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21
41西方社会思想史
430)的“地上之城”与“天上之城”的对立之说代表了前者,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5?—1274)的“天恩不夺走人性,人性也不夺走天恩”的学说代表了后者,神学与政治学的这种和解透露了中古后期教会与封建制度趋于一体化的消息。
(2)第二阶段:近代社会哲学 希腊人未能区分国家与社会,是因为城邦的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基督教思想家未能区分国家与社会,是因为“君权神授说”使这种区分的问题无由产生。当市民社会在封建制度内部孕育而成并与封建国家之间的对抗日益加剧时,区分自主的(市民)
社会与派生的(政治)国家的思想就被明确提了出来,社会学因此始有独立发展的自觉和动力,并在当时人文知识的各个领域里都表现出社会分析的意图和成果。这时期大多数思想家还是从个人主义的人性论演绎社会政治理念,仍然属于社会哲学的范畴。社会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从16世纪至18世纪,它包括文艺复兴、古典自然法和启蒙运动。
(3)第三阶段:古典社会学 将社会学建成一门以自然科学为楷模的独立的知识学科的努力在孔德、斯宾塞、涂尔干、马克斯。韦伯等人的著作中达到了顶点。他们致力于确定社会学在人类知识系统中的位置,社会学的性质、对象、任务和方法,他们构造了宏大的社会理论体系,开创了社会学的实证研究,并以其卓越的成果为社会学家们提供了社会分析和社会研究的方法论示范。
“他们前后一共渡过了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现代社会学就是在这期间形成的。
他们代表了几个主要的国家——法国、英国和德国,社会学最初
…… 22
绪论51
就是从那里盛行起来的,现代传统是从那里开始的。“
①第三阶段被正确地称之为社会学的古典时代,它包括第一代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德国人文主义社会学。
(4)第四阶段:当代社会学 马克斯。韦伯以后,社会学进入了当代发展的阶段。一方面,社会学仍深受欧洲伟大传统的影响,继续着诸如社会阶级、社会分层、文化冲突、经济制度、社会变迁等宏观社会学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社会学理论的中心逐渐从欧陆移至美国,欧洲思想与美国本土的哲学相结合,遂产生美国传统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取向的互动理论,本世纪30年代是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期。
40年代结构功能主义勃然兴起,重新回到了或确切地说综合了欧洲各主要学派的传统,并力图扭转美国实用主义社会学的经验主义的方向。功能分析的道路,从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一直指导了美国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方向。随着功能理论的衰退而起的是各种反主流的社会学理论:交换论,冲突论,民俗方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批判理论,各种各样的后现代化、后资本主义及后工业社会理论,它们互相辩驳,竞短争长,都在谋求一种一般社会学理论的地位,但在帕森斯(Talcot
Parsons,1902—1979)以后,美国不再有一种主导的或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理论了。走向多元分化的新格局乃是当代社会理论发展的趋势。但也须注意的是,尽管各种传统的新一代理论都十分活跃,美国实用主义传统仍保持其强大的影响力,故实证的社会研究一向为美国社会学所倚重。
与
①英克尔斯:《社会学是什么?
》,第4页。
…… 23
61西方社会思想史
理论社会学“诸侯割据,群龙无首”的局面相对比,经验社会学似乎更接近于一个多世纪前孔德所提出的目标:一门有着与自然科学一样严格可靠的方法的统一的实证的社会科学。
一部从公元前5世纪的智者写到本世纪60年代的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的社会思想史,的确容易写成如斯温杰伍德所担心的“大人物的推销单”。
①为了避免这种流弊,本书在章节结构、体例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全书以社会历史的重大时代(如伯里克利时代,经院哲学时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产业革命,“后工业时代”等)
与社会思想的主要潮流及学派(如城邦社会学,自然法思想,苏格兰学派,实证主义,德国历史主义社会学,美国主流社会学,后现代化理论等)为经纬组织章节篇目,这样,全书就没有为任何一位思想家单独安排一整章的篇幅,即使重要如黑格尔、孔德、涂尔干或马克斯。韦伯。所有入选的思想家,待讨论的概念、理论、方法与问题,均放在时代的框架内和学派的脉络中加以处理并获得其地位与意义。本书力求学理的分析紧扣社会思潮的主流而有思想的理趣;史实的叙述呼应社会进程的律动而具历史的节奏感。
①斯温杰伍德:《社会学思想简史》,第4页。
…… 24
绪论71
13怎样研究社会思想史A研究者总会自觉地或直觉地认可某些方法,而排斥另一些方法。本节下文讨论的方法当然是本书作者所赞赏的、故乐意向读者推荐的方法。但我们应该记住黑格尔的教诲:只有与内容相一致的方法才是唯一的和真正的方法,①游离社会思想内容孤立地讨论方法的做法本身就有几分不智。
此外,方法论问题应该永远具有开放的品格。因此,我们对方法问题的讨论也应是开放的和探索性的,惟其如此,才可望对方法论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社会思想史研究的是各种曾经流行过的或正在流行的重要的社会学说,研究者首先遇到的方法问题是如何准确地释读、理解各种载有这些学说的历代的或当代的文献或文本。
解释学问题涉及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它本身早就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中国的“小学”便是一例,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义理之学”的“大学”不同,“小学”是专治文字考证、章句训诂、版本校勘等方面的知识的。现代的解释学方法更是发展为一种包括考据功夫、传记研究、语言解析、思想史的比较研究等多种分析手段在内的高层次的研究方法。傅伟勋先生提出的“创造的解释学”可为例示。创造的解释学共分五个辩证的步骤或程序。
(a)原谓,即“原作者(或原思想家)实际上说了什么?”解释学家首先必须兼为考
①黑格尔:《小逻辑》中译本,第1页。
…… 25
81西方社会思想史
据家,培养起码的考证、版本等方面的功力。
(b)意谓,即“原作者真正意谓什么?”在这层次,解释学家要从事于传记研究、语言解析、论理贯穿、意涵彰显等等工作,设法消解原有思想在表面上的矛盾,试予彰显原有文句所可能含藏着的丰富意涵。但仅靠这种孤立的解释,还不见得能够完全寻出原有思想在那时代里所显示的独特理路,以及依它所能导致或推演出来的新理路、新线索。解释学家已到了“了解原思想家,必需超越他”的阶段。
(c)蕴谓,即“原作者可能说什么?”譬如“老子可能说什么”
,通过庄子可以得到一个适当的答案,通过王弼、僧肇、河上公、憨山大师等等更可以获取其他种种线索。解释学家在这里需要有严格的哲学史训练。
(d)当谓,即“原作者本来应该说什么?”真要了解思想家,一定要问:假定原思想家今天还活着,他会依然固执己说吗?
或者他会愿意修正或扬弃他已说过的话吗?
困难在于,原作者已不在世,只有解释学家设法代表原作者回答了。由是,解释学家不得不摇身一变,而为开创性的新思想家。故在最高(e)
层次自问:“做为创造的解释学家,我应该说什么?”
这里已变成新思想家的解释学家已不能代表原思想家说出原思想家本来应该说出的话;他已到了经由批判的继承开创新理路、新方法的地步。
①
上述的解释学方法不仅旨在正确理解原思想家或原作文本的“实谓”和“意谓”
,更提出深入发掘其“蕴谓”和“当谓”的任务,它的分析手段、思路及学术胸襟、抱负均属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