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降低成本,之前产品型号为IBM5150的IBMPC和产品型号为IBM5160的IBMPC/XT,所使用的CPU是Intel8086的缩水版Intel8088,数据总线宽度为8位,对应的ISA总线也是8位。
不过,IBM对个人电脑市场的把脉和唐焕相比,显然差了一大截,8位和16位的性能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唐焕的16位总线解决方案虽然稍微贵了一点,但性能优势足以让企业用户愿意多出这笔费用。
IBM意识到了这种落后,于是赶紧在新一代产品IBMPC/AT当中追赶上来。
其内存容量最低为256KB,并且和二代方圆电脑一样,引入了“内存条”的设计。
除了搭配5。25英吋的1。2MB软磁盘驱动器外,存储容量为20MB的硬盘成为标准配置。
微软为IBMPC/AT开发了新版本的操作系统MSDOS3。0,至于之前和VisiCorp的VisiOn展开图形用户界面系统竞争,所放出的烟雾弹Windows1。0,非常可耻地按照计划跳票了,压根就没有任何可供展示的成果。
另一方面,遭受围剿的VisiCorp自己也非常不争气,虽然把VisiOn拿出来展示,但明显还未完工,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严重打击了人们的期待。
看到这番情景后,唐焕感慨地摇了摇头,“这些人,动机不纯,而且还操之过急,简直是自取其辱!”
这时候,查尔斯。西蒙尼快步走了过来,低声汇报道:“数据库厂商动作不小,都开始对多硬件平台进行支持,DBase推出了DEC的小型机版本,而Oracle则推出了方圆电脑和IBMPC的版本。”
唐焕眉头一挑,不无诧异地反问了一句,“Oracle数据库进入了我们的硬件平台?”
“对。”查尔斯。西蒙尼点了点头,“最新版本的Oracle4,利用我们的操作系统在编程接口上的兼容性和一致性,可以在包括方圆服务器、方圆工作站、方圆个人电脑在内的全线硬件平台上运行。”
“没想到,拉里。埃里森这些人还真够卧薪尝胆、一鸣惊人。”唐焕一挥手,“走,我要现场观摩一下。”
……
早在1977年,LarryEllison——拉里。埃里森、BobMiner——鲍勃。迈纳、EdOates——埃德。奥茨三人便联合创立了一家名为SoftwareDevelopmentLaboratories——软件发展实验室即SDL的公司。
到了1978年,以汇编语言开发的第一版Oracle数据库问世。
1979年,公司名字从SDL变更为RelationalSoftware;Inc——关连式软件公司即RSI。
随着Oracle数据库产品的成功,RSI干脆在1982年,再次更名为OracleSystemsCorporation——甲骨文系统公司。
Oracle数据库的运行平台,最开始是DEC等公司的小型机,以及IBM的大型机,目标客户是中央情报局之类的大机构。
借助方圆个人电脑、方圆工作站、方圆服务器所提供的强劲运算能力,EBase市场扩张速度很快,和Oracle数据库的不期而遇,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未完待续。)
第0529章关系数据库市场风云
现阶段,Oracle的公司年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000万美元。这个水平和个人电脑行业排名靠前的成功软件公司差不多。
但不要忘了,Oracle数据库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客户,其中的利润远超个人电脑平台上的产品。
毫无疑问,比唐焕的哲儒早两年成立的Oracle,完全有资格被冠以“成功企业”的头衔了。
不过,在最初的几年里,Oracle和其它创业小公司一样如履薄冰。这从它的公司名称两度变更当中,便能看出来一丝端倪。
Oracle的崛起,除了依靠创始人的非凡能力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搭上了关系型数据库兴起的顺风车。
人类对数据收集、存储、分析的需求自古有之,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当属美国的人口普查了,但其使用的工具,直到1952年仍是穿孔卡片和卡片制表处理机。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兴起和成熟,数据处理终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形成了一个商业价值不可估量的庞大市场。
要对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就必须通过数学手段进行抽象,从而总结出了不同的结构模型。
比如网状数据库,顾名思义,数据之间的关联就如同现实当中的情况一样纵横交错。
最早的网状数据库商业化产品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1964推出的运行于大型机平台上的IDS。其它有名的实现方案还有惠普的IMAGE、Cullinet的IDMS等。
它们当中商业成就最高的当属IDMS,这两年为Cullinet公司带来了过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再如层状数据库,数据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抽象为类似族谱那样的模型。
最有名的层状数据库商业化产品,是IBM在1960年代末推出的IMS。
不管是网状数据库,还是层状数据库,随着数据库规模的扩大,数据之间的联系将会复杂得连当初创建数据库的管理员都要为之迷茫,从而给维护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好在这个时候,关系型数据库的理论出现了。
1970年,IBM的研究员EdgarFrankCodd——埃德加。弗兰克。科德发表了题为《ARelationalModelofDataforLargeSharedDatabanks》——《大型共享数据库的关系模型》的论文,奠定了关系模型的理论基础,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共同赞赏。
为此,埃德加。弗兰克。科德被誉为“关系数据库之父”,并在1981年得到了图灵奖。
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谁优谁劣的学术辩论,以后者胜出落幕后,将关系数据库从理论成果变为软件实现的课题,随即摆在了研究人员面前。
Honeywell——霍尼韦尔公司最早取得了关系数据库的商业成果,其在1976年推出了MDRS,不过市场表现一般。
做为最早提出关系模型的公司,IBM当然不会落后,它专门组建了40人规模的团队,研发关系数据库,并起名为“R”系统,即含义来源于“关系”英文单词的首字母。
1974年,IBM研发团队首战告捷,成功开发了用于关系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语言即SQL。
到了1977年,“R”系统便可以投入运行了。
但官僚作风严重的IBM又犯了老毛病,它的层状数据库IMS那时候正卖得火热,为公司带来了滚滚财源,于是便自然而然地压制了“R”系统的商业运作。
于是乎,外界只见“R”系统的研发人员频频发表学术成果论文,却不见IBM积极地展开市场活动。
就这样,IBM给了另外两个关系数据库——Ingres和Oracle,出人头地的机会。
Ingres是由伯克利加州大学一群得到政_府资助的教授联合开发的。为了研发哲儒自己的数据库EBase,唐焕就从他们当中挖走了一些人。
Ingres的研发团队和IBM的“R”研发团队,彼此熟识,故而经常进行技术交流,并开发出了一套和SQL类似的关系数据库语言QUEL。
两伙人也犯了文人相轻的毛病,不时地爆发争吵,进而相互指责对方抄袭自己的解决方案。
到了最后,双方干脆分道扬镳,真刀真枪地较起劲来,
1980年的时候,Ingres研发团队里的几个人,成立了关系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即RTI,来进行Ingres数据库的商业运作。
ORACLE的前身,软件发展实验室——SDL,其创立初衷是为了方便捞外快。
当时,拉里。埃里森所供职的公司要开发一种数据存储和检索的设备,工作量非常大。
于是,拉里。埃里森成功地游说公司进行业务外包,并和前同事鲍勃。迈纳、埃德。奥茨联合创立SDL,接下了这个活,让三个人狠狠地赚了一笔。
在此之后,拉里。埃里森便离开了这家公司,以专心经营自己的SDL。
他还把办公室搬到了硅谷的中心地带,并更名为关连式软件公司即RSI,以正面反映出公司正在开发的关系数据库ORACLE。
和Ingres拥有自己的关系数据库语言QUEL不同,ORACLE借鉴了IBM的SQL,唐焕的EBase也有类似的选择。
做为关系数据库商业化的先行者,ORACLE数据库自然得到了一些先发优势。
比如,美国中央情报局主动找上门来,点名要买这种产品。同时,拉里。埃里森还找到了另外一家大客户——海军情报局。
ORACLE的第一个版本,运行平台为DEC的PDP11,而中央情报局和海军情报局要求的版本是IBM的大型机和DEC的VAX。
这两种产品都不便宜,RSI的财力不足以购买,但移植ORACLE又离不开这个环境,拉里。埃里森等人只能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地借用,甚至不惜使用无赖的手段,总算完成了ORACLE的第二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