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哲学史讲演录-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我们就见到他认为:(一)

    如塞克斯都所报道,①“理智()是真理的标准”。

    “感官由于微弱而不能判别真O B理”

    “——感官微弱,因为种子是无限小的;感官不能把捉它们,不知道它们应当是观念的东西,思想的东西。关于这一点,他的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这样的:他断言”雪是黑的,因为雪是水,而水是黑的;“这里他是以论证的方式来说出真

    ①“反数学家”

    ,第七卷,第八十九——九十一节。

…… 441

    己、阿那克萨戈拉734

    理①。

    (二)

    “阿那克萨戈拉曾说过,在对立者之间有一个中介;因此一切都是不真的,因这对立的双方都是混合的,所以那混合体既非善又非不善,因此就没有什么东西是真的。”

    ②亚里士多德③另外有一次引述了他说,“他给他的学生的警句之一是:他们把事物当作怎样,事物(对他们)就是怎样。”

    (就是它们对他们显得是怎样。)这可能是指这个事实,即既然存在的东西是种子的一种堆积,而种子又是存在的本质,因此感性的知觉就感知到了事物的真理。

    从这里还不能得到更多的东西。但是在这里意识对存在的关系开始有了一种更确定的发展,认识的性质开始发展为对真理的认识。精神在这里是前进了一步,把本质宣称为思想。因此本质存在于意识本身之中;——本质是自在的,但是也同样在意识中。只有当意识认识了存在时,存在才成为存在;只有当意识知道本质时,本质才成为本质。精神不再在一个外物里面寻求本质,而是在自身中寻求;因为以前看来是外在的东西其实是思想,这就是说,意识具有这个本质在它自身里面。

    但是这个对立的意识乃是一个个别的意识。

    这样一来,事实上自在的存在就被扬弃了;因为自在的存在正是那没有对立的东西,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自在的存

    ①塞克斯都。恩披里可:“皮罗学说概略”

    ,第一卷,第十三章,第三十三回。

    ②西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第四卷,第七章。

    ③同上,第五章。

…… 442

    834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在固然是被认识了;但存在老是仅仅存在于认识中,换言之,除了那在意识的认识中的存在以外,没有别的存在。我们在那饱受斥责的智者派的处世哲学里面,看到普遍者的这一发展,在这一发展中本质完全走到意识方面去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看这个问题,就是:普遍者的消极的性质现在是在发展中。

    A

…… 443

    译者后记

    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

    (一般简称“哲学史”)是一部重要的古典哲学著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奠基人都很重视此书。马克思很早就仔细读过黑格尔的“哲学史”

    ,对这书作了很高的估价,并曾在“德意志思想体系”中多次加以引证,特别是引证了第三卷的内容。恩格斯在许多著作和通讯里也提到黑格尔的哲学史,特别在“自然辩证法”里,对黑格尔“哲学史”中论述希腊哲学部分,作了摘要和评述。一九一五年列宁在瑞士期间于百忙中抽暇读了黑格尔三大巨册“哲学史”

    ,并且还作了笔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黑格尔“哲学史”所作的摘要和评述,提供了批判改造黑格尔哲学史观点的典范:吸收改造了其中的辩证法观点,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并驳斥了黑格尔对哲学史的唯心主义的解释。

    这个译本是根据格洛克纳(Herman

    Glockner)

    为了纪念黑格尔逝世一百周年在一九二八年重新刊行的德文本“黑格尔全集”

    (以后简称格洛克纳本)第十七卷译出的。而格洛克纳本又是根据米希勒本重印的。米希勒(Karl

    Ludwig

    Michelet)本是整理黑格尔对哲学史的三种演讲手稿和提纲,以及三种学生笔记编纂而成,在一八三三年出版,其第一卷

…… 444

    044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亦即德文本“黑格尔全集”第一版第十三卷,以后简称米希勒第一版本。

    此外我们还参考了黑格尔“哲学史”的英译本,英译者霍尔丹(E。

    S。

    Haldane)

    ,一八九二年出版。而霍尔丹的英译本乃是根据米希勒改订的一八四○年出版的德文本第二版译成的。但是我们没有得到米希勒第二版德文本原本。

    格洛克纳根据米希勒第一版本重印,而不根据米希勒第二版本重印,我们根据格洛克纳本翻译,只以英译本作参考,乃是因为第一版较第二版确有一些优点。第一版较第二版篇幅稍多,材料更充实些,而且更接近黑格尔当时讲课的原语句,因为第一版中把他当时在课堂临时随口插入的题外的话也都笔记下来并保存下来了。第二版经过编者米希勒加工太多,编排或较好,文字或稍顺畅,但距黑格尔讲课原状稍远。

    而且尤其重要的是,恩格斯、列宁所读的、有过摘要和笔记的黑格尔“哲学史”

    ,乃是米希勒第一版本而不是第二版本。

    不过两个版本在编排方面虽然出入很大,内容基本上是相同的。我们根据格洛克纳本翻译,发现有脱漏或意思欠明白之处,参照英译本也得到一些帮助。必须指出,英译本错误很多,关于东方哲学部分和关于哲学意义较深的地方,译错的地方特别多。中文译本书边上所印的米希勒第一版德文原本(全集十三卷)的页数,就是列宁“哲学笔记”中所引用的页数。

    此外我们还参考了荷夫麦斯特(JohanesHofmeister)

    于一九四○年出版的根据原始材料完全重新编排的黑格尔“哲学史”

    第一卷。

    荷夫麦斯特本除分别印出了黑格尔在海得

…… 445

    译 者 后 记14

    堡时期和柏林时期的手稿(主要是导言部分)与提纲外,又广泛搜集了各国图书馆所收藏的黑格尔“哲学史”学生笔记共十二种(有一种得自列宁格勒图书馆,有一种得自波兰图书馆,有一个提纲的手稿是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抄来的)

    ,加以编排而成,而且还标出时间先后。因为黑格尔一生到一八三○年止共讲了九次哲学史(一八三一年十一月开始讲第十次哲学史,只讲了两个钟头就逝世了)。

    不过荷夫麦斯特只是供给深入参考研究的原料,不能作为翻译的底本。而且直到现在,我们也只看到第一册,讲完东方哲学为止。本译本中凡根据荷夫麦斯特本有所增补的,均用〔〕号补入,并由译者加以说明。我们采纳荷夫麦斯特本关于东方哲学,特别关于中国哲学的材料增补入中文译本的特别多。

    由于我们参考了并酌量采用了英译本和荷夫麦斯特本的材料来充实并校正了格洛克纳本,因此可以说,这个中文译本的内容,比德文第一版本和第二版英译本都更要丰富些。

    黑格尔“哲学史”的翻译工作是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组织的。本书中导言甲、乙两部分是由贺麟译出,丙部分由王太庆译出。东方哲学是由王维诚从英文译本译出,又经王太庆根据德文本整理,贺麟根据荷夫麦斯特本增补的。希腊哲学中导言、七贤、伊奥尼亚哲学及毕泰戈拉派哲学是王太庆翻译或整理别的同志的译稿而成。爱利亚学派及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是贺麟译出,赫拉克利特及恩培多克勒是杨祖陶译出,阿那克萨戈拉哲学是方书春译出。全书均经宗白华及方书春根据德文本校阅一遍。贺麟与王太庆除校阅了其他同志译稿外,并负最后编排整理的责任。依照德

…… 446

    244哲学史讲演录  第一卷

    文第一版标出原版页数于书边上,以及编制重要人名地名索引,皆是王太庆的工作。在本书中我们力求名词统一,其中有少数名词含义较丰,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中文名词翻译,也是经过集体商讨的。此外汤用彤同志曾阅读过东方哲学部分的译稿,冯友兰同志曾阅读过中国哲学部分的译稿,陈修齐同志曾阅读过哲学史导言部分的译稿,苗力田同志曾阅读过大部分译稿,他们都曾经提过有益的意见。

    用集体的力量翻译哲学史上的经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