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李刚的嘴起泡了,扁桃体也发炎了,于敏见他这样,又是心疼又是着急。
突然有一天,于敏灵机一动:“咱们这儿离三环路这么近,三环路两侧又有这么多写字楼,咱们不妨挨家去走访,苦点累点也比在这儿等死强呀!”
第二天早上9点钟,李刚带上以往的作品和名片,沿着三环路开始了他们漫长的SOHO之旅。不要说绕北三环走一圈,即便是骑自行车也需要四五个小时。北京的七月酷热难耐,而他们却连瓶矿泉水都不舍得买。每到一个写字楼,保安人员见不是楼里公司的人员,还不让他们上楼。他们只好谎称自己是来租场地的人,才得以进入。在所拜访的公司中,有些公司能够等你把来意讲明,然后索要名片;而有的则理都不理;更有甚者,直接叫保安把他们哄走。
一次,他们走入一家广告公司,刚向那家公司的老板说明来意,老板便理都不理地拿起电话将保安叫进来说:“你们是怎么工作的,让这种人溜了进来。万一公司里的东西被盗,谁负责呀!”一番话说得李刚火冒三丈:“你说谁是小偷,你是什么意思……”可没等说完,保安便把他和于敏架出了公司的大门。
那时,撞到这类伤心事何止一件。还有一次,当他们来到一幢写字楼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以极低的价格从竞争者手中抢到了一份平面设计的业务,是为一家小杂志社做广告设计,活虽小,但这毕竟是我的第一笔业务。于是,晚上回到地下室,不顾一天的疲劳,连夜便为对方赶制完成,一看表己经凌晨两点半了。第二天一大早,便坐公交车赶到这家杂志社交活,没想到被负责人狠批了一通,说他做的活与要求的大相径庭,完全没有办法用。“我心中却满是疑惑,明明是按照他们的要求一点不差地细心完成的,怎么会是这样呢?最后,争执了半天,对方以不合格为由,不能付款,说我耽误他们的赶稿时间,只能以我的作品凑合出版。我气得无话可说,无可奈何地走出了这家公司。”回忆起这些李刚仍旧一脸无奈。
当问起李刚那段灰色的日子是如何度过的,李刚一语道破天机:“任何困苦对于自己总会有好的一面,积极思维至关重要,积极思维与其说是一种方法,还不如说是一种习惯。”
(1)李刚每周选定一条积极思维的语录,并把语录写在小卡片上,时时在心中默念;
(2)每周有一天“10分日”。一早醒来,李刚就认定当天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得“10分”。用李刚自己的话说:“你会对你一直忽视或低估的人大吃一惊,你与许多人的关系开始改善。”
(3) 每周选定一天为“积极思维日”,在这一天从他的用语中消灭“不能”、“不行”、“不会”等字眼;
(4)每周至少找一次机会主动给予周围的人一点什么。
在这种自我精神疗法的作用下,终于苦尽甘来。正当他们垂头丧气之时,突然旁边一家公司的负责人看到了他摔在地上的作品,说:“你是平面设计员吧?我们公司是搞图书出版的,有几个封面要做,看你行不行?”经过一番实际操作式的考评,李刚终于接到了第一批有收入的业务,3个封面共3000元钱,这次我事先签定了合同。
就这样,他们的SOHO生活渐渐地好起来。从此,李刚每天早上8点钟起床,打开电脑浏览E…mail、当地新闻及他们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期间,于敏去买早点;吃完早点后,他们就沿北三环走访一些需要制作平面设计的公司;晚上回到小窝再加班加点,挑灯夜战。
足足进行了一个多月,他们共走访了三百多家公司,接到了20多笔业务,每天早上坐公交车到达前一天傍晚走访过的地方,然后下一家。
三个月后,由于制作了《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位父母都是教育家》、《成功精典》、《成功圣经》等几部畅销书的封面,竟然有人主动给他打电话,请他去做封面设计了。当接到了第一个这样的电话时,心里无比激动,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想想于敏跟我在一起这么长时间,吃了这么多苦,心里真是过意不去。那天晚上12点钟,我第一次和于敏去逛街,平时都是她一个人去,而我总是宁愿呆在网上,那天我给她买了2000多元的衣服。”
第七章 挥别年薪30万,潇洒SOHO族坐在家里拿高薪(2)
羡慕吧,那150平米的SOHO住宅
“当我做到了第二年的时候,我的业务上己经比较稳定了,一共有了10多个比较固定的客户。这时,于敏突然提出要去找工作,因为她是学金融专业出身,总向往在银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里上班。为了不影响她的前途,我尊重她的选择。”
“而我呢?很多朋友劝我将工作室做大,注册正式的文化公司,广泛招聘员工,大干一番。经过三天的思想斗争,我做出一个决定: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原因很简单,我在原来的公司工作时,看到了领导员工工作的困难程度,而我的工作室虽小,但船小好调头。何况我从来没有过管理经验,又怎么能将公司做大呢?”那时,他只有22岁,对美术设计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但懂得“厚积方可薄发”的道理。在实践中,也觉得自己做的业务量越多,就越感觉到自己技术上和艺术思想上的不足。因此,决定半工半读,继续自己的SOHO生活。
1998年4月,李刚走进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研修班,将他半年来积攒的2万多元钱全部用在了学习上,白天上课,晚上工作,经常需要工作到后半夜。因此,他索性不再去开拓市场。
这时,有些朋友就很不解,本来红红火火的事业一下子做得冷冷清清。原来固定的老客户也有一些因为他交活的时间总是拖延,也相继离去了。但于敏却坚决支持他的决定,见老客户日渐离去,便利用休假期间找寻新客户,而且一到节假日便拽着他拿上礼品到那些流失的老客户家去拜访,向他们说明自己的现状,同时向客户承诺,一年后免费为他们做两个月。
漫长的1998年过去后,李刚迎来了事业上新的曙光。这一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第一件事便是信守诺言,用两个月的时间为原来的老客户们免费制作,一来可以沟通情感,二来可以验证他的学习效果。当他为最大的老客户免费制作完他们的产品宣传平面设计后,北京某科学研究所的一位负责人亲自找李刚洽谈合作的事。最后,双方商定将李刚的办公场所搬到他们的科研所,一切费用全免,而条件是李刚只需每月为他们做一次平面设计工作。
这样,终于验证了自己的能力,搬出了简陋、潮湿的地下室……
2000年8月,李刚以公平竞标的方式,战胜了多家竞争对手,其中包括他第一次在北京打工的那家广告设计公司,取得了国家建设部的一个价值30万元的大项目。原来那家公司的老板拍着他的肩膀说:“好样的,有出息,你不仅信守当年的承诺,而且还接了这么大一个项目。现在我的公司壮大了,我给你20万年薪,作为制作费,另付你10万元作为培训费。怎么样,将你的沐子工作室归入我的旗下吧!”当时,就婉言回绝了老板:“经理,多谢您的好意,您别忘了,我离开公司三年多了,过惯了自由自在的SOHO一族的生活。钱虽然对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追求设计艺术的自由!”老板当时很感动,并表示只要他愿意,30万年薪随时恭候。
李刚清楚靠天不如靠己。因此,他的每一件作品,无论大小,都会在创意上下功夫,力求做到富于个性化。一次,一位老客户要李刚为他设计一个封面,并从口袋里又拿出一本书说:“这本书是台湾出版的,你只需要将书名改一下,就成了咱们自己的作品了。”他当即回绝:“我有自己的设计思想,符合这本书的风格,可以重新设计,用不着‘偷’人家的。”“这怎么叫‘偷’呢?这叫资源整合,你最近总是孤傲自满,你再执意不做,我以后就不来了。”
这件事让李刚反思了很多,的确,自从他强调设计思想后,就有很多客户丢掉了。“在我看来,这是没有价值的业务,我宁愿不做,介绍给别人。由这件事,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便是“SOHO式整合营销”。从此,他开始在各类人才信息网站、报纸、刊物上登载我的个人信息,通过这些媒体广泛搜寻业务,然后又通过这些媒体广泛招聘相关人员,再有这样的业务来,便将其介绍给别人,而自己却只收取微薄的提成费用。有时也能遇到开价又高,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