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满的真实的东西,它是现实因此而隶属于本质性的那种东西。 画布上的树不同于户外田野上的树,它根本不是‘在此’,而是被看见,被感受,被存在的秘密所充盈;它站立在一个想象空间中,画家赋予它可视的形象,用画布上线条和颜色的构造将它表现出来,以致于它可以在观赏它的人的想象中出现。 但这颗树没有因为它的非实在性而枯萎,它在唤醒这样一个希望:如果世界确实应该存在的话,那么它总有一天会复生,就像它必须存在的那样。 因此,艺术预先勾勒出了那尚未存在的东西。 艺术不会说,尚未存在的东西该是什么,然而艺术赋有一种充满奥秘的予人慰藉的允诺,尚未存在的将会来临。 尚未存在的东西在每一幅艺术作品背后敞开了自己,有某种东西涌现出来,人们虽不知道尚未存在的东西在何处,但人们可从中感受到希望。”
这段引文不是出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E。 布洛赫(ErnIstBloch)
①,而是——您们肯定已经猜到——出自天主教哲学家R。 瓜尔蒂尼(Romano
Guardini)
②,。
这两个人,马克思主义者布洛赫与基督徒瓜尔蒂尼尽管思想的前提和结论都截
…… 45
为人效力的艺术73
然相反,但在对艺术的规定上却走到了一起。 他们都将艺术视为一个比现在、比现存世界更美好的世界的预显,都将艺术视为一个早就翘盼着的“新天”和“新地”的希望表达。
注 释:①E。 布洛赫(185-187)
: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②R。 瓜尔蒂尼(185-1969)
:意大利裔德国天主教神学家;宗教哲学家。
…… 46
结束语
艺术与意义的问题:在一个受无意义威胁的时代,艺术有助于(既使是通过表面的无意义形式)使“意义”问题出场,有助于激发对“意义”问题的追问,有助于面对“意义”问题。在这一个受无意义威胁的时代,艺术(既使是通过表面的无意义形式)
有助于感性地重新唤醒和保持对意义的感觉。为此,我们作为艺术的观赏者需要艺术家的幻想(创造力)
、勇气和正直。 因为艺术家能够以他们个人独特的方式,用他们如此迥异的表现手法来帮助我们,帮助这些因行动主义而想象力贫乏、迷惘的人,帮助我们审视人应该如何对待生活,对待实在,特别是对待自己的态度;帮助我们认识自身的异化状态,帮助我们寻找对自身的认同。 艺术家能够用他的有意义的密码、符号和象征,色彩、形式和形象,去创造更多的生活意义,更多的生存活力,更多的生活裨益与更多的生活乐趣。我一开始的着眼点,是基于一个已不再富有人文性质的文化中艺术的病态与死亡问题,而我现在想以对一个虽然已不再具有人文性,但却可能具有新人性的文化,以及对这一
…… 47
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93
文化中艺术的新生命寄以希望来作为结束。 我们信赖为一个新艺术生命而效力的艺术,信赖为一个新的更人性的艺术而效力的富有活力的艺术,它作为完满的序幕,死去的艺术也属于它。 我深信:“即使在今天,艺术能够,艺术只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意义的图像。”
这一意义的图像使我们人类在一切困境和反抗中回忆起过去的遗产,记起尚须争得的未来,想起此时此在我们生活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一意义的图像能唤醒我们对自由和真实的激情,唤醒我们对平等和仁爱的渴慕,唤醒我们对团契和解及和平幸福的冀望。这一意义的图像也许甚至会使我们预感到那些“无论如何与我们相关的”事物:它是在我们心中尚隐匿着的无可把握的奥秘——当然,这一奥秘存在于我们的一切实在性之超感性所基本定义的感性之物中。
…… 48
附录:不再诱惑
——与H。 克吕格尔就B。 布莱希特的一首诗交流看法
B。 布莱希特
抵抗诱惑
你们不要被诱惑!
返回的路已不存在。日子伫立在门前,你们已能感到夜里的风:清晨却不会再来。'奇+书+网'
你们不要被欺骗!
生命残薄。尽快地啜饮生命吧!
你们不会感到满足,当你们不得不离开生命时。
…… 49
附录:不再诱惑14
你们不要接受骗人的安慰!
你们没有太多的时间!
让腐烂成为拯救者吧!
生命最伟大:拥有的已无多。
你们不要被诱惑去干苦役让自己精疲力竭!
还有什么能使你们畏惧?
你们会与所有的动物同死此后什么也不会再来。
H。 克吕格尔
抵抗诱惑?
这首诗就它的风格来说是完美的,写得非常美,非常明晰。 但是,是不是也非常真实?这首诗表明了布莱希特与死亡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在此被如此简单地、形象地、甚至如此带有民歌味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颇为罕见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总是用一大堆概念来论述。“日子伫立在门前你们已能感到夜里的风”——这些富K
…… 50
24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有韵律的形象是采纳自歌德以来的德国抒情诗传统,其中也不乏浪漫派的情调,那种浪漫主义的不满和躁动着的生活欲求。“尽快啜饮生命吧你们不会感到满足!当你们不得不离K开生命时。”
这首诗与布莱希特的其他诗一样,属于教寓诗一类。 它表达了一个论点,并想要启蒙开智。 确实如此,它以说教格言式的基调体现了教诲的极端形式。 这首诗的活力完全在于那种启蒙、开启式的说教激情。“你们不要被诱惑”
,——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都令人感到是在用教导的手指指点着,提耳命面。 整首诗都充斥着这种论调:你们就应该这样看!这好似一位教师在训斥一班学生,或是一位社会革命家站在他的阶级面前。尽管如此,这首诗并没有一处显得仅仅是在教训,或只是干枯的理论和启蒙,恰恰相反,在诗中,死亡主题的戏剧化和展开仿佛最终释解了诗人的深切体验。 是智慧,而不是知识在驱迫着训诫,这是一种知足常乐的智慧:“你们会与所有的动物同死此后什么也不会再来。”
K这首诗所宣扬的马克思主义启蒙的历史语境是很明显的:这种启蒙针对的是教权主义和神秘主义。 它据理断然驳回教会为可怜众生,同时也为僵化、保守的占有关系而提供的美好彼岸世界的安慰。“你们不要被诱惑去干苦役让自己K精疲力竭!”
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号召,号召这个尘世的人看重此岸世界,看重尘世性,充分享受它,享受每一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从而使自己成为尘世的充实的自由人。“尽快地啜饮生命吧!”
这些狂热的觉醒利用了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中极
…… 51
附录:不再诱惑34
稀有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只是一般地将人理解为经济过程的一部分。同时,这首诗使我感到它具有革命的爆发力。它以在今天来看颇为奇怪的句式去表达这种革命的爆发力,批判基督教的市民意识形态。 对“彼岸的安慰”的攻击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性和真实性。 然而,倘若人们要从一个成功的社会主义(已消灭了经济剥削)出发去追求乌托邦的话,那么这首诗也指出了它的界线。 我一直很欣赏这首诗——尽管如此,我却不能附从它,并且最终不能苟同它。 死亡竟被如此简单地当作句点而实体化了:“你们会与所有的动物同死!”
——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它将一扇人们本应让它继续敞开的门关上了。 这是我的看法。无论是用布洛赫的“希望原则”或是雅斯贝尔斯的“临界经验”
的说法,尽管死亡被近于独断地宣称为绝对的句点,但它毕竟也带来一丁点儿由本质所造成的东西——我不禁要问,真的反抗了诱惑吗?
…… 52
4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汉斯。 昆
抉 择①
如果我不是在复活节前的一个讨论会上与评论布莱希特这首诗的评论家H。 克吕格尔不期而遇的话,我或许不会在一个星期以后带着同样关注的震惊来读这首诗和对它的评论。 我耳边现在仍回响着我与克吕格尔在从科隆到美茵茨火车旅程中的谈话。 我们的看法既有分岐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