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我意识中,我很难见到比他生活更严肃的人物形象。 弗朗西斯是耶稣之后的人,他向我指出,这样的道路就是人之路。问:依您看,弗朗西斯就是基督教的楷模?
答:是的,不过也正因为这一楷模,我对官办教会表示不满。 那些坐在自己的教会职位和权位上阅读弗朗西斯著述的人,应能感到自己不断受到他的挑战。问:一个也许是概括性的问题:依您看,信仰有什么意义?宗教又有什么意义?
答:我不想直接回答这一问题。 我先前讲过,我在政治上非常接近社会民主党。当我这样说时,我已接近一种政治,接近一种人们可以粗略地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历史。可是,如今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呢?
譬如E。 埃普勒⑧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他对社会主义作过解释,但还远远不够)
,O。 拉丰丹⑨又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要把这些想法都搜集起来,可能并非易事。 但是,在有一点上他们也许能取得一致:19世纪被工业社会所困扰、所改变的人在人性方面所想要维护的,不过
…… 122
41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是一个政治程序。这里说出了一种值得维护的基本政治立场。它涉及到团结、社会理解,以及认识到必须不断地防止拼命占有财产之类的事情。 所有这一切没有过时。 除非这一立场的根据已不成立,它们才什么也说明不了。在教会里也发生过类似的事。 教会的基本价值观和基本形态当然不能与意识形态同日而语。 但《共产党宣言》,或者说K。 马克思那部非常难读的《资本论》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在两百年间,这两部著作仍然很难理解。 而耶稣的登山宝训却经历了近两千年,一直流传至今。 如今有许多深深陷入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民主党人,几乎绝望地思索着耶稣的登山宝训,这肯定是有原因的。 原因之一是:我们又重新到了本来不再想去的地方。我们又重新可怕地感到我们自身的禁锢。问:那么宗教就不再是人民的鸦片?
答:宗教总是可能成为人民的鸦片。我盼望着一种教会,在那里,宗教不是鸦片。
附:《致圣。 弗朗西斯的愿歌》P。黑尔特林
睡吧,弗朗西斯,睡吧!
把食物吃光的鸟儿,还有羊群中最小的羊儿温暖着大地。
…… 123
能够信仰耶稣的山上圣训51
唱吧,弗朗西斯,唱吧!
云雀忠贞不渝,在烈火中唱着——是谁使它惊慌不已?
祷告吧,弗朗西斯,祷告吧!
山雕敢作敢为,它同黑夜一起,吹拂你的额头,还把星星擦亮。
哭吧,弗朗西斯,哭吧!
驱赶世界的乌鸦,捣毁地球上所有的房屋——为羊群祈祷。
恐吓吧,弗朗西斯,恐吓吧!
喜鹊唧喳,带着责骂避开善良——让它得到回报。
驻足吧,弗朗西斯,驻足吧!
无罪的羔羊,还有大地
…… 124
61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黑色的躯体就是你的羊群。
注 释:① 默里克(Morike,1809—1875)
,德国诗人、小说家。 ——译者注② 毕德麦耶尔派:1814至1848年德国的一种艺术流派,表达资产阶级脱离政治的市民生活。 ——译者注③P。 韦尔多(P。Walden)于1176年创立的教派。 ——译者注④ 弗朗西斯(181—126)
,又译方济各,生于意大利阿西西,方济各会创始人。 ——译者注⑤J。罗特(J。
Roth,1894—1939)
,奥地利作家、新闻记者。《约伯记》是他的长篇小说。 ——译者注⑥ 梭罗(Thoreau,1817—1862)
,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译者注⑦ 德国19世纪作家冯塔纳长篇小说《施泰希林》中的主人公。 ——译者注⑧E。埃普勒(E。Epler,1926—)
,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政治家,曾任联邦经济合作部部长等职。 ——译者注⑨O。拉丰丹(O。Lafontaine)
,联邦德国政治家。 ——译者注
…… 125
五、耶稣、异教徒和呼唤上帝
——关于宗教、爱情和当今的女性经验
同k。 施图克女士的对话
问:施图克女士,10年前,您26岁时发表了处女作长篇小说《阶级之爱》一举成名。 要是我没有看错的话,此书几乎不涉及宗教主题。 更确切地说,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才是您思想的相关形象。 这样说对吗?
答:不完全对。 在这部小说里,有对宗教经验的各种提示。 我记得各种不同的梦:我坐在一座教堂里,左翼大学生因此都用批评的目光看我。 再如书中引用了《旧约》里的雅歌。 在工人女孩卡琳和知识分子、文学家z之间的爱情故事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宗教特征的东西。我并不把宗教死板地理解为教会机构,但也不把它理解为纯私人的活动。 我把广义的宗教理解为宗教感,理解为与大自然、与人类、与事物的虔诚联系。 对我来说,在爱情中总有一种宗教的因素,包括肉体方面在内。 这一切都不由自主地出现在《阶级之爱》中。 当然甚至有时是否定性地表现
…… 126
81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宗教问题,例如卡琳的朋友被当成神。 这部小说虽然只与宗教有一种非常遥远的关系,但我毕竟或多或少有意识地看到这种关系。在E。 布洛赫和T。 闵采尔①那里也出现“布道”。
出现“我想给人们讲什么叫真理”的说法。 出现了我们只能从《圣经》中见到的立场。有人说我讲过,我现在要讨论宗教,但事实并非如此。更确切地说,宗教这一主题往往可以说是一再从几个地方自然地流淌出来的。问:您在1975年出版了第二部小说《母亲》,更加直接地谈到宗教主题。 在这部小说的有些章节中,您从母亲问题出发,批评了传统基督教敌视性爱和性的立场。 具体说是怎么一回事?您的宗教意识的过程是怎么回事?
答:对这一问题我可以写一篇论文。 在此,我只想谈几点。 我之所以对母亲问题感兴趣,并不是出于那些常见的理由,譬如说我当时正好有了孩子。这并非写这本书的动机。我还记得,我在逃出民主德国、来到天主教的威斯特法伦以后,见到了圣母马利亚的形象。 我过去受的是新教教育。 到那时为止,我还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一形象,还不了解天主教的马利亚。 我突然置身于天主教的土壤中,后来结婚,我丈夫是个天主教徒,这一切促使我研究起马利亚形象。 圣母形象不知怎么的,总吸引着我。 至于为什么,我也无法给您解释。无论如何不是出于某些宗教动机,才对她膜拜顶礼的。 朝拜她这种事使我心神向往。当时,天主教里的很多事情都吸引着我:焚香时的气味,新教中所没有的某些感性的表现形式。 新教只管布道,讲道
…… 127
耶稣、异教徒和呼唤上帝91
是主要事情。 当时我想,新教中肯定有可批判的地方,例如缺乏天主教里感性的东西。 可后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问:这么说,您的成长并非与宗教无关?
答:不,我相信我父母非常虔诚。 但他们并非那种狂热的、常去做礼拜的教徒,并非那种老在提醒孩子去教堂或者做祷告的人。 我父母认为,信仰上帝对于我灵魂的得救很重要。 后来,当我怀疑时,他们感到迷惑。 可见,我没有直接的宗教教育。 只是在我开始怀疑时,这种教育才让我感受到了。问:在您的长篇小说《母亲》中,对圣母马利亚的形象作了文学加工。 依您看,马利亚形象究竟有没有积极的宗教意义呢?小说中甚至还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性爱母亲的象征吧?
答:我不仅研究过宗教中的马利亚形象,我还研究过高尔基的《母亲》,研究过布莱希特的《母亲》。
我心里明白,布莱希特有他的剧本《大胆妈妈》中,引入了一个世俗化的马利亚形象。 在高尔基笔下,这一点本来就很清楚,并不因为有俄罗斯气质而使人感到惊奇。 我曾经断言,布莱希特的共产党母亲同天主教的圣母马利亚有其相似之处:她们都牺牲自己,奉献自己。当然,不仅在文学层面,而且在宗教建制层面,都缺乏这种母亲形象。我在E。布洛赫那里就得到过证明。他在一篇关于第三帝国的女性的文章里写道:历史上马利亚形象中的革命性在第三帝国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