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绪,这是很自然的,极端的浪漫主义哲学家尼采批判源于苏格拉底的西方主智主义传统把一切本源于诗的东西都变成了一种技术性的概念推演,变成了逻辑系统。其恶果是“不知厌足的发明兴趣的膨胀,是挤入别人宴席的贪馋,是对现在的轻浮崇拜”
②。浪漫主义强烈反对主体生命的沉沦,意义世界的实证化;突出了人主体的不可还原的独特性,人格的至上性与性灵的原创性。
历史精神同样是德国知识传统中最基本与最深刻的要
①参阅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第221—222页。
②引自刘小枫:《诗化哲学》,第138页。
…… 345
83西方社会思想史
素,将“自然”与“历史”看作“在某种意义上各有其特征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一观念是属于德国从她伟大的哲学时代,康德和黑格尔时代,继承下来的传家宝”
①。认为自然科学概念和方法就其本质而言不能反映人类世界历史的复杂性的那种呼声在19世纪的德国思想中从未沉默过。19世纪后半叶,以狄尔泰为代表的生命哲学与以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哲学的兴起,不仅复活了浪漫主义,形成新的历史主义学派,并且就社会科学的性质、对象、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批判实证主义的论战。
德国历史主义学派明确反对实证主义的世界统一性原则与科学的统一性原则,反对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文德尔班区分了旨在总结普遍规律的自然科学的立法的(nomothetic)
方法与旨在描述个别事实的历史科学的表意的(ideographic)方法。
狄尔泰、李凯尔特等以不同的方式贯彻了这一区分,要点是唯一适于历史(科学)的方法是个别化方法。|Qī…shū…ωǎng|
实证主义力图到处揭示一般的、重复出现的、同样的事物,但却忽视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人类历史范围的东西,“从最广泛的意义说,就是那种仅仅出现一次的、件件都是个别的、属于经验范围的实际事物;它既带直观性,又带个别性。”
②
德国学者明确反对实证主义把社会生活看作是无个性的
①柯林伍德:《历史学的观念》,第187页。
②李凯尔特:《自然科学概念构成的界限》,引自《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第6页。
…… 346
第十三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主义与人文主义社会学93
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在不同层面上的自发的运作过程,反对丢开人主体的行动、主体间的互动来谈论社会过程。他们在行动者、行动者的动机、谋划、赋有意义的活动及与其它行动者的相互作用中寻找社会生活的动力本源,强调社会生活的互动性、主体性与价值性。
既然人主体的自觉参与是社会过程的内在因素,这样从外部获得社会事实的知识的思想就被抛弃,认识主体与客体、科学意识与常识的实证主义二分也变得毫无道理。社会认识是从属于特定时代、国家、文化、社会团体的人主体的自我认识,其本身即为生活的表现而非对独立于观察者的外部实在的反映。
德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家不仅对人的行为感兴趣,而且关心行动者想象这些情境的方式。这样,对人的活动的认识,需要求诸于一种身临其境或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活动,这意味着拒绝客观主义的解释方法。
实证主义认为“概括性的”社会学是社会科学之后,而“描述性的”历史则至多是一门辅助的学科。相反,在德国历史主义看来,一切社会的与人文的科学都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之上。
历史主义原则对德国学者来说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不仅组织了文化科学的工作,而且还渗透到日常的思维中。历史是最重要的,历史的社会学在狄尔泰看来与历史无异,因此是多余的。不过,这一观点是齐美尔与韦伯坚决反对的。
总之,德国思想家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之争,代表了社会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人文主义社会学,或理解社会学,社会行动的理论。
…… 347
043西方社会思想史
132狄尔泰:“历史认识上的康德”
A狄尔泰对德国社会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尽管他对社会学的态度十分不友好。他的主要著作《精神科学导论》(183年)
被认为是这一时期讨论历史科学及其方法的最好的著作。
(1)生命与体验
狄尔泰早在文德尔班前十一年,就在《精神科学导论》中提出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分。他激烈反对把自然科学方法推广到对社会与文化的研究,那么社会—历史科学如何可能?
在狄尔泰看来,那仅仅因为社会、历史是由人创造的,精神能够且只能理解它所创造的。
如果说,“自然界是某种外在的东西,”只“包含着与精神活动无关而独立呈现的实在”
的话,那么人文科学则是关于精神的科学,它的材料来自于人的生活、生命,人的直接经验,来自人对自己、对他人和对人们之间关系的直接观察。
“凡是人能动地打上了自己烙印的事物,都是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简言之,精神、社会、历史是内在的东西,是人自身的世界。
人文科学因而转向人的生活,人的生命活动。生命不能
…… 348
第十三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主义与人文主义社会学143
仅从生物的方面来理解,生命与对生命的体验须臾不能分开,勿宁说正是体验是人的生命的本质。
①生命是有限个体从生到死的体验的总和。生命表现为由情感去感受,以思去反思的体验,而体验又总是与不可重复的具有完整心理生活的个人世界关联着。
体验着就是在生活着,生活着就是在体验着。
生活本身就是由命运、遭遇、诞生、死亡、创生、历史等境遇组成的,这些境遇也构成着体验的过程。体验就是感性个体将自我在与生活世界及其命运的遭遇中所发生的许多具体的经历结为一体。这样,体验必然是从生活着的感性个体的内在感受出发的。体验也就是从自己的命运和遭遇来感受生活,理解自己在世界中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通过深入到他人的内部经验,或让他人活在自己的心中来体验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活动动机与文化符号。由于体验,人的活动就具有了内心性与主体性,渗透了全面的人格。实证主义的错误在于无视这样一种在生活着体验着的全面的人格,把一个生生不已的世界强分为主体与客体,仅为推论的理性,而客体则成为外在于人主体的对象。又由于体验,有了同情、理解、沟通与交往的基础,社会的世界,具有共同意义的世界就这样产生了。
因此,体验是精神科学的基本方法,从而,必须经由心理学,我们才能获得关于生活、历史、人主体的知识。在这个意义上,狄尔泰支持心理学主义,并认为心理学
①“生命”与“生活”在德文中均为一个词Leben。在Leben一词的前面加上一个富有能动意味的前辍er,erleben即为“体验”。参阅刘小枫《诗化哲学》,第三章。
…… 349
243西方社会思想史
“是第一位的与基本的人文学科,它所提供的真理构成为全部知识大厦的基础”
,①但是除了相信心理学至关重要这一点外,狄尔泰与我们前此讨论的心理学主义观点再无共同之处。
他所寻求的心理学涉及的首先是一种全人格的精神生活,不能将它分解成任何片段要素;其次,这种科学力求把握人格与历史的社会世界的统一。个体并非一个由诸如其感觉印象等给定的要素聚合而成的个体,社会也非个人的单纯聚合。
个人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终极的因素,同时,他也是那个社会的具体化的表现。他是一个自足的整体,他与一个更大的全体的关系犹如一个小宇宙与大宇宙的关系。
精神生活的历史性概念对狄尔泰十分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以直接体验为基础的个体精神如何走出主观性的范围达到客观性的知识的问题。他反对实证主义,并非反对实证主义对于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的要求,而是反对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