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并未远去的背影-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学苑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257页。

'3'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学苑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260页。

'4'''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三联书店1991年3月版,第84页。

长话短说六则

汪精卫见溥仪:“木偶奇遇记”

1932年,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弄出了个“满洲国”。1942年,是伪满洲国成立10周年。同为日本卵翼下的“国”,南京的伪中华民国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5月4日,南京伪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率领代表团访问伪满洲国,以示恭贺之意。随汪访伪满的团员有:外交部长褚民谊、参谋本部部长杨揆一、宣传部长林柏生、外交部政务次长周隆庠、侨务委员会委员兼全国经济委员会秘书长陈君慧、航空处长陈昌祖、华北教育总署督办周作人等。自然,以上各人的官职前,都应着一“伪”字。

代表团成员中,除周作人外,其他人都在南京做官。汪精卫一行从南京出发;周作人与教育总署秘书黄公献、及日本官员山田等,从北京出发。双方在大连会合。在大连逗留了一两天,到旅顺玩了玩,这伙人于5月7日从大连到了“新京”(长春)。

说到汪精卫访溥仪,人们会想到:汪精卫之于溥仪,是差一点就有杀父之仇的。1909年,26岁的热血青年汪精卫,不顾孙中山、胡汉民等人的劝阻,执意要到北京刺杀清庭大员。他组织了一个暗杀组,成员有黄树中、喻培伦、曾醒、方君瑛、黎仲实、陈璧君等。汪精卫此番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行此壮举的。对于孙、胡等人的劝阻,汪回答曰:“此行无论事之成否,皆必无生还之望。”“弟虽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也。”为制造炸药,这期间,汪精卫等几度赴日本、到香港。后又在北京建立机关,并开照相馆做掩护。暗杀组的首选目标是庆王奕劻。因奕劻戒备十分森严,无法下手。于是又以从欧洲考察军事归国的贝勒载洵、载涛为目标。汪精卫身怀炸弹,亲赴车站。但因迎接的官员太多,满眼都是红顶花翎,目标无法确立,只得又作罢。精心准备了许久,当然不肯就此罢休。暗杀组又将目标定为摄政王载沣。而载沣正是溥仪生父。溥仪1906年出生,1908年便即位。尚在学习走路说话的小儿,当然不能真管事,于是便由父亲载沣摄政。暗杀组决定在载沣上朝必经的银锭桥埋炸弹。为使炸弹发挥尽可能大的威力,汪精卫在骡马市大街定做了一个可装填四五十磅炸药的外壳,制成了一个巨型炸弹。但在埋炸弹、接电线时,被人发觉。汪精卫等被逮捕。在狱中,汪精卫写了数首《被逮口占》。“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就是其中之一。

三十多年前,二三岁的溥仪是大清国的宣统皇帝,二十六七岁的汪精卫是大清国的一个一心要谋反的子民。这子民甚至因图谋炸死溥仪生父而被捕,成为大清国的囚徒。三十多年后,两人都成了日本扶持下的“国家元首”,并以这“元首”的身份相见。三十多年前,汪精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也要推翻溥仪正在做皇帝的满清。三十多年后,汪精卫在溥仪空出的地方成了“主席”,又以这“主席”之身跑到长春来见溥仪,而这溥仪又一次成了“皇帝”。——历史真是最大的“幽默大师”。

5月7日下午,这伙人到了“新京”。晚上,汪伪政府驻伪满州国“大使”廉隅设宴招待。林柏生发表谈话,说汪此次以“元首”资格访满,足以增进“中、日、满三国友谊”,加强东亚轴心力量基础。8日上午,汪精卫率众人进宫会见溥仪。俗话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但他们已不是仇人,而成了一根线上缚着的两只蚂蚱,成了同呼吸、共命运的“亲人”。关于此次会见,周作人日记有这样记载:“5月8日,上午9时50分随主席进宫谒见,10时10分退出。10时45分来营访,10分钟后退去。11时50分又进宫,在嘉乐殿筵宴,1时半回公馆。”这天上午,从“中华民国”去的这伙人,两度进宫,真正的会谈只有20分钟。从周作人日记看,溥仪仍有着“皇帝”的派头,似乎他并没有把这伙人视作“友邦来宾”,而仍然看成昔日的子民。

在宫中的宴会上,汪精卫免不了要发表谈话。谈话中,汪声称此番是抱着“休戚相关,安危相共之至情”来访问的,希望“两国”同心协力,共同支持日本完成在大东亚的“大业”。5月9日,“满洲国”政府召开大会,欢迎汪精卫一行。汪精卫照例有一番演讲。10日,这伙人结束了对“满洲国”的“出访”,回到大连。11日,从大连回到南京。周作人随汪精卫到了南京。因为伪政府13日要设宴庆祝汪精卫60大寿,周作人在被邀之列。

汪精卫的这次“外交活动”传出后,有人做了一个灯谜,谜面是“汪精卫访溥仪”,猜一电影名。谜底是:《木偶奇遇记》。

2008年8月4日凌晨

邓拓与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出版

邓拓,1912年出生,1930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邓拓到达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不久,即任中共晋察冀区党委机关报《抗敌报》主任。后来,《抗敌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邓拓任社长。1948年6月14日,《晋察冀日报》发表邓拓起草的《终刊启事》,宣布终刊。从1937年到1948年,在近11年的时间里,邓拓一直担任着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机关报的领导工作。

1993年4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写的《晋察冀日报史》,厚厚的一册,近五十万字。这部书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这期间邓拓对毛泽东的崇拜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热情。1942年的“七一”,邓拓为报纸写了《纪念“七一”,全党掌握毛泽东主义》的社论。“毛泽东主义”这说法,虽然不一定是邓拓首创,但在大区党委机关报的社论中,打出这一旗号,仍然有资格载入史册。邓拓这篇社论,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他所理解的“毛泽东主义”,这也具有开创性。据说,因为毛泽东本人不主张使用“毛泽东主义”这一说法,后来才有“毛泽东思想”的流行。

这部《晋察冀日报史》告诉我们,邓拓长期热衷于学习和搜集毛泽东著作,交待报社资料室,凡是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出版和毛泽东著作和研究毛泽东的书,都要送他一份。1938年6月,邓拓决心报社兼办出版社。不久,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延安的《解放》杂志发表,邓拓便决定将《论持久战》印成单行本,作为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书。“这本书的出版,将持久战的光辉思想传遍了全边区。”“《论持久战》的出版,开创了边区出版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的先例;以后,凡是毛泽东有新作问世,报纸发表后即时印成单行本发行。这成为报社的传统和不成文的制度。”

1942年,整风运动开始。为配合学习,邓拓组织出版了《毛泽东言论选集》。书中收入了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统一战线成立后的革命形势与任务》、《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等五篇著作。严格说来,这才是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1944年,“整风运动正在深入进行中”。1月1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指示晋察冀分局,要“建设正确的思想——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以达到统一党的思想,增强干部党性,巩固党的纪律”之目的。为了贯彻这一指示,晋察冀分局决定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这一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到邓拓头上。邓拓选定文章后,报晋察冀分局审定,分局审定后,再报请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批准。其时的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书记是毛泽东,王稼祥为副书记。这部《毛泽东选集》,共收文章29篇,46万字,分为五卷。选集中《编者的话》,由邓拓执笔。这是邓拓继1942年《晋察冀日报》“七一”社论后,对“毛泽东思想”的又一次系统论述和高度颂扬。1944年出版的这部《毛泽东选集》,被现在的中共党史文献专家认为是第一个系统的版本。

这部《毛泽东选集》出版后的几年间,有过两次增订再版。第一次增订于1945年3月。增订本增收了毛泽东新发表的《一九四五年的任务》和《两三年内完全学会经济工作》这两篇文章。第二次增订于1945—1947年。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兴国、长冈乡、才溪乡三篇农村调查报告和《论联合政府》、《答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