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17年12月,陈诚在十一师范毕业,回青田高市,就和吴子漪的妹妹吴舜莲结婚。婚后跟他父亲到青田城内敬业小学,恰巧校内缺少一名体育教员,校内有老师建议,留陈诚担任体育教育。陈诚的父亲说:“现在青田一批土绅正在找我的缺点,我若用自己的儿子,正好授人以柄。”坚决不同意。后经陈诚的同学曾志超(宣平人)介绍去宣平农村任小学教员,薪给菲薄,仅能糊口。陈诚的父亲在高市开设一家中药铺,要陈诚辞退小教员,回家经营药铺,他不干。
1918年暑假,陈诚到杭州,考入南星桥一所体育专门学校。他的妻子吴舜莲拿出陪嫁钱供他的读书费用。
1919年冬,陈诚在杭州体专毕业后,准备回青田,恰巧杜志远来到了杭州。
杜志远,青田北山人,南京江南陆军学堂毕业,和陈诚的父亲陈希文是逊清同科秀才。杜志远在段祺瑞麾下当过营长、团长,升任师长。当时皖系实力只有三个师、一个旅,在段祺瑞执政时期,杜志远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杜志远的专车抵达杭州时,陈诚和当时在杭的青田同乡一道,前往车站迎接。杜志远离杭时,陈诚又跟着同乡到车站欢送。陈诚上了专车,和杜志远的卫队(都是青田人)攀谈得很起劲,火车开动也没有发觉,稀里糊涂地同车到了北京。杜志远问了情由,才知道陈诚是青田同乡,又是同科秀才陈希文的儿子,便留陈诚住在北京处州会馆,和缙云同乡王惟才住在一起。1920年,经杜志远向保定军校校长曲同丰(与杜同属皖系)保送,陈诚投考该校八期炮科。由于陈诚身材矮小,考试成绩又差,未被录取。再经杜向主考官魏宗翰(北洋政府陆军部军学司司长)疏通,才以备取资格入学,当时杜志远还保送青田九都人高文同时考入保定军校,高文以后曾任汤恩伯的参谋长。
陈诚在保定军校时,与罗卓英、邓鸣汉(都是广东人)是同学。他们三人身材都较矮,出操排队,都站在排尾。陈诚和邓鸣汉私交弥笃,结拜为兄弟,订生死交。当时邓演达任保定军校分队长。
陈诚进入保定军校,是他投身军界的起点。
陈诚于1922年在保定军校毕业,经杜志远写信给他的儿子杜伟(那时杜伟在绍兴浙军第二师第三旅当少校副官)、安排陈诚在浙军第二师(张载阳任师长)
第三旅(盛开第任旅长)六团三营当见习官(连长为樊崧甫)。
当时周至柔、周搏风、李进德同为见习官。1923年,陈诚升任少尉排长。这时,夏超(字定侯,浙江青田万阜乡九都人,前清武备学堂毕业)在杭州当浙江警务处长,正在积极扩充部队。陈诚的父亲陈希文与夏超有旧交,托人向夏超求情,要求夏超提携陈诚。夏超召见时,问陈诚在保定军校学什么?陈诚回答:“学炮科。”夏超出了几道题当面测验,陈诚尚能解答。但夏超认为陈诚初出校门,没有实际军事经验,便介绍他到宁波。当时杜伟已从绍兴调到宁波当警察所长,陈在杜手下工作,月薪几十块钱,也就暂时安顿下来。
这时,陈诚的保定军校同学邓鸣汉(广东客家人)已在广东粤军当连长,写信给陈诚,邀他去当排长。因陈诚与邓是拜把兄弟,便欣然到了广东,在邓鸣汉连当第一排排长(据《民国人物传·陈诚传记》载,1922年,陈到上海投靠粤军,随同邓演达南下。邓演达任粤军第一师三团团长,陈诚任三连连长)。
1923年5月,陈诚参与讨伐沈鸿英,在肇庆与冯葆初部作战,与连长邓鸣汉在同一战壕内指挥战斗,一颗子弹穿入邓鸣汉的胸膛,邓鸣汉当即阵亡。陈诚也受了轻伤,包扎医治后,不久痊愈,陈诚递升为连长。邓死后,邓母十分悲伤,陈诚安慰邓母,并由他赡养。当时连部有个排长,是广东人,他弟弟担任事务长,管理军需伙食。兄弟俩因赌博亏款,把领到的全排军饷拐带潜逃。出事后,陈诚急得直跺脚,计无所出。这时陈诚的妻舅吴子漪(又名蕴玉,浙江青田人),任连部军需,对陈诚说:“我去抓他们回来。”吴子漪由广州出发,到了韶关,刚下火车,不料就在车站附近的一家旅馆问口碰见了他兄弟俩,把他们逮住,送往当地警察局,押解回部队,陈诚处分了这两兄弟。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委派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这时邓演达任粤军第1师团长,兼任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又兼入伍生总队长。陈诚因邓的关系,进入黄埔军校,担任上尉教育副官。黄埔岛距广州市40华里,通小火轮。有一天,陈诚到了广州市区玩耍,
第二天清早就乘头班轮船回到黄埔军校,到操场上翻铁杠。恰巧这天蒋介石也很早到校巡视。蒋走到陈诚面前,看到铁杠旁放着衣帽和书本,陈诚向蒋立正敬礼。蒋问:“看什么书?”陈诚把书奉上,一看是《三民主义》。蒋随手翻阅,见书上圈圈点点,写满小字,蒋连连夸奖其阅读认真,渴求上进,留下了好印象。
1925年,陈炯明叛乱,蒋介石率领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
黄埔军校教导一、二两个团,协同粤军为右翼。陈诚在右翼军任炮兵营第一连上尉连长。2月15日攻打淡水之役,陈炯明部被围困在淡水城内,由于城墙坚固,一时攻不下。陈诚指挥的炮兵,因炮打久了,炮膛发热,不能继续发炮。蒋介石十分着急,一面命令教导1团团长何应钦坚持攻击,一面对陈诚说:“几门炮都打不响吗?”陈诚一急,亲自去点炮,由于已停放了一段时间,一炮打响,全连火炮也打响了,军威大震,把城墙东北角打陷了一个缺口,围城部队架起云梯,蜂涌入城,攻占了淡水城。陈炯明残部败退棉湖,陈诚指挥炮兵阻击敌军。在棉湖战役,陈诚指挥之炮兵发挥了威力,使战局转危为安,克敌制胜。蒋介石称此战役“万一惨败,不惟总理手创之党军尽歼,广东策源地亦不保”。何应钦事后称赞陈诚:“不论步兵前进有多迅速,总使炮兵能够配合得上,每次都达到任务,实在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何应钦:《陈副总统的勋业与道德》1965年)。
6月,东征军回师广东,讨伐杨希闵、刘震寰部。这时,赵成梁师由韶关调驻广九铁路布防,滇军第三军旅长胡思舜率部赶来广州市白云山支援杨、刘,又把驻东江的曾万钟旅调回广州阻止东征军前进。
东征军进入石牌车站,占据石牌车站的敌军在构筑工事。陈诚的炮兵连,在苏联顾问指挥下,向石牌车站炮轰,正中赵成梁的指挥部。赵成梁正在床上吸大烟,恰巧一炮命中。敌师长被击毙,敌军纷纷向瘦狗岭逃窜,东征军刀不血刃,占领了石牌车站。东征军在白云山展开激战,敌军被打得落花流水。12日,在北校场会师。杨希闵部向观音山反扑,也被消灭。
不到两天,全部消灭杨、刘主力,广东趋于统一。
9月,第二次东征,攻打惠州城。敌杨坤如军坚守惠州城。围攻两天,攻城军伤亡惨重,第四团团长刘尧宸阵亡。东征军组织敢死队,陈诚督炮兵连夜架炮,仰射惠州城墙上的敌军机炮阵地。在炮火压制下,七团党代表蒋先云、八团党代表张际春、九团党代表傅维钰、补充团党代表王逸常等,带头率领敢死队爬城,一拥而上,攻克了惠州城,拔了洪兆麟、林虎的老巢,杨坤如残部向闽赣边境逃窜。攻克惠州城后,蒋介石给广东国民政府告捷电称:“惠城夙称天险,有宋以来,从未攻下,。。今为我革命军一鼓攻克。”(见民国14年10月《政府公报》12号)。在两次东征中,陈诚立了战功,受到蒋介石的嘉许,提升为炮兵第二营营长。
1924年5月,陈诚的父亲陈希文在青田城内敬业小学逝世。陈诚在广州,回家奔丧。陈诚抵达温州,寓西门西阁檐同兴客栈(青田人开的)、随即到了青田,随灵柩归葬,回到高市。父柩安葬在高市村后黄山岭。(注:“文化大革命”墓被毁,现经政府拨款修复。)墓碑为严立三题,碑文:“陈希文先生墓”。
陈诚回到家中,独自睡在楼上。陈诚的妻子吴舜莲感到夫妻分离多年,竟不同房,如此冷淡,一时想不开,便拿了一把剪刀,猛刺自己的喉管,鲜血直流。陈诚的母亲见此惊慌万状,急忙叫人杀了活(又鸟),用(又鸟)毛包扎媳妇的喉管,幸而气管没有割断,经送往温州医院抢救治愈。村上把这件事当作新闻,不胫而走,到处传开了。陈诚感到很烦恼,在家中只逗留了三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