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总统,至少在能力上远远无法和尼克松、里根、克林顿这些平民子弟出身的总统相比。当今的美国社会正在塑造一个现代贵族阶层,这一趋势如果不加以遏制,恐怕将削弱美国的竞争力。
哈佛风暴(1)
2005年3月15日,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对自己的校长萨默斯(LawrenceSummers)投了不信任票,把哈佛这一世界第一学府推向了危机。
危机的起源,是萨默斯年初在一个会议上就女科学家为什么少的原因提出了三个假设:第一是性别歧视和社会压力;第二是大多数妇女也许难以承担一周80个小时的工作量;第三是男女之间也许有某种先天不同。
此言一出,举世哗然。萨默斯的第三个假设马上被断章取义地提出来,被指责为性别歧视,女权主义者纷纷对之进行讨伐。萨默斯反复道歉,并且公布了讲话的全部内容,但仍然难平众怒。让他辞职的呼声渐起。这也是3月15日文理学院教授们开会投票的缘起。
不过,萨默斯虽然触犯了许多人,但他的支持者也不少。一些最激烈地倒萨默斯的人士,在投票前也仅仅指望制造出一些事端,引起世人之注意,并不真觉得能够通过不信任案。媒体也没有把这次会议太当真。就是提出不信任案的教授J。 LorandMatory,也只预期有30%的教授支持他的不信任案。但结果是不信任案以218票赞成、185票反对、18票弃权的明显优势获得通过。文理学院虽然仅仅是哈佛10个学院之一,但却是哈佛的核心。本科生学院和传统的博士生研究院都归属文理学院。文理学院的教授,几乎占哈佛教授人数的一半。这些教授带头出来造反,无疑是对萨默斯的致命一击。同时也表明,哈佛教授和萨默斯之间的冲突,远远不是因为他就女性科学家少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假设。萨默斯走到这一步,显然有更深刻的原因。从个人层面看,他年轻气盛、恃才自傲,在文人相轻的知识分子圈内,容易引起嫉恨;从政策方面看,他经营大学的方式,越来越背离教授治校的传统,威胁着教授们的权力,使大学越来越像个企业,把自己变成一位独断专行的企业总裁。
我们不妨先考察一下萨默斯其人,再述其政。
萨默斯是个才能卓越又一帆风顺的学界领袖。他1954年11月出生于纽黑文。1975年在MIT获得科学学士学位,随即到哈佛经济系攻读博士。但博士论文还没有写完,就在1979年当了MIT经济系的助理教授,时年仅24岁。1982年,他升为副教授,并拿到了哈佛的博士。次年,年仅29岁、刚刚拿了博士学位才一年的萨默斯,就成了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1987年,他刚刚33岁,就成了哈佛的政治经济学NathanielRopes讲座教授。同年,他又荣获国家科学基金会颁发的AlanT。 Waterman奖。此项奖本是美国国会设立,旨在奖励那些在自己的领域中作出原创性贡献和重大发明的年轻科学家。经济学显然很难列入传统的科学学科,萨默斯则异军突起,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该奖的经济学家。1993年,他又获得JohnBatesClark奖章。这个奖章两年颁发一次,专门奖励40岁以下的经济学家。许多该奖章的得主,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有人甚至戏称该奖是诺贝尔奖的“青年组”。
可以说,在40岁以前,萨默斯除了拿诺贝尔奖外,已经荡平学术界。但他绝对不是个安心书斋生活的教授。1991年,他向哈佛告假,到华盛顿担任世界银行的发展经济学主席和首席经济学家。1993年,他成为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副部长。1995年,当时的财长鲁宾把他提拔为代理财政部长。等鲁宾辞职后,他于1999年荣升财长。
在美国政府中,财长可以说是内政方面最重要的职位。美国建国之初,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实际上领导的就是一个内阁,手下的人比其他联邦政府部门的人手全加起来还多得多,让当时的国务卿杰弗逊嫉恨得要死。萨默斯领导的财政部,指挥着15万联邦雇员。也正是他,帮助克林顿把国家债务还清,并且创造了财政盈余。等他完成任期时,荣获财政部的最高荣誉--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奖章。
也正是有在学界、政界这样辉煌的业绩,当2001年7月1日萨默斯被哈佛大学董事会选为第27任校长时,哈佛内外对他普遍看好。哈佛无疑是世界第一名校,人才济济、财大气粗、势可敌国。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哈佛的既得利益盘根错节、固步自封,美国高等教育的诸多问题,都在哈佛有所体现。奇Qīsuu。сom书比如分数膨胀、课程过时、学生来源越来越集中于富裕家庭,等等。自“二战”以后,美国的大学校长从立场鲜明地表达对社会和教育的看法的社会意见领袖,变成几乎不得罪、掩盖个人意见、埋头募捐的筹款人。所以,治理哈佛这样的学术重镇,既需要崇高的学术权威,又需要高超的政治技巧,更需要敢想敢干、敢于突破传统校长的行为规则的勇气。能满足这些要求的,除了萨默斯几乎再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萨默斯上任后,马上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政风,直来直去,敢于和既得利益碰撞。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他频频给自己惹下麻烦,最终陷入了自己的人格陷阱。
他首先引起全国注意的,是和哈佛的黑人教授韦斯特(CornelWest)的冲突。韦斯特是非
同寻常之人,他是哈佛大学仅有的十几位校级教授之一,著作等身。同时,他的声望早已经超出了学术圈,成为社会明星,在学术之余,从音乐到政治,无所不干。他在哈佛上课,从来是学生爆满,据说打分也颇为松宽。在萨默斯看来,韦斯特也许集中代表着哈佛的许多问题。比如,哈佛的分数膨胀严重。2000年竟有91%的毕业生拿了honor,成为优秀毕业生。真正出类拔萃的学生,靠成绩反而看不出来了。另外,哈佛的教授常常是社会明星,一旦拿到终身教职,就常常周游世界,参加各种活动,忽视本校的教学。更有些不务正业,搞些流行的东西。所以,萨默斯特别约见了韦斯特,要求他带头治理分数膨胀的问题,同时多从事一些严肃的学术活动,火爆的韦斯特勃然大怒,立即中断谈话,扬长而去。
哈佛风暴(2)
但这仅仅是危机的开端。韦斯特和几个从事黑人和非洲研究的同事,认为萨默斯不仅对韦斯特不恭,对他们的整个学科也不恭,纷纷扬言离开哈佛。哈佛的对手闻风而动,立即向这几位教授示好,结果不仅West去了普林斯顿,其他的教授也另谋高就。本来一个在世界领先的领域,由此受到沉重的打击。这次提出对萨默斯不信任案的,也正是从事非洲和非裔美国人研究的人类学家马托雷(J。 LorandMatory)。可见萨默斯和非洲及非裔美国研究集团的冲突,已经根深蒂固。
接下来,萨默斯又动用校长权力,否决了两个文科学者的终身教授职位。此事虽然没有引起媒体的风暴,但对哈佛教授的心理影响恐怕不小。美国大学评终身教授,最体现教授治校的原则。一般系里教授会议通过,被评的教授就会获得终身职位,校长很少动用否决权。当然,这方面哈佛和耶鲁有着不同的传统。耶鲁校长的否决权基本不动,哈佛校长则动用得多一些。但萨默斯一次竟砸了两个教授的饭碗,而这两个教授,都是系里教授以压倒优势支持的,这就造成了校长和教授们的对立。萨默斯的理由是,哈佛总是雇一些名气大却已经没有创造力的教授。他认为,人的创造力有一定时限,学者一般在成名前是创造力最旺盛的,等成了名、上了年纪时,常常江郎才尽,只能靠吃老本。哈佛不是养老院,要雇的是正当年的教授,不是躺在过去的名声上吃饭的教授。这两位教授,都过了50岁,恐怕已经过了创造期。
但是,诚如一些人指出,萨默斯恃才自傲,觉得自己29岁就成了终身教授,别人也得像他那样才行。殊不知,学术本身很复杂。经济学、数学等领域的学者成才较早,30岁达到顶峰是非常常见的。但人文、历史学科就不同,常常四五十岁甚至更晚才能达到创造力的顶峰。被萨默斯否决的这两位教授,都正在创造力的盛期。特别是有一位来自东欧,经历比萨默斯这种从校门到校门的学者曲折得多。在萨默斯已经拿到博士、成为终身教授的年龄,人家才刚刚开始读研究院。也正是如此,人家才可能把一些萨默斯所没有的经验和洞见带进校园。萨默斯在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