以界说为一切欲望的终极目的。”

    ①“幸福是人的最完善的境界,同时也是所有的人都想达到的善的顶峰”。

    ②阿奎那接连用“终极目的”

    、“最完善的境界”

    、“善的顶峰”来界定幸福,可见他对幸福概念的重视。他认为,一个有理性的人所企求的应是带有普遍意义的美德,在具备了这种美德并且以后不再有任何其他的希求时,这个人才算是真正享受到了幸福。因此,幸福被称为至善,在其自身之中就包含着一切可值得欲望的东西。

    达到至善固然可以享受幸福,但是,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