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体的命运-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问题,却很少注意这个短语中的“斗争”这个词。虽然马克思主义者明确坚持“军事”问题(军队作为国家、武装叛乱、革命战争的工具)

,但当他们把“阶级斗争”看成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时,他们主要限于匡定阶级及其界限和成员,却从未具体地注意斗争的本性XG。福柯为我们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侧重点以及与自己的权力分析的差异。因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对有关阶级、国家和革命的一般问题作出科学的答复。

在本质上,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个经济实体,阶级的产生完全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则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阶级是在特定的经济结构中处于特定地位的人们的共同体。在阶级社会中,人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斗争不可避免,贯穿在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阶级斗争是利益根本对立的不同阶级间的对抗和冲突。阶级斗争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的更替的直接推动力。马克思主义不仅充分肯定农民反对封建地主与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而且还特别重视雇佣工人或无产者反对私有主或资产阶级的斗争,并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归纳为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这三种,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就是革命,即先进阶级用

…… 348

第四章 反人类学主体主义(下)

:人—知识—权力的产物 303

革命手段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生气勃勃的社会制度来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福柯对特殊的权力机构作了唯物主义分析,因此部分地相容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分析。因为它通过规范化过程来探讨个体化过程,即个体性的确立过程,剖析了个体性通过针对人类身心的权力—知识关系的网络而借以被构成的种种过程。然而,福柯的分析焦点是权力实施的机制和影响,认为其形式多种多样,权力关系深深植根于社会网络,而非经济条件。虽然福柯并不否认种种反对权力的局部斗争可能相关于反对经济剥削的斗争,但他坚持认为不能依据资本主义剥削和生产关系来说明权力实施及其机制。这就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即权力的实体性植根于生产关系和劳动的社会分工,国家具有基本的阶级性,国家渗入其他权力关系中。

在阶级分化和斗争的情形中,权力基础的形式就是剥削。

因此,这两种立场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福柯认为,简单依据国家、阶级斗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剥削去构想权力关系及其机制,是行不通的。

虽然福柯并不认为权力关系的理解可以独立于经济过程和生产关系,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国家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因此他抱怨马克思主义犯了“经济决定论”的错误。例如,强迫犯人在监狱里劳动的做法,并没有任何真正合适的经济原因。对于福柯的这一怨言,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设问:既然福柯可以指责马克思主义从经济角度出发分析一切,最终把一切都归结为经济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同样指责福柯从权力的普遍性

…… 349

403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出发,最终把一切都归结为权力。

第三节 批判“技术主义”

——从斯宾格勒到福柯

海德格尔认为,柏拉图的理念、笛卡尔的表象和尼采的权力意志,作为在场(Seiendheit)的样式,都是“在者之在”即“在”本身的实例,是形而上学XH发展史上几个重大里程碑。而现代技术正是形而上学传统连贯发展的结果,技术这个名称在含义上与形而上学的完成这个名称相契合,形而上学及其现代技术不仅仅是近代的现象,也不仅仅是是19世纪的产物XI,在从古希腊开始的形而上学史中考察技术及其本质,是合适的。

只有近代形而上学才是以人征服自然为目的的现代技术的基础,因为形而上学就是人对待自然、人对待人的一种认识,形而上学一开始就把“在者”当作某种与人相对立、外在于人、并与人相反的东西,也即把所有在者都客体化了。

现代技术也如此,人作为主体而出现,人把自己当作客体的创造者。

海德格尔认为,机器技术等同于近代形而上学的本质,现代技术的主要含义就是指现时代把万物揭示为原料。

毫无疑问,海德格尔深受德国思想传统的熏陶。如果说康德的“理性批判”是为了发现使人类知识和行为成为可能的先验条件,那么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则试图揭示我们

…… 350

第四章 反人类学主体主义(下)

:人—知识—权力的产物 503

把“在者”体验为原料的可能性之必要条件。尽管海德格尔拒斥黑格尔的看法,即历史是朝着绝对自我意识的渐进发展,但他们都设法揭示西方人所由抛入的标志各个历史时代的那种概念的和本体论的运动本性。海德格尔认为,这个运动肇始于柏拉图,在技术时代臻于顶峰。在技术时代,某物“存在”意味着某物成为技术体系的原料。

海德格尔的技术观与斯宾格勒和E。荣格尔的技术批判更是一脉相承。

二战后,海德格尔在《何谓思》中指出,今天人们之所以再次倾心于同意斯宾格勒有关“西方的没落”的命题,是因为他的命题受到了尼采所说的“废墟在增加”的启迪。废墟指的是现代技术所造成的地球的荒芜、战争的毁灭、神祗的遗逃和世界的黑暗。

深受叔本华、尼采和达尔文思想影响的斯宾格勒认为,西方的技术控制倾向及随后的西方的没落都相关于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斗争的循环。然而,海德格尔认为斯宾格勒的历史哲学缺乏历史感,西方的没落的发生,并非他所说的生物学原因,而是形而上学的精神原因。而且,西方的没落并不是象斯宾格勒等人所说的始于近期,而是始于2500年前在柏拉图那儿升起的形而上学曙光;世界的没落可归因于人们把动物活动提升到“最高价值”的地位,而不是由于失落这种本能活动。尽管有以上歧异,但他们还是有些共同看法。斯宾格勒把现代技术视作浮士德精神,即权力意志的现代表现形式。浮士德式人物总是把大自然转变为原料的积聚,现代社会成了一架攫取、占有、吞并和制服的机器,甚至人类也由

…… 351

603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

自然的主人变成了机器技术的奴隶。

海德格尔也同样认为,水电站耸立在莱因河的激流中……在有关电能的程序控制的连锁过程的背景中,甚至莱因河本身也显得是我们所控制的事物……同时,技术体系也控制了人类。

恰如荣格尔在可怕的技术竞争中窥见了在所有事物中起作用的最终的权力意志一样,海德格尔在技术时代的令人可怕的在者之毫无意义中领悟到了在者之自我遮蔽之在。全面自动化消灭了所有差别,万物被归结为工业生产的同样无差别的原料。海德格尔后来的想法,即在技术时代人类被“座架”

(Gestel)所“挑起”

(Herausfordern,或译“挑战”)

,被迫把自身及其他在者当作全面自动化的“置存”

(Bestand)

,类似于荣格尔的这一看法:工人的“塑造”

(Gestalt)迫使人类把自身和地球机动化为用来增进全面控制的技术体系的置存。然而,海德格尔认为,荣格尔的“塑造”在人类当中铸造了机器的、钢铁般的权力以及在一切生命中起作用的权力意志的能量,因而陷入了尼采的形而上学,跳不出对“在”

进行形而上学理解的樊笼。

海德格尔指出,传统哲学对问题“什么是技术?”给出了两个肤浅的答案:一说技术是达到目标的手段;二说技术是人类活动XJ。用手段和人类活动来定义技术(甚至现代技术)

就是一种对技术的工具主义定义。这一定义尽管正确,但仍不充分,仍没有从本质上揭示技术的本质。

海德格尔强调,技术是一个有关习惯、风俗和技能的背景,只有在这个背景下,客体才显得有用。

现代技术产生了一个“置存”世界,“置存”就是供给中

…… 352

第四章 反人类学主体主义(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