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方社会思想史-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钻石所以不可分割,不是真的不能分割,而是人们不想让它被分割,因为它宝贵无比。

    “不可分个体永远是与价值有关的个体”。

    “一次性的、人的个性的统一性或不可分性并不是任何其它的什么统一性,而仅仅是和某种价值有关的个体的统一性。”

    上面提到的两类个别性的概念在这里变成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的两类个体:广义的个体与狭义的个体。

    “任何一种现实事物(不管它是精神性的也罢,物质性的也罢)都能分解为狭义的个体和广义的个体。我们还会懂得,我们何以如此轻易地便忘记了:就独特性而言,一切现实事物都是以相同的方式作为广义的个体而存在的。它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仅仅是独特的,只有当它们和某种价值发生联系并因此而在其独特性上变得不可分割地统一了时候,我们才重视它们的独特性,并且有机缘去明确认识它们(对精神性的个别事物来说几乎永远如此)”。

    ①也就是说,人们是把于人的生存、发展有意义、有效用、有价值的独特性个体视为认识上与实践上重要的东西,从而“进行这种区分是极为理所当然的,所以人们极少想到它的道理,而且根本就没有想到区分时的选择是为价值观点所左右的”。

    ②种受价值观点支配而形成的对世界的个别化的理解(或观点)被李凯尔特称之为实践生活的世界观,此即本来的,无所不包的历史观。

    “可以把对有意志的、

    ①引自《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第21页。

    ②引自《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第22页。

…… 360

    第十三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主义与人文主义社会学353

    能评价的人来说是不可分个体的个体称之为历史上的个体“。

    ①这样,历史科学就被李凯尔特定义为文化科学,因为在他看来,文化正是价值的领域。无论是人们根据其价值目标的行动所直接造成的任何产物,还是人们为了价值起见至少是有意促成的一切,都构成了文化。

    (2)文化科学:价值领域

    李凯尔特的文化概念涵义并不十分清楚。但它指涉人文学科之思路仍是清楚可辨。可以说它相当于狄尔泰的客观精神,有一点不同,李凯尔特将文化与精神生活分离开来。他说“文化科学不应限于对心理事件的研究,它也十分不适于描述那些处理人类‘心灵’的种种表现的科学,如果人的‘心灵’专指人内在的心理生活的话”。

    ②文化科学与个人所体验的内容没有关系(那是心理学的课题,心理学是被当作一门自然科学推进的)

    ,而与对人们有意义的事物或与各种价值有关联的事物有关系。就存在一词的本义言之,价值不存在于任何心理的或精神的感官中,而是像道德公理一样与人们形成一种纽带关系。文化价值若不是事实上为所有人视为有效而被接受的话,便至少是由某些先知先觉者所设定的。文化科学对伴随着评价的精神现象不感兴趣,其唯一关心的是哪种价值由于何种历史现实而获得一种确定的结构,结束其无形式性与无名性,并成为有条理的。

    ①李凯尔特:《科学与历史》(普林斯顿,1962)

    ,第25页。

    ②同上。

…… 361

    453西方社会思想史

    按这一方式发现的历史秩序无论如何不是绝对的秩序。

    李凯尔特有时虽也会谈到超历史的价值,但他实更关心“实际上被接受的价值,它们像海浪一样变化不定。”

    世界呈现给经济的历史学家是一幅图景,呈现给法律的历史学家,或艺术的历史学家则是另一种面貌,没有哪一幅画面比任何其它画面更真实;也没有任何可能将它们捏在一起。但李凯尔特坚持认为这些不同价值都是在历史进程中发现的,因而具有客观性。

    为此他区分了价值关联与评价。

    “作为一个科学家的历史学家和有意志的人相反,他不是搞实践的,而是搞理论的,因之他总是去表述而不是去评价,……历史并不是一门评价科学,而是一门与价值相联系的科学。”

    ①历史的个体是由给定的对象与既定的价值间的关系构成的,而不是由历史学家自己的评价构成的。李凯尔特的价值关联与价值评价的关系的思想,对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有重要的影响。

    李凯尔特从价值观念角度解释历史—文化现象,并不意味着放弃因果概念。他说,尽管有个体化的方法与价值的取向,历史仍得研究在一次性的个别的事件中存在着的因果关系。

    在把历史视为文化,并力图加诸历史经验之流一种确定的结构,从而使对历史的认识成为可能的方面,齐美尔的工作可与李凯尔特相媲美。不同的是,李凯尔特关心的主要是历史认识的逻辑方法论,齐美尔则不仅提出了关于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而且还有关于现实本身的结构问题。李凯尔特

    ①引自《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第24页。

…… 362

    第十三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主义与人文主义社会学553

    从新康德主义立场出发设定历史认识的对象是由研究者构成的。在李凯尔特看来,经验实在本身并无形式,是研究者运用不同的逻辑、方法、概念(最重要的方法即为一般化方法与个别化方法)

    加诸经验实在使之条理化。

    齐美尔则假定,与自然不同,社会实在有其本身的秩序。因为社会是由自觉的行动者发出的各种行动构成的,行动者必然会产生秩序。齐美尔认为社会是客观的统一体,不需要一个不在社会中的观察者,其目的是为了做出社会的统一来。在他看来,人与自然物的差别在于人们之间是沟通的、联合的与统一的,其统一性存在于理解中,爱的感情及共同的努力中,而自然物是彼此隔离的、孤立的,没有共享的东西。

    形式概念是齐美尔哲学的枢轴。

    形式是生命所创造的,藉以表达和实现自己,而形式就构成了文化。艺术作品、宗教、科学、技术、法律及无以数计的其他的事物都是文化的各种具体形式。这些形式浸透在生命之流里,为它提供内容与形式,自由与秩序。尽管这些形式源于生命过程,但由于本身独特的性质,它们不会时时随生命变化不定的节奏,如潮水般涨落、吞纳、浮沉,波峰浪谷地变幻着,不停息地分分合合。它们需要有确定的形态,一种逻辑的框格与本身的结构法则,这使它们逐渐远离精神的动力源,后者创造它们并使之独立。文化有历史,在奔腾不息的生命之流与固定的形式之间的一种持续的张力亦构成了文化的特征。齐美尔认为文化时时受到追求无限制变化的威胁,他重视形式的相对稳定性。

    从狄尔泰到李凯尔特、齐美尔,我们正在走近一种与前

…… 363

    653西方社会思想史

    此介绍的传统完全不同的社会知识。他们力求克服实证主义传统。实证主义在其猛烈的火力下的确受到了重创。但这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不是两种可通约的理论系统,原则上谁也不能一劳永逸地战胜谁。我们在第十章里曾谈到,实证主义的第二阶段的发展在本世纪20年代又趋活跃。

    现在仍作为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潮流在发挥着影响。实证主义的视野反映了世界的一个永恒的维度,仅此而言是无法超越的;当然,这种确定的观察角度,使其洞烛透视了世界的一面,也不免遮蔽了其它面,正像李凯尔特的价值取向说所说的那样,我们区分出某些客体与我们结成了有意义的关系,便把许多其它客体视为彼此可替代的而留在了背景中。

    科学方法的递嬗,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不断发现新的视角,世界的新的维度。

    所有这些意见对于德国的历史主义人文主义观点亦是同样适用的。

    这些不同的理论范式既是互不相容,又是互相补充的,批评性建设性的对话对科学的进步无论如何是不可缺少的。

    德国人文主义在批评实证主义的同时,提出了其自己的观点,也遇到了理论上的二难问题。

    它最主要的假设有两个,一是理解的方法,这种方法较之自然科学的解释或说明的方法对社会人文科学更重要;二是文化概念。文化首先被认为是历史上各个特定共同体的财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