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空想乌托邦式的政治伦理模式的影子。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一起构成希腊哲学的两座高峰。这对雄峙的思想高峰,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犹如中国的孔子和老子,他们继承和撷取前人和同侪的思想养分,作成旷古绝今的理论大厦,在哲学的各个领域几乎都留下他们探索的足迹,他们所走过的哲学理路和所创下的思想模式,给后来的西方哲学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后来的哲学探险者,面对着这两座思想高峰,如果想有所创新的话,他只能勇敢地攀登上去。无怪乎著名的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他那两本享誉中外的名著《西方哲学史》和《西方的智慧》上,要把最大的篇幅留给这两位雅典的哲学大师了。他说过:柏拉图对(西方)哲学的影响可能比任何其他人都大。这虽不无夸张,但大体上是言而有据的。在为哲学提供发展的张本,在塑造西方世界的学术风格方面,没人比得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个唯心主义者,表面上看,他与德谟克利特的唯物主义是针锋相对的;但更深一层看,两人走的却又是大致相似的思路——即寻求超越具体事象的本体的形而上学之路,这是希腊哲学的主要特色之一。当然,涉及到本体究竟是什么的时候,两人便分道扬镳了,以致于柏拉图愤怒得要烧毁德谟克利特的著作。
三、逍遥学派
公元前366年的一天,柏拉图人才济济的学园里来了一
…… 70
66西方哲学初步
位翩翩少年,他那博古通今的才华一下子就把一班饱学才子给镇住了,连年逾花甲的大师柏拉图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立刻将他收为弟子。这位沉默寡言、举止文雅的年青人就是日后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来自希腊北部马其顿王国的色雷斯,其父是马其顿王的御医。
18岁那年,他慕柏拉图的大名南下雅典,随其学习研究,长达20年之久。
柏拉图逝世后,亚里士多德不愿在呆在学园里,便出去周游列国。
一个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得到马其顿王的赏识,应召入宫,做了13岁的王子亚力山大的教师。
亚里士多德的调教,看来对这位性情粗暴、凶猛如野狮一般的王子不起什么作用,虽然他有时候把亚里士多德当作父亲一样来尊敬。三年之后,亚力山大继承王位,旋即率领大军东征西讨,统一了希腊各城邦,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力山大帝国。亚里士多德对战争扩张不甚热心,眼见自己的政治主张无法实现,终于离开亚力山大,回到了雅典,创办了名为吕克昂的学校,从事教学和研究活动。与当今填鸭式的课堂教育的最大不同是,亚里士多德喜欢在密林成荫的小道上一边散步,一边与弟子们畅谈和讨论各种学术问题,令人在悠然自得的心境中增长见识获得学问。后来人们因此把亚里士多德的学派称之为“逍遥学派”。
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学校度过了一生中最惬意的13年,也为后世留下了上百部著作,虽然有的史家认为其中有些书并非他写的,而是其弟子们整理出来的笔记和讲义等,但因都归到他的名下,且人们也无法考证,所以只好承认是他的
…… 71
西方哲学初步76
著作。
他研究的领域非常之广,举凡哲学、美学、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历史学、修辞学、物理学、心理学、天文学、生物学、数学等无不留下他探索的足迹,在许多领域都有所开拓和创新,他是第一位系统地研究和整理形式逻辑的人,对科学进行分门别类也是他的首创,他也相当注重实验,曾派人分赴欧、亚、非三大洲进行科学调查、收集大量动物,并亲自动手解剖制作成300多种动物标本,据此汇编成一本《动物志》。亚里士多德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博学者,当之无愧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与理想主义者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从不像老师那样以神的使者自居,他脚踏实地,像普通人那样结婚生子、繁衍后代,注重人伦秩序。柏拉图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一副大老爷的派头,亚里士多德虽身为贵族子弟,但对家中仆人和奴婢都很友善,后来把他们统统都解放为自由人。这种生活作风上的区别,也许确与他们的思想上的差异息息相关呢。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的学园求学长达20年之久,人们很可能把这想象成为一段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你瞧!
一位卓绝的思想大师与一个聪颖的高足弟子,像一对恩爱的农家夫妇,在繁花似锦的哲学园地里携手并肩共同耕耘,真是多么浪漫美妙的一幅画景啊!
然而,现实情形正如我们中国人俗语所说的那样:“一山容不得二虎”。你想想看,两个才智相当、性情不同的天才果真能如胶如漆朝夕相处吗?
好在老师比学生年长近五十岁,羽毛未丰的亚里士多德,仍能心平气和地委身于声名卓著的柏拉图门下。可咱们的老大师似乎就没那么客气了,不知是否
…… 72
86西方哲学初步
他早已看出弟子脑后长有反骨,对他时有嘲弄。弟子刚进园时,老师发现了他的盖世之才,确曾由衷地把他誉为学园的智星。亚里士多德花钱买书从来都出手大方,家中藏书全希腊第一,据说图书分类原则便是他所创立的。柏拉图因之把他的住所称为“读书之家”
,看似称赞,实则挖苦弟子的书呆子气。柏拉图晚年时,两位天才之间爆发了一场争吵。为了争夺哲学的恩宠,雄心勃勃的学生身上冒出了一股反抗自己精神父亲的“俄狄浦斯情结”
,他暗示哲学的智慧绝不会随同柏拉图一同逝去,而年迈的大师则把弟子比喻为吸干了母亲的乳汁后就向其尥蹶子的小马驹。老师两脚一伸魂归天国之际,弟子便双腿一迈出了园门,自立门户、南面而王去了。
我们并不想说亚里士多德是一个恩将仇报的忤逆弟子,事实上,他对导师是很尊敬的。他们的分歧不仅在于性情和才智等方面,而且主要来源于思想上的差别。他的一句名言导出了实情:“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追求真理的热忱使其顾不得师生的情谊了,而柏拉图的仙逝则为其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大好时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首先启端于他对柏拉图学说的反省和批判。
“理念”
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亚里士多德因此集中揭示了这个概念谬误性。为了说明事物存在的原因,柏拉图创造了“理念”这种东西,并且认定每一类事物都有一个理念,无数种类的事物就无数种类的理念。这种作法与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论”在方法论上是相近的。这除了告诉人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有其父必有其子,每一事物因分有某一理念而得以存在以外,丝毫没有说明什么东西。引进一
…… 73
西方哲学初步96
批与事物种类一样多的理念无助于认识事物的原因,反而会把事件搞得更糟,正如在本来已经计算不清的一堆数目之外,又将这个数目扩大一倍一样。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的任务本来是寻求事物存在、运动和变化的原因,但柏拉图却用理念论来堵塞了这种探索的道理。
再说,认为事物都“分有”
理念而得以存在,那也是毫无道理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具有多方面的规定性。例如一只猫,人们可以叫它“白猫”
、“猫”
,也可以叫它“动物”
,甚至“物体”
,这样按柏拉图的说法,这只猫岂不是就分有了好几个甚至无数个理念了吗?
另外,理念是永恒不变的,那么不变的东西如何能导致万物的变化呢?
亚里士多德一针见血地指出,理念论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个别事物与一般概念的关系,把一般概念(共相)虚幻地变成可以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就仿佛在高楼大厦、平房别墅这些具体的房屋之外,还存在某种一般性的房屋那样。
既然指出了错误,那就必须去纠正它,亚里士多德因此提出了他的实体说,以取代柏拉图的理念论。实体是不依赖其他事物(例如理念)而独立存在的具体物,即有形状大小、重量体积的个体物件,一只猫、一只狗、一个茶杯、一个苹果,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