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三工程启动到现在,有着十年的时间了,消耗的经费不少,没有任何成果,冯伦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他也不考虑自己说了这话是否会对整个项目有影响。
哪怕是最终被取消项目,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要轻松很多,至少不会承担浪费经费的骂名。
每一次开会,冯伦受到的目光,都是异样的,他们团队在整个九院下属的同类型甚至全国同类型的设计单位中,地位是极其尴尬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大家是否都认为双三战机都已经落后了?美国人确实让sr—71全部退役,因为这些玩意儿是六十年代的设计,要想符合现代的使用需求,就必须得花费更多的经费去升级改造,同时,美国国防部计划重启两架升级之后服役,具体需要多少经费,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两架sr—71,每个月需要3900万美元的经费……”刘一九看着整个人憔悴了很多的冯伦,有些心痛。
研究这个项目,本来就需要扛着很大的压力。
高空高速战机,在目前已经被各国放弃了,主要就是动力设计方面以及材料上面跟不上。
还有一点,无论经过多少训练的战机飞行员,都无法长时间承受太高速度带来的过载。
3马赫的速度,飞行员一般也就只能承受五分钟。
战机跟运载火箭不同,要在空中做出各种机动动作,这就使得战机飞行员承受的加速度比宇航员更高。
“另外,虽然美国人退役了黑鸟,但是谁能够保证他们没有替代的侦察机?根据我们的消息,美国人正在研制一款速度更高的侦察机,具体情况我们的情报人员尚未弄到,唯一知道一个消息就是代号为曙光女神……”刘一九本来不想说曙光女神的。
美国人这消息保密太好了,而且现在不过是刚刚启动而已。
如果上面问起来,他真的不好解释。
“可是这个项目……”冯伦很想说,各国都已经放弃了。
目前国际上战机发展方向,主要是追求超级机动性,超音速巡航,超视距空战能力,已经隐身能力这四大标准。高空高速,真的没有谁探测。
冯伦他们也是明白,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他们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也很难使得部队装备。何况,每一架的成本,超乎想象。弄出注定无法装备部队的玩意儿,不如一开始就不弄。
“咱们立项,不能着眼于眼前,而是未来。在八十年代,美国为了拖垮苏联,启动了星球大战计划,虽然,这里面很多东西都是吹牛,忽悠苏联人的,但是咱们需要看到这个战略计划的未来发展……”刘一九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随后继续说道,“但是苏联人建立了轨道空间站!”
这是一个关系到未来发展的项目。
人类身体的承受极限,加上空对空导弹性能的发展,使得高空高速战机的发展真的非常鸡肋。
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国家,他们对外宣称都放弃了这样的项目,世界各国以追赶美国为目标,这就使得他们同样放弃。
等到最后,美国人那最高速度可以达到六倍音速的曙光女神曝光之后,各国才明白,被美国人坑了。
那个时候才重新开始追赶美国人,结果又晚了一步。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脚步迈出太空,我们需要的就不仅仅是制空权,而是需要获得制天权!目前因为受到技术的限制,所以在高空高速战机的发展上面陷入了停滞时期。但是未来,在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我们的发展,必然是更高,更快,更远!”刘一九严肃地说道。
关系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关系到技术发展方向,他没法不严肃。
所有人都是有些震惊地看着刘一九,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刘一九非得在这个项目上面如此坚持。
可以说,目前的双三工程,已经可以纳入航天的领域里面。
刘一九知道,所有人都疑惑为什么自己需要坚持这个项目,而且十年都没有任何的动摇,不管外界压力多大。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战机拥有更快的速度,远比所有的防空导弹,空对空导弹还快的速度,敌人即使发现我们的战机,又能如何?如果我们的战机能够飞得比所有的防空导弹都还更高,他们能够奈咱们何?空天技术结合,拥有灵活进入亚轨道层进行各种任务,也就是飞行高度在进入到40千米的高空,飞行高度四万米,世界上现役防空导弹,哪一种能够够到这样的高度?拥有超高速的飞行速度,敌人即使能够看到,能够发现,他们能够追的上,打得着么?”
刘一九的这种假设,让所有人的脑海中都是出现了一架新式的战机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敌人发现了,发射导弹,结果这战机屁股猛地冒出火焰,以比导弹速度更快的速度逃跑了。
或者,在四万米以上的高空溜达,敌人发现了,发射防空导弹,而防空导弹还没有够到这个高度,就掉下去了……
第1727章 争夺制天权的空天战机
“即使我们设计出能够承受更高过载的战机,我们的飞行员,能够承受吗?”冯伦的话,就如同一盆冷水,让所有人的激情都被浇灭。
这是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
飞行员无法承受太高的过载。
所谓过载,就是重力加速度,一般情况下,经过长期训练的飞行员,短期内可以承受10个g的过载,但是这容易造成身体的损伤,美国苏联等国家,由于技术先进,战能够承受的过载不超过9个g,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是飞行员同时得承受9倍自身重量的压力。
人的眼睛有3秒钟的氧气储备用量,大脑则是有10~12秒的氧气储备用量。在超过了人体承受的过载极限的时候,3秒钟之后,飞行员就会出现丧失视觉的情况,10~12秒,飞行员就会因为承受过载过高而失去意识。
高倍过载的时候,飞行员承受着自身数倍的重量,这就使得全身的血液因为重力原因向着身体腹部以及腿部的下半部分流去,这就造成心脏以及大脑缺氧。
歼十的机动性能虽然好,但是在这方面,其实有着非常多的不足,大部分的机动动作,跟国际上所有的战机一样,都是保持在4~6g过载的水平,按照f16的设计标准,过载达到6g持续45秒,9g过载持续15秒才能算得上三代战机中的一流水平,国内的歼十,其实是达不到的。
就如同美国f—15一样,f15的5g过载持续时间达到100秒而且反复出现;虽然其最大可用过载7。33g,但实际使用中瞬间飞行过载频繁超过9g。这也是为什么f—15战斗机的飞行过程中,不允许战机飞行员做出大幅度的激烈机动的原因,很多性能都没有办法完全发挥。
歼十,6g过载持续38秒,9g过载,只能持续十秒!
这是一个缺陷,即使采用了美国第四代战机f—22的30°后倾座椅,使飞行员形成背部斜躺而腿脚弯曲抬高的姿势,即使采用了在大机动过程中飞行面罩瞬时间向着飞行员肺部注入大量的高浓度氧气,也因为中国相比美国在抗过载研究成果开始从实验室向实际型号研制转移;在抗过载座舱、新型抗荷服、代偿背心、抗荷加压呼吸、新型抗荷动作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方面的落后,无法让飞行员承受更多的过载!
哪怕刘一九从一开始就在这些方面投入,也是没有办法。
人家美国人从六十年代就在开始研究,国内虽然也有,投入的力度却非常小。
九院往里面砸入了不少的钱,也没有获得太大的成果。
冯伦现在的话,就是国内在这方面的缺陷上的深刻反应。
“却是,现在限制战机机动性能的,不再是之前的飞机本身设计,而是飞行员能够承受的最大过载以及承受持续高过载的时间……”刘一九点头,表示同意这一观点,“不过,这不是限制我们发展高空高速方向战斗机的理由!即使我们的飞行员没法做到,我们可以发展无人机,不用飞行员!”
刘一九并不想在这上面浪费太多的时间。
如果有疑问,可以下来讨论,但是在这个会议上,争论这个,真的没有太大的必要。
对于整个九院来说,这个项目本来就是饱受争议的项目。
空军方面同样也是如此。
刘一九个人在坚持,所以,这个项目这些年才能得到持续的经费投入。
就连负责研究的冯伦都反对,刘一九心中如何能够痛快?
“刘主任,既然现在说到了这个项目,咱们还是弄清楚吧。我想,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