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的逻辑结构才能存在。当然,从个人心理来看,我们只要
粗略地把看来无关紧要的细节抛开不谈就能得到这些观念。
但当我们试图为这种抛开细节的做法找得根据时,我们就会
发现这样虽然留下了一些实有,正好与我们所讨论的实有符
合,但它们都是高度抽象的。
我认为实体与属性是实际性误置的谬论中的另一例证。
让我们考虑一下实体与属性的概念是怎样产生的。我们观察
一个对象时,是把它当作一个具有某些特性的实有来看待的。
同时,每一个别的实有也是通过它的特性来理解的。例如,当
我们观察一个物体时,其中有些性质如硬、蓝、圆、响声等
被我们注意到了。我们看到某些东西具有这些性质,除开这
些性质以外便看不见任何东西了。因此,实有便是始基或实
体,属性就是在实有的基础上推断出来的。属性中有一些是
基本的,离开它们实有就不能成为其本身而存在了。但其他
的属性则是偶然的和可变的。17世纪末期,约翰·洛克认为
物体具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质量,并在空间的某一部分中具
有一个简单的位置,这两点都是基本的属性。当然,位置是
可以移动的,而质量则是不变的。后一点除开某些极端派人
物而外,一般都认为是一个经验的事实。
就以上的情况讲来,一切都没有问题。但当我们谈到蓝
色、吵闹等属性时,就会遇到一个不同的情况。首先,物体
并不永远是蓝的,或永远会发响声。这一点我们在偶有属性
的理论中已经预料到了。这一理论我们目前也可以认为是充
分的。其次,在17世纪时暴露了一个严重的困难。伟大的物
理学家拟定光与声的传播理论时,都是以他们对自然的唯物
观点为根据的。关于光有两个假说:一种假说认为,光是通
过物质性的以太振动波传播的。根据牛顿的另一说法则认为
有某种极微妙的质料组成了小得难以置信的微粒,光就是通
过这种微粒的运动而传播的。大家知道,惠根斯的波动说在
19世纪一直占着优势。但目前物理学家则试图将这两个理论
结合起来,以解释幅射方面所遇到的某些模糊条件。但不论
你选择哪种理论,外在的自然界中都没有光和色存在。有的
只是质料的运动。同时,当光线进入你的眼睛落在纲膜上时,
也只是质料的运动。接着,你的神经和大脑都受到了影响,但
这仍然是质料的运动。这种理论对声也能适用,只要把以太
波换上空气波,把眼睛换上耳朵就成了。
接着我们便要问,在什么意义下能说蓝色和闹声是物体
的性质呢?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问香味在什么意义下能说
是玫瑰花的性质呢?
伽利略考虑了这个问题,他立即指出,离开眼睛、耳朵
或鼻子就没有所谓色、声、嗅了。笛卡儿和洛克都推演出一
套关于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的理论。例如笛卡儿在他的“形
而上学的沉思第六篇”中说:“诚然,当我感觉到各种色、声、
嗅、味、热度、硬度等等时,我很有把握地认为各种作为感
觉的来源的物体中,有某几类与这些感觉相适应的东西存在,
虽然在实际上也许和这些感觉并不相象;……”
他在“哲学原理”一书中又说:“我们通过感官对于外物
所能知道的东西不外乎是形状(或状态)、大小和运动。”
洛克在写书时是能够理解牛顿动力学的,于是他便把质
量列为物体的第一属性。简而言之,他是根据17世纪末期的
物理科学状态提出了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的理论。第一属性
是实体的基本属性,这些实体的时—空关系组成了自然界,而
这些关系的秩序性就组成了自然的秩序。自然界的事素以某
种方式被生物躯体上的心灵所感知。从根本上说来,心灵的
感知是互相联关的人体中某些部分所发生的事素——如大脑
中的事素——所引起的。但心灵在感知时也经验了许多感觉。
确切地说,这些感觉只是心灵本身的性质。它们由心灵投射
出去,而包围在外在自然界的适当物体上。因此,物体便被
认为具有某种性质,其实这种性质并不属于它们本身,而纯
粹是心灵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便有了一种功绩。其
实这种功绩应当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如玫瑰花的香气、夜莺
的歌声、太阳的光芒等都是这样。诗人们都把事情看错了。他
们的抒情诗应当不对着自然写,而要对着自己写。他们应当
把这些诗变成对人类超绝的心灵的歌颂。自然界是枯燥无味
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香气,也没有颜色,只有质料在毫
无意义地和永远不停地互相碰击着。
不论表面形式怎样变化,17世纪的典型科学哲学最终达
到的成果实际上就是上面这些说法。
首先,我们必须注意到以上的说法作为一个概念系统来
讲,在科学研究的组织上所起的惊人作用。在这一方面它完
全无愧于当时的天才人物。从那个时代起,它就一直指导着
科学研究,到今天它还是占统治地位。世界上每一个大学都
是根据它组织起来的。探究科学真理的其他组织系统还没有
出现过。它不但是占统治地位,而且根本就是找不到对手。
然而,这说法却是完全不能令人置信的。这种宇宙概念
肯定地是通过高度抽象的概念构成的。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的
抽象概念误为具体实在时才会产生这种谬论。
关于这一世纪的科学进步,不论是怎样普泛的描述都不
能把数学方面的进步略而不谈。这方面和其他许多方面一样,
正是当时的天才大显身手的场所。几何学的现代时期的开创
人是三位法国人;一个是笛卡儿,一个是德札尔,另一个是
帕斯卡。还有一个法国人——费马则奠定了现代分析数学的
基础,只是没有使微分的方式达到完满的境地。出生在上述
诸人之间的牛顿和莱布尼兹把微积分作为一个实际的数学推
理法创造出来了。到那个世纪末期,数学作为应用到物理问
题上的工具来说,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达到了现代这种纯熟
的地步。现代纯数学,除了几何以外,在当时都还在萌芽时
代。19世纪所得到的惊人发展,在当时还看不出迹象来。但
由于数理物理学家的出现,带来了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方式
将统治下一世纪的科学界。这将是一个“数学分析得胜”的
时代。
17世纪终于产生了一种科学思维体系,这是数学家为自
己运用而拟定出来的。数学家的最大特色是他们具有处理抽
象概念,并从这种概念中演绎出一系列清晰的推理论证的才
能。只要那些抽象概念是你所要探讨的,你就能圆满地运用
这些论证。科学抽象概念的巨大成就一方面提出了·物·质和物
质在时间与空间中的·简·单·位·置,另一方面又提出了能感觉、感
受和推理,但不干涉外界的精神。这样就不知不觉地迫使哲
学承认它们是事实的最具体的说明。
在这种情形下现代哲学就被推翻了。它以极复杂的方式
在三个极端之间摇摆。一种说法是二元论,认为物质与精神
具有同等的地位。另外两种都是一元论,其中一种把精神置
于物质之内,另一种则把物质置于精神之内。但这样玩弄抽
象概念并不能克服17世纪科学思想方法中“具体性误置”所
引起的混乱。
第四章 论十八世纪
如果各时代的思想情绪可以对照起来看的话,欧洲18世
纪的情形刚好发展到中世纪的反面去了。这种对照象征化地
表现在沙特尔的教堂以及达朗贝跟伏尔泰在巴黎会谈的沙
龙两地的差别上。中世纪的人经常想把“无穷”理性化。18
世纪的人则把现代的社会生活加以理性化,并把他们的社会
学理论建筑在援引自然界事实的基础上。前一时期是信仰的
时期,它的基础是理性。后一时期,人们从不打草惊蛇,这
是一个把理性建筑在信仰上的时期。这话怎么讲呢?比方说,
圣·安瑟伦如果没有找出一条令人信服的理由来证明上帝存
在,就会感到怏怏不乐。他的理论大厦就是以这个理由为基
础建立起来的。但休谟的“论自然宗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