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射击水平,这得益于军校科学的射击训练以及高水准的弹道误差来源分析及提供的解决方案。
三天前,排班一级士官已经被通知到即将二次换装,这次换装同时将决定哪些连队进入第一师,哪些连队进入第二师。
军校食堂,余德把最后一片西瓜吃完,问喝咖啡的李寿:“这次部队改编,你是怎么看法?”
李寿喝了口咖啡,他已经习惯这种苦中带甜,能提精神的饮品。略带苦笑的说道:“说心里话,如果可以选,我愿意留在第2师当个小兵。”
余德说道:“我们三个都是一军团出来的,经历的事情多了去了。说起来生死都是看淡了,但是,在马都军校我才真正学到仗是怎么打的,我们这些人按现在的水平,即使在第五次反围剿那样的阵地战也不一定打得垮我们。如今,我们原先的部队都打散了,也没啥念想,我也希望能留在2师,开始新的生活。”
“还是唐然这小子命好,直接进了2师的特种侦察连。听陈教官说,2师只有一百个连的编制,不仅要求全连全装越野和全装泅渡必须合格,好像还有几个测试必须通过,才有机会进2师。”李寿羡慕的说道。
“我们连,前两项没有问题,关键是后面的几个测试,听教官说好像难度不小。”余德略有点担心的说道。
下午,例行三公里武装泅渡。
D5连与其他九个连队同时泅渡,其他所有连队都已经集结完毕。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海面上五公里左右部署了很多渔船,海面上还有十架大型直升机盘旋。
这个场面让余德意识到,今天的泅渡必然不简单,转身给各班长说道:“今天的演练恐怕关系到我们是否能留在2师,给同志们传达一下,愿意留在2师的,等下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一定要克服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要放弃。”
全连的士兵听说今天的训练事关能否留在2师,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发令枪一响,十个连首批冲进了海里,开始武装泅渡。这个科目对D5连的战士来说,难度不是很大。今天的海浪不大,对大家保持体力有帮助。
泅渡的队伍一过一公里的海域,上面的直升机上传来巨大的喇叭声:“各连队注意,到达前方1。5公里处浮标后,沿悬梯爬上直升机。各连队注意,到达前方1。5公里处浮标后,沿悬梯爬上直升机。”
直升机的广播足够大声,即使落在最后面的学员都听的轻轻楚楚。
余德用劲的吼道:“全体跟上,按顺序攀爬,是爷们的跟我上。”
在预定区域,直升机放下了三十米长的悬梯,刚刚触及海面。
余德抓住悬梯的时候,发现与平时训练的攀爬科目是不同的,平时训练的是钢梯,受力的时候不会旋转、飘荡。而攀爬软绳梯,不仅要控制住身体的平衡,保持住中心,防止身体不停地旋转,而且还要受上空强大的气流干扰,一不小心就会跌落海面。
不过,余德有心理准备,平时的训练也很到位,虽然艰难但是有惊无险地登上了直升机。直升机上等他们的是D5连的教官陈礼,陈礼拍拍余德的肩膀笑道:“不错,继续努力。”
然后拿起高音喇叭,朝下面吼道:“快点!别磨磨蹭蹭,一个接一个的上,GOGOGO。”
连队的其他学员有了余德的示范,也一个接着一个攀爬上悬梯,整个连队陆续登上了直升机,花费时间48分钟。这个成绩还算可以,合格的成绩是60分钟,当然离优秀的成绩30分钟还有很大的差距。
等人数到齐,直升机离开预定位置,飞向有渔船的海域。
陈礼拿着喇叭朝直升机里的学员说道:“三分钟后,演习十五米高空入水,有恐高的可以选择不跳。跳水的学员要记住动作要领,入水必须双脚先入水,然后返回集结点。现在开始检查着装。分成两个纵队,排好队。”
十五米并不高,即使最糟糕的姿势入水也不至于有生命危险,泅渡装备有救生衣,入水后即使昏迷也能浮出水面。这一项训练是2师选择连队的重要依据。
“跳!”陈礼朝两名学员吼道。
两名学员同时跳出了直升机,直接坠落到海面,两个巨大浪花后,两名战士浮出了海面,并朝海岸游去。
直升机沿着预定线路低速飞行,每三秒钟就有两名学员从直升机上跳入海面。整个演习场十架直升机都在做这样的动作,从远处看就像下饺子一般,激起一朵朵浪花。
马都军校的总教官中校段勇,通过望远镜观看远处的演练情况,脸上的笑容露了出来,刚才粗略的计算,起码超过一百个连队以上完成了跳跃入水的动作,现在起码不用担心2师凑不齐编制,三个多月的训练没有白忙。
这三个月同样给军校委员会其他四个同志带来了巨大震撼。
对于部队原来的状况,他们很清楚。
从装备看,即使全盛时期步枪的装备率都没有超过70%,而且很多步枪其实就是鸟铳。随声携带的粮食也最多就是炒米,而现在的军粮每人每天的携带都是“三主三副”,GJ的装备都比不上军校的。
从训练程度看,红军都有实战经验,但是都缺乏战场有效系统的训练,如何协同火力,如何工兵作业,如何突袭堡垒,都缺少有效的科学的指导,单兵的各种战术动作也是没有的,军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士兵超过99%,几乎都是放下锄头,拿起武器的百姓。如今,不过从仪表还是实际战斗能力远远超过了他们能够想象的地步,这些学员的水平毫不夸张的说,回到红军当个连长没有一点问题。
训练的质量完全是超出他们预想的,唯一让四个委员疑惑的是,军校涉及到宣传的内容,即不主张也不反对,完全按照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的安排执行。
应该说,委员会的合作是有成效和愉快的。
曾山最为担心的是,第1师组建以后,按照现在的作战标准,后勤怎么办?他都不敢想以后使用第1师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弹药给养,如果没有特区支援该去哪里解决?难道像其他红军部队一样使用?这是巨大的浪费,曾山绝对不同意第一师拆散重组。
以目前各个连队的能力,不管怎样编组,第一师的战斗力都会非常恐怖,完全可以当成一个集团军使用。这将大大提升红军的整体实力,相信中央也不愿意作出这样的决定。
曾山朝陈丕显使了个眼色,陈丕显一看就明白曾山的意思,两人为这个问题商量过很多次了,觉得出路还是在教官,只有从特区申请到足够的给养才能解决未来第一师的持续战斗力问题。
“段教官,这些连队三个月时间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啊,长眼界了。段哥,照这个战斗力别说白军,就是日本鬼子也照样打他个瓜瓜叫,不过,段哥,你看,这部队以后的子弹什么的呢停费的,是不?”
陈丕显贴着段勇边上说道。
段勇早对这个政委的蹭东西手段领教了,自己珍藏的香烟,这才多久一大半都进了陈丕显的口袋。
不过,这次换装特区早就安排好的,也不瞒他们:“打仗哪有不费子弹的,你也甭动小心眼,宁校长早给你们安排好了,子弹人均两百发的标准给你们配,枪支也全部换全新德制98K毛瑟,这东西比小鬼子的38式强多了,谁用谁知道。就算老蒋也只有几个王牌师才配了早期的98B毛瑟。子弹尽管打,每隔一段时间,特区会给第一师空投弹药补给,不过,粮食的问题需要自己解决,特区的运力支撑不了更大规模的空投。”
得了准信,曾山和陈丕显高兴极乐。红军从来没有为吃什么怕过,皮带野菜都能当粮食。唯一需要解决的是子弹等给养。毕竟德械与GJ、日军的子弹不能通用。只要弹药不缺,凭现在第一师的实力,天下哪里都去得。
演习结束后,各连队开始换装,原来训练使用的38式步枪和11式机枪,全部换成了98K毛瑟步枪和MG42通用轻机枪。进口的机枪数量有限,只能配置到排,火力输出方面反而比原来的弱了一点。
曾山和陈丕显充分发挥死缠烂打的人品优势,终于争取到第一师组建六个11式机枪连,混去六百挺11式机枪。日式装备,马都军校本身就是当培训用或者配发特区民兵使用,这么多11式机枪完全属于浪费。
第一师的标准编制六个团,每个团下辖四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工兵连、一个机枪连、一个骑兵连、一个特务连、一个卫生连,满编整团人数3120人。每个步兵营辖三个加强连,每个加强步兵连180人。
加强步兵连标准配置三挺MG42轻机枪,三门60毫米迫击炮,180支98K毛瑟步枪,子弹炮弹若干。
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