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传志坚持走企业与院校联合、市场与科研联合的“产学研”相结合道路。“产学研”紧密结合,合作的空间是十分广阔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可以帮助联想实施人才培训工程,为联想培养高层次的管理(MBA)与技术人员;成立开放研究室,用于相关科研基金项目的实施;设立科研基金和教育基金,用于资助与计算机发展相关的科研工程应用和技术攻关项目的研究。这种有益的尝试,也再一次体现了联想所一贯坚持的“贸工技”发展道路,体现了联想人真正让科技服务于社会的决心。所以,联想始终把支持教育事业作为自己投资社会公益的重中之重。
行动规划之道
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国的教育水平、促进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计算机企业应该认真考虑的事情。
第189章 企业家应该做好自己的企业
像我们联想这样的企业,要想发展得好,真的要寄望社会和谐,政治要改革,经济要发展,我们在给外国投资人介绍中国各种情况,首先讲中国的大局问题。企业家不要总抱怨,不能要求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对我们都是充分了解的,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柳传志语录
柳氏语录背后的思考
2008年;中国明星企业家也可谓是“命运多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夜之间,三鹿死掉了。三鹿之死,死掉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它的死是以数亿万计的消费者的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的。
中国首富黄光裕同志也倒下了。国美这个中国商界的巨轮也因为黄同志的倒下而陷入了风雨飘摇……
在同一年里,因“三聚氰胺门”而陷入“收购危机”乳业巨头牛根生留下了眼泪……
把三鹿之死、黄光裕的倒下、老牛的眼泪以及曹德旺先生的捐股做慈善放在一起,看似极端,然而,却能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企业的责任究竟是什么?
那就是做好自己的企业。做好自己的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可靠的产品、为员工提供稳定的就业与保障,为股东提供合理的利润,为国家提供依法的税收,就是企业主、企业家最本质最大的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和支柱,是消费者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提供者,是员工就业和保障的平台,是股东利润回报的经济体,是国家税收的来源,可谓是四方利益的代表。而企业家的身上,正是承载着四方的利益。
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一定是这四方利益的优秀代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可靠的、优质的产品,就是对消费者负责;为员工提供就业岗位,不断增加他们的收入,尤其是在危机下不轻易裁员,就是对员工负责;为股东提供合理的利润回报,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就是对股东负责;为国家提供稳定是税收,就是对国家的贡献。而这四方面都做到了,合起来就是企业家最大、最本质的社会责任。
行动规划之道
把企业做好是企业家的本职工作,在做好企业的同时,对社会问题也要尽义务。
第190章 公益事业不可盲目
我们知道地球只有一个,我们需要更多的承担和努力改造现状,尤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
——柳传志语录
柳氏语录背后的思考
在做公益时,如今一些企业很容易陷入某种误区,据国内某专业调查显示,国内95%以上的企业家认为,捐款捐物就是公益事业;有99%以上的企业家不了解公益事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而与这组数字相对应的,正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向落后地区的小学捐款、给贫困家庭的母亲资助、向无钱就读的大学生解囊等国内企业最常做的公益活动。国内企业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方式上,过于关注资金投入,对其他方面的支持和投入,远远不够。
联想的公益创投计划显然已经在改变以往企业捐赠的传统公益模式,走向公益创投、慈善创投,更加注重强调在技能方面,提供相关的培训。无疑这是一种造血功能。联想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让世界因为联想的存在而更加美好,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承载了联想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保、公益事业的永久承诺。
在公益创投项目方面,在2008~2009财年,联想聚焦环保领域启动了第二期公益创投计划。通过实施两期公益创投计划,联想已支持了近30家公益组织的发展。
联想能够具有这样的前瞻性思维,以创新的方式扶助和培养中国公益事业的新生力量,我深感敬佩,也对中国公益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于社会的进步而言,我们需要更多的像联想这样的企业,社会的进步需要大家的努力。而简单地捐赠并不是公益项目的最好方式,而应该紧密和自身实际相关联,带动更多的社会因素参与,并真正能够带来这种参与的热情和激情,这才是公益本身的成功。
行动规划之道
企业是社会的,而不是孤立的,在创造财富价值的同时,企业的成熟更依赖于其对社会的责任感。
第191章 不要将自己的号召力看得过大
真的不能把自己的所谓号召力看得过大。
——柳传志语录
柳氏语录背后的思考
在一次采访时,当记者问到柳传志有没有想过用你个人的力量来推动一下国内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进步时,柳传志回答到:“没有,谈不上。第一,真的不能把自己的所谓号召力看得过大。第二,我们自己也只是做了这么一点事情,要是公司一年拿1亿美金出来做这个事,我就敢说这个话了,现在一共才500万块钱,自己才捐了这么点钱,还说什么号召力,这会让人家心里不信服。所谓个人的号召力的使用,也是要很小心的,过度地把自己看高以后,不会起什么好作用。说来很惭愧,我现在还不能够谈对财富的看法,因为在我们公司里面,总体股份的分配还是相当平均的。我自己目前还是以工资为主要收入,跟国内那些排行榜中的人是没法相比的,比尔·盖茨是在用自己的钱做慈善,我总不能拿公司的钱来做慈善,自己还成为慈善家,这个话就不通了。”
低调的领导者会得到很多员工的尊敬和爱戴。一般情况下,作为一个公司或企业的领导者不要把自己的号召力看得过大。有时,一个人的力量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
行动规划之道
作为领导者学会使用自己手里的号召力,才是领导艺术的最高体现。
第192章 公益不存在功利目的
我们做公益活动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企业本身做这些事情,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不能认为是解决社会矛盾的一个主要部分。
——柳传志语录
柳氏语录背后的思考
慈善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的逐渐商业化和一些媒体的推波助澜,传统的不求回报的散财济贫式的积善方式似乎越来越不及夹杂着商业目的慈善公益行为引人注目了。对于企业自身来说,有商业目的的慈善行为也有利于弘扬企业文化和美誉度,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展利润空间。但如果将慈善公益活动中的商业因素剔除,那么还有多少商家愿意挺身而出帮助那些迫切需要帮助的人们呢?
在业社会责任之声逐渐兴起于中国商界时,除了顺应潮流,每家企业都应思考自己在其中所应扮演的独特角色。对此,柳传志的评论可谓务实且直言不讳。他反复强调:“企业做公益事业,会起一定的湿润社会空气的作用,但不是最主要的作用。柳传志觉得在改善社会方面,需要更好地进行社会和政治上的系统改革。即使明确表示联想没有功利目的,他仍不愿否定那些带有功利目的从事公益事业的企业家。
为什么有些企业家在谈到“慈善”二字就觉得敏感?因为有的企业家慈善是为了政府公关,将“慈善”二字赋予更具体的商业价值。这说明,他们从事慈善事业带有明显功利性的目的,把这种行为当成从政府那里获得一些好处之后对于政府的变相补偿。例如有的企业为了能够拿到一块地,会为某件事情捐钱给政府民政部门,以换取这块土地更便宜的价格。
这些企业家将价值观扭曲,以“慈善”作为追求为我所用的功利,终归是一种短期行为。由于许多企业家拥有社会财富,人们有理由期待他们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但很多结果却让老百姓失望。
行动规划之道
一个真正为需要帮助的人着想的企业家,在做公益时,是不会带有一丝功利的。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