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把青春献给你》一书中,冯小刚念念不忘他的党校礼堂,在那个礼堂里,他看了许多许多的电影,从而开启了他对电影的兴趣。也许真是受到电影和戏剧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上小学时爸爸就能自编自导自演相声、小品、小戏。中学以后,爸爸爱上了写诗、写小说,起点还满高,总是能得到发表。
听妈妈说,爸爸上了大学后依然日以继夜地写作,他给人家留的联系地址是妈妈的办公室,所以,他们班的同学很少看到他的退稿,都以为他很牛。后来由于一部中篇小说,使得爸爸对写小说产生了畏惧,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写小说了。那是爸爸还在化肥厂工作的时候(70年代中期),他们厂的污染很严重。爸爸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一篇小说,写的是一对兄弟如何搞技术改造,最后治理了污染。稿子给到编辑部,编辑认为很有基础,也很有新意。但要他在里面加一个阶级敌人搞破坏的内容(这是那个年代的特色)。爸爸就按照编辑的意思改啊,改啊,反复修改,从在工厂工作一直改到上大学还在改,加在小说里的搞破坏的敌人总是不伦不类,最后小说流产,爸爸也不再写小说了。
80年代后,电视文艺和戏剧繁荣起来,爸爸转而写电视剧和戏剧,没想到写一个成一个,最后一发不可收拾,连连获国家大奖。
还在老家的时候,大概是1992年吧,爸爸写了一个京剧本《李鸿章》,拿到省里去,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几次讨论,最后因为吃不准对这个人物的历史评价而最终下马。那时候,省艺校的耘叔叔经常到我们家来,来了以后,就和爸爸讨论李鸿章。他们坐在小饭桌边,吃着妈妈给他们做的小菜,喝着酒,一谈就是几个小时;都到了忘我的境界。接着,爸爸又写了李鸿章的20集电视连续剧,省电视台决定投拍,还在报纸上作了公布。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拍成,爸爸只好把剧本拿到《上海戏剧》上发表了。聊以自慰的是,京剧本《李鸿章》1993年由天津京剧团排演,并参加了天津市当年的艺术节。
10年后,也就是2003年6月,《走向共和》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爸爸扼腕叹息,每天晚上电视一开播,他就会说:“10年,10年啊,10年前我就写了它啊,唉!”那一段时间,爸爸特别激动,每天在外面散步几个小时。中央台的电视还没播完,以前老到我们家的耘叔叔从我们老家专程赶到深圳——他现在是省京剧团的团长了。他对爸爸说:“《李鸿章》上马的时机成熟了,我们团决定排你的话剧本《招商轮船之战》,请你把它尽快改成京剧本。”
耘叔叔讲的这个话剧本是爸爸妈妈在1994年合写的(那时我们还没来深圳)、由广东佛山向全国招聘剧本的参赛本,这个剧本当时获全国第一名,剧本招聘作为新生事物在全国许多报纸都有登载,爸爸妈妈还得了两万块钱的奖金。但是,尽管得奖,对剧本的评价很高,最终,这个戏还是没有排出来。现在,耘叔叔说要排,爸爸真是高兴啊。他们两个又像过去一样,喝着酒,讨论着剧本。耘叔叔记性真好,他至今还能大段大段地背诵京剧本《李鸿章》的唱词,由此看来,他也是个戏迷。
2003年夏天,《招商轮船之战》的京剧本改好交出去,到了年底,又传来消息,说这个剧还是面临着下马。
如今,爸爸也算是一个戏剧专家了,报纸上称他是“得奖专业户”。前年他回母校参加毕业20周年的活动,母校的校长专门介绍了他,称他是“做学问做得卓有成效的同学”。校长说得没错,爸爸现在是“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但是,爸爸同时还是一个“不识好歹”的人。平时,他沉默寡言。可是当讨论到他的作品时,他就像一个爸爸护一个孩子似的与对方争论。不管他的长幼、也不管他的身份。妈妈常常说他:人家北京来的、省市的领导说什么,你好歹听着,何必据理力争呢?
他根本不予理睬,反说妈妈:你不懂,这是艺术!
妈妈又说:你这个样子会使有的人反感的,你会变得很孤立。
爸爸说:我又不是人大代表要拉选票,我就是一个写戏的。
你还别说,真的还有人欣赏爸爸的性格,说他单纯、可爱。
三、一个神情恍惚的人
英格利。褒曼说:“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健康和一个不好的记性。”这句话也适合爸爸,他的身体是真的棒。从我记事起,他就是坚持锻炼,早锻炼、晚散步,每天还会在运动器材上练一练,年过半百的人,没有一点点肚腩,还有滚来滚去的疙瘩肉。他的头发乌黑,与妈妈形成鲜明的对照——妈妈是两鬓斑白。爸爸与他的同龄人在一起时,人家都说他是小靓仔。
说起爸爸的记性,妈妈常常对爸爸说:要是哪天你成了名人,给你写传时,都是现成的材料,不用艺术加工。
举几个例子吧。那还是我小时候,有一次,他骑车到幼儿园接我,回家的时候,他把我放在前面的大梁上坐着,当时可能我太小了吧,我竟然坐不住,半路上我从大梁上滑到地下去了。可是不知道爸爸在想什么,他把我完全忘了,我掉到地下他浑然不觉,我喊他,他也没听见。等到他骑车骑到我们家楼下时,发现孩子没了,这才回头去找,而此刻的我呢,正站在路边上哭呢!
至于掉东西那就是数不胜数,爸爸会把妈妈给他的出差费全部掉光,让人家给他买回程票。有一次他到上海出差,身上的衣服脱下来,被另一个房客掳走了,急得他躲在旅馆里打电话,让朋友给他送衣服。还有,坐火车趴在桌上睡着了,手表被人家撸走了。让妈妈最生气的是,有一次他坐公交车去火车站出差,等下车时,发现出差的箱子被人拎走了,而他竟然像没事人一样,不仅不回家,还继续前进——火车票在另一个同伴手里,直到第二天,他才给妈妈打电话,说丢掉的箱子里还有我们家的钥匙。这下可把妈妈吓坏了,妈妈赶快换家门的锁和外面防盗门上的锁。
第二部分第9节 爸爸是个大男孩(2)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写偏了,爸爸好像不完全是一个记性不好的人,因为有许多书和电影几十年了,他都能记得。我经过认真观察,准确地讲,他是一个神情恍惚的人。就是说,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对他没有任何干扰。他可以躺在床上抽烟思考,把被子、床烧着了,差点酿成一场火灾;他也可以骑着自行车照直往人家施工挖的大坑里跑,让自己平白无故地缝上十几针;至于走路撞到树上,平地摔个大跟头那是常事。更为可笑的是,路上只要有一个东西,他都会准确无误地踢上去或踩上去——尽管他神情恍惚。所以,路边那些饮料盒子、破塑料袋经常把他的皮鞋弄得脏兮兮的,直到来深圳,深圳的马路比较干净,绿化也比较好,他的皮鞋跟着他也不倒霉了。
有一部外国电影叫什么名字我忘了,说的是一个富翁与他的女儿失去了联系,他派出去几批人都没找到,最后他们发现公司里的一个老是把自己弄伤的“倒霉蛋”与他的女儿有许多相似之处,于是他们就派那个“倒霉蛋”去找他的女儿。那“倒霉蛋”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方法,最终找到了富翁的女儿。
我举出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这世界真的就有这种行为模式的人。比如我,我就和我爸爸有异曲同工之处,爸爸有的毛病我基本上都有,表现形式不一样罢了。大学里的老师和同学经常说我没有自理能力,还批评我妈妈对我包办得太多。其实这真的有点冤枉了妈妈,别的妈妈教自己的孩子一件事只要教一遍就行了,而我呢,教我的事我总是忘,想不起来。熟悉我的人,都能了解我,也不会怪罪,不熟悉我的人,就会认为我很可恶、不可理喻、不懂事。
鉴于我和爸爸的表现,在出了几次事故后,妈妈坚决地封锁了家里的自行车,让它们在车棚里遭受风吹雨打,逐步烂掉。却让我们出门要么打的,要么坐大巴。别人家都买了汽车,我们家就是不买,妈妈说:为了你们的安全,也为了别人的安全,我们家不买车,即使买了,也是我来开,你们俩,休想!
四、爸爸长大了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身边的许多好家庭“解体”了。我们刚刚来深圳时,几乎所有认识爸爸的人都说,爸爸会变“坏”。他们的理由是,爸爸长得这样靓,又是作家,深圳的社会现状是“女多男少”,会有许多女人倒贴的,让妈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