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爆炸呢。
如此一说,倒是人心险恶,步步艰难了似的。当然也并非如此,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要是锁就有钥匙能打开它,有锋得的矛也就必然有坚硬的盾。同样,人际关系处理虽非易事,却也可以处理好。只是法无定法,而这“法无定法”本身便是一种绝妙的“法”,为职者正应遵循着“法无定法”的有“法”之路,以不变应万变,巧妙施法,游跃于人群之中。
俗语说:“到哪山砍哪山的柴”,“人乡陋俗”,正是说明顺应社会,适应环境的道理,客观外在的环境是不容易改变的,而我们自身却是相对容易改变的。
为职者要顺应社会,适应环境就必须注意调整自身,真正做到遵言慎行。
为职者相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更需谨言慎行,注意自我形象。为职者的一言一行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代表着某个组织或某个集体,同时又具有榜样示范的性质。举手投足,言谈话语,无不向周围的人群透露着某种不确定的信息,而其他人也往往会注意这些细节,以便察颜观色c所以,为职者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古时候,周公的儿子伯禽受封后,到鲁国去作国王,周公告诫他说:“我官居宰相之位,若是有人前来访问,哪怕我正在用饭,也必须赶紧放下碗筷,去迎陪客人,免得失礼,引客人不悦。即便如此,我仍然担心自己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有可能忽略埋没了不少的贤才。如今你要到鲁国去,虽说贵为一国之君主,但也绝不能骄傲横纵而有任何失礼之处,切记要谨言慎行,谦恭下士,恰当处理君臣关系。”
周公的话揭示出,为职者平时应格外注重言行,职位越高,越应注意。古语说:“论言如汗”,为职者说的话,做的事很少有回旋的余地,恰似身体内流出的汗水一样,一旦流出来,就不可能再收回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也惟其如是,为职者才更应谨言慎行。
唐太宗是个好皇帝
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很善于笼络人心,招揽人才,他谨言慎行,能够很好地协调与众臣的关系。
有一次,唐太宗告诉众臣说:“众卿,都说身为皇帝,万民之上,受命于天,没有什么可畏惧的。而朕自登皇位以来,却念见优惧,时怀畏惧之心。惟恐自己言行不慎,没有认真倾听卿等的批评和好的建议,做出不恰切的决定。倘若真的因朕的言行不慎,而致偏差则会令众卿心灰,失望于朕,以为朕自高自傲。一旦朕出现大偏差,恐怕众卿也不愿为朕指出失误之处。
“朕深知,‘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观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众卿皆为肤之宝鉴。古云:‘水可载舟,也可覆舟。’朕谨言慎行,却仍是惴惴不安。每欲有言,必先思此言是否顺应天意;每欲行事,必先想其是否下顺民心,是否有违众卿之意向。朕高居在上,对下情不能全然知晓,椎仰仗众卿帮助朕,察漏补缺,指正得失。惟有此,朕借众卿之智,安天下,定邦国,方能顺天意,以民心,我大唐江山方可永固啊。”
一席话,说得众臣心中热热乎乎,齐赞太宗英明,旁边魏征道:“古人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有好的开始,还要有好的结束。要善始善终,愿陛下能常以平易之心,亲贤臣,远小人,广纳雅言,善听善谏,礼贤下士,上顺天意,下得民心,则万岁江山,社稷永保,江山水困,必无倾覆之虞。”
唐太宗点头,接口说:“魏卿所言极是,与人交谈往来实非易事,纵然是普通百姓,相互往来交谈时稍有言语不周,得罪了对方,也有可能使对方牢记在心日后报复。朕乃万乘之君,一国之主,与众卿谈话更觉不易,稍有失言,便可能惹出大错。有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极有可能造成严重恶劣的影响,这比庶民百姓的失言不知要差多少倍,这一点我深记不忘。
“昔日,隋炀帝第一次进入甘泉宫,宫中庭园皆十分中意,他却以为,官中少了萤火虫之趣,看不到萤火虫。便下旨去捉萤火虫。结果,负责的官吏劳师动众,四处捕捉,捉到了五百车萤火虫。劳民伤财,百姓怨声弥天,事情虽小影响却大,终致亡国。为人君王受命于天,又岂能视同儿戏,任意戏言呢?”
唐太宗的话极有道理,为职者确应谨言慎行。
自律自制
为职者谨言慎行,便须学会自律自制。为职者,尤应善于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情感,把握好自己的心境心态,约束好自己的言语行动。在遇到不同程度的刺激时,都能够始终保持冷静、沉着、平和的心态,而不至于因为冲动而丧失理智,做出不该做的事情,造成无可挽回的局面。
古人云:“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
正是这个道理,做大事者必须有高度的忍耐力、纪律性、组织性,善于节制自己,时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盲目冲动误事。
我们敬爱而伟大的周总理给我们展示了伟人的风范。
有一次在中南海接见外宾,当时,建国之初,我国各方面还不很完善。接见外宾时的服务工作人员都是刚刚急训出来的,还不曾真正碰到过这么严肃的场合,所以服务班的工作人员都很紧张。
其中,有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因为一次端几个茶盘茶杯的技术不熟练,再加上心情紧张过度,在送茶盘的途中失手,一盘茶杯都摔在地上,在当时无异于一声炸雷,在场数干名记者、访华外宾都听到了。
当时,周总理正与外宾谈话,别人惊愕地回头看时,周总理却眼睛都没眨一下,依旧泰然自若,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态度十分镇静,继续谈笑风声地与外宾亲切交谈。
总理的镇定,使当场的气氛平静了许多,那位失手的工作人员赶紧收拾碎片,很快换了一套又端送过来。
后来,那个工作人员哭着向总理作检讨,总理却拍着他的肩头,笑道:“这没什么,人难免有个失手,再者,你们心情紧张也是可理解的。但是在外国人面前,尤其是我们中国刚刚建立,我们不能不注意在小事上也不能让外国人看我们的笑话。遇到这种意外事件,千万不能慌张,要冷静,时刻提醒自己要冷静。”
周总理遇事沉着不乱,一般的为职者也应如此,不能稍有刺激便大动感情,情绪激动。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个志在有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控制自己。”
然而,有些为职者却容易感情用事,好冲动,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一旦遇到某种刺激便异常兴奋、异常激动或者大动肝火,处理问题轻率鲁莽,意气用事,不计后果。这是为职者的大忌。
除了控制情绪外,还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便走到了危险的边缘。尤其为职者,地位、权势这些先决条件又往往是使私欲膨胀的催化剂,一个为职者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住私欲,则极有可能走向极端,逐渐陷入犯罪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就是这个意思。到时,无论说什么都晚了,非但私欲难以满足,即使是原有的好处也尽散尽失,丢了车也保不住帅。
其身正,不令而
《论语》中说:“其身正,不令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自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任何言令,别人也会遵从;而如果自身行为不端正,那么无论怎样制定法规政策,别人也不会服从,就像老百姓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
这一条,对于为职者来说更须细细琢磨。为职者如果让下属认为其身不正,也就根本无从谈起为职不为职了。因为如果下属眼中的你是一个行为不端正的人,那么,他们就不会把你放在眼里,而且敢用你自己不端正的行为来要挟你,与你对抗。那样的话,为职者便成了明存实亡的傀儡,任人摆布,却又无可奈何。
故而,为职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选择适宜的举止行动,尽可能地严格要求自己,以免给下属留下不正当的印象,降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实际地位。
唐太宗曾经说过:“身为国君,当以天下百姓为念,使万民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一味压榨人民而满足自己奢侈的贪欲,无疑是自割股肉,虽说一时吃得痛快,却是自残肢体,终落得自己害了自己。倘若希望国泰民安,则须先正自身,鲜有人言,直立的身子会映出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