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是在理的,不过并不是李秉衡没有支持革命活动,只不过目前都被当前的大事件掩盖了。
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工业的发展阻碍,也就是尽快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国家,收回列强的特权,那么等于是本末到置。
不过李秉衡总不见得跟他们说。即便没有辛亥革命,满清政府离垮台的日子也不远了吗?
在他看来,如今发动革命时机还没有成熟,因为满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是暂时不会有的了,也不可能发生,因为有他从中搅局。
原本历史上,辛亥革命的确是让满清政府最终下台,不过革命的果实却被元大头攥取,不是机缘巧合,实在是有着必然的因素。
立宪派支持者众,北洋实力强大。革命党派四分五裂争权夺利,到时候还是保留了满清皇室王公的许多特权,没有从列强手中收回特权。
这样的民主国家,不建立也罢。要么就趁建立时一举荡平任何内在敌人,将国家主权全部收回,即便为此一战也在所不惜,总好过让列强更进一步的通过野心家们实现满清政府还没垮台时的进一步掌控国家命脉。
虽然谭人凤对孙中山的种种行为有些怀疑,也担心他与黄兴筹办的广州起义又会失败,但是他还是真心希望这次可以建功,然后向天下宣示形势,让革命之光一夜普照中华大地。
他也知道这次由于黄兴不听南洋方面的劝阻,执意要发动广州起义。没有从南洋得到多少款项,生怕李秉衡因小失大,为了一时之快而坐视革命失败。
其实李秉衡是冤枉的,不是他不想支持,实在是与黄兴方面的隔阂太深,双方闹了丹次不愉快,所以很少往来。
李坐和一直就在湖南湖北,联络之前的革命同仁,拉拢各地的帮会势力,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南华从来就没有忽视国内的革命工作。
“这个么。让我们大张旗鼓的宣布革命理论,这是做不来的,我也不允许这么做。革命是九死一生的。事关重大,怎能轻易泄露,这也是同盟会历次失败之原因之一。你越是看不到我们在运作革命,就说明我们的革命工作是有成效的。”
“那你与满清大官往来,又是为了何事?”谭胡子显然对李秉衡处理与满清官僚的关系问题很是不满。
“能够争取到革命阵营的,当然一定争取,不然,也可以给我们的革命工作开些方便之门。”
“仅此而已,也没有旁的意思。满清即便推翻,但许多遗产是耍继承的,其中当然包括人才,尤其是满清治下的精英阶层。”
同盟会以反满为自己的三民主义纲领的主要内容,所以清廷汉族官僚、主宪派、地主及买办阶级的代表人物在武昌起义舟纷纷应时加入革命阵营,使清廷迅速覆亡。
虽然利大于弊,但是还是不够彻底,需要好好的加以整合。
分化,才是最重要的,立宪派与官僚地主集团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不是那么容易就征服的,尤其是官僚地主集团的代言人北洋。
对待上海的金融界,他是这么做的。
能够结为同盟的华人资本家。他还是尽力帮助他们,让他们在股市中盈利,并给予贷款优惠,如今又在图谋抄底与吞并洋商的优质资产。
这次有许多华人在股灾中损失惨重。李秉衡决定用光华银行安汇丰银行的那笔巨款来补偿受到损失的华商。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补偿,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的权利。许多一味以洋人马首是瞻,为虎作化的不良华人资本家这次必将倒霉,没有人会去可怜他们。
尤其是义善源等这样的大型钱庄,他们靠着洋人发家,还拉入了官方资本当靠山,是极难驾驭的,如果不能为我所用,那么就只怕抛弃他们。
不过就算李秉衡不想办法对付他们。他们也支撑不了多久,毕竟汇丰银行到闭在即,他们到时候凶多吉少,只怕也是要受巨大牵连的。
零点的钟声响起,明天就是圣诞节了。
不过,谁知道明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也许激扬也许平淡,这谁知道呢。!~!
..
第233节顺便阴一下美国人
汉月不日,西方的本诞节,但是对千卜海的洋人来说,颍 ”是灰暗的,凄凉无比的。wWw;
汇丰银行正式宣布倒闭,舆论哗然,对于这个结果,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引起了乓大的反响。
由于南洋资本与上海华资银行的落井下石,英国人彻底的放弃了汇丰银行,这只是个无底洞,而且。他们也没有心思再花在上海金融市场。光是香港的问题就让他们头痛万分。
香港是个开放的自由金融港。过度自由的金融市场使得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国际富余资本,而这些国际资本无疑是敏感的,一旦出现风险,那么它们会迅速转化为短期资本。
汇丰银行大劫案发生后已经开始引起大规模资本外逃,导致港币急剧贬值,由此不可避免地爆发货币危机。
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即使有正面影响,也有一个时滞过程,而对短期资本流动的负面影响,却没有时滞甚至会提前。
在香港的国际资本基于对香港经济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斤,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汇丰银行一到闭,同时香港的大量金融机构也受到了牵连,伴随着洋行与外国公司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可能危及到香港殖民当局的统治。
不过,货币贬值对香港不利。对南洋来说却是有着巨大的利,而只有很小的弊。
由于前几年南洋一直在疯狂的向世界各国进口钢铁、机器设备、原料与各种商品,所以李秉衡也就放任南华元对英傍的持续升值,并且保持在一定地位。
但是南洋如今发现了这么多的金矿,又从欧洲与上海股市狠捞了一笔。从汇丰银行的劫案中抢到了一大笔的财富,资金面很是宽裕。
之前进口远远高于出口,所以南洋的国际收支一直走出现逆差的,并且相当严重,除非有持续的资本从外面流入,不然银根是很吃紧的。如今又有了借款与“不义之财。”可以开始为改善其逆差状况而采用货币贬值政策。
汇丰银行到闭引发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大恐慌,股灾还没有结束,便来上了这么一出,然之前许多神经紧绷的人忽然间一松,然后便是无止境的悲惨境地。
骨牌效应开始了,与汇丰银行牵扯较深的一系列的洋行与外国公司首先宣布破产,加入到了破产清算大军。
义善源等大钱庄应声而倒,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官方资本又不想救它,它也只能选择这一步。
几家大钱庄的到闭更是加剧了市场的疯狂,越来越多的机构与资本家坠入了深渊,成为了牺牲品。
不过,这一惨剧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李秉衡关心的还是在香港与伦敦的金融炒作。
尤其是在伦敦,丁德像头狼一样等待已久,觅食者一直耐心的等待着。
由于股灾对伦敦股市的影响,加上汇丰银行倒闭的消息,在市场上进一步加剧顾势。
丁德早先时一直在期指市场上积累大量淡仓,然后买上远期美元与南华元。沽空远期港币与英镜。大造声势。
香港殖民当局为了挽回在股市中的损失与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采取了提高利率、加大港币供应量留住国际资本。
股票气氛转淡,市场忧虑利率大升推低股市与楼市,这时丁德就可以趁势大力沽空期指,让期指大跳水。
于是,股票市场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沽出股票,丁德就可以平掉淡仓而获取丰厚的利润。
实际上,丁德与美国的摩根等财团合作在股市兴风作浪,实际是为了在期指市场上却狠捞一笔,哪怕在股市上略有损失也是值得的。
在这个时代,防范金融风险与货币危机的措施是几乎没有的,或是相当的简单的,李秉衡早就制定好了一大套的策略。
美国市场上,同样如此。
随着荷兰殖民者基本在南洋的谢幕。壳牌石油公司也江河日下,尤其是在大部分的产业被南华国没收后,几乎一蹶不振。
而它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曾经在满清国内横行一时,与标准石油也就是美乎石油公司竞争激烈。
年两度与美乎订立瓜分中国市场的协议,实行垄断价格。
而今年以来,亚细亚火油公司随着母公司壳牌的面临到闭,也基本上淡出了中国市场。
不过它们不想退出也得退出。有李秉衡在,就容不得它们继续撒野。
独霸远东石油产品市场的巨头壳牌倒了,那么接下来的目标便是标准石油公司。为了方便阅读,下文统一称为美乎石油
美乎石油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蚁年由约翰洛克菲勒创立的标准石油公司,该公司建立了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