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又看了一眼皇上,不禁觉得有些好笑,皇上用筷子在汤碗里夹了一下,就送到嘴里。皇上也是很担心这件事,乍闻如此喜讯,皇上的高兴不言而喻。只是他是帝王,要在人前要保持喜怒不形于色的威严。
我在心中叹了一口气,对于我和皇上而言,江山社稷是一种责任。当我们登上帝后的宝座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承担起了这种责任。
我握住皇上的手,皇上有些疑惑地看着我。我低声说:“陛下,无论什么事,臣妾都愿意和陛下一起分担。”皇上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紧紧的反握住我的手。
好消息接二连三的传来,北朝不久就派来了议和地使者。皇上在勤政殿召见了北朝的使者。北朝同意退兵,并承诺永不犯边,北朝也同意与我朝在边关进行贸易。虽然北朝如此承诺,可皇上也不敢掉以轻心,暗中叮嘱李光远要格外小心。
没多久李光远派人送来了加急文书,称傅倚楼酒后骑马登山赏月,结果坠下万丈悬崖。。Cn我虽然明知很可能傅倚楼又是诈死,可心中还是很担心。
又过了几天。有人送进宫一个小小的捧盒。我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木雕的双鱼坠子,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个傅倚楼总是这样神出鬼没。
果然捧盒里还有夹层,里面有一张小小的纸条。我打开细看,只见上面写着:“三小姐惠见:傅某效颦太白,借此远遁。望三小姐多多保重,后会无期。”我看到“后会无期”这几个字,心中突然有些酸楚。
傅倚楼是个潇洒不羁的人,连诈死都如此雅致。据传李白是酒后乘船捞月坠水而死。这个傅倚楼就故意酒后登山赏月坠崖诈死。
我拿起坠子,看来傅倚楼对我那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一直耿耿于怀,上次送了我一个双鱼玉佩,这次又送我一个双鱼坠子。可人生有时一旦错过。1……6……K……小……说……网就不可能从头再来。傅倚楼和我在错误的时间相遇,这就注定了我们的无缘。
皇上走了进来,我忙站起身,皇上拉我坐下,“这些天朕一直在考虑一件事情,今天想和皇后商议商议。”
“陛下在考虑什么事情?”
“朕要改革军制。”
我一听这句话,不由有些吃惊,忙问:“好端端地。陛下为什么要改革军制?”
皇上轻轻弹了我的脑门一下,“朕那天在上书房听皇兄说要纳你为妃,朕心里很不服气,因此朕去找上官云要和北朝联手。不仅如此,朕还暗中联络了几个实权将领,要和皇兄兵戎相见。”
我不禁笑了。皇上握住我的手接着说道:“朕继位后就一直在想。既然朕可以暗中联络这些将领图谋天下,别人一样也可以这样做。朕必须改革军制。一旦这些将领拥兵自重,天下堪忧。而且如今几处紧要的去处,都是由皇亲国戚来领兵,如此弊端更大:一是这些皇亲国戚良莠不齐,难免有人才不堪用;二是皇亲国戚也会怀有二心,也不可全然信他们。”
“陛下说得很是,就拿边关的守将来说,昔日是臣妾的祖父镇守边关,因此太后娘娘被立为太子妃;后来由萧朗镇守边关,朝廷将卫国大长公主嫁与萧朗为妻;如今又由李光远镇守边关,先帝又将乐安公主许给李光远。朝廷屡屡与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联姻,就是为了不让他们谋反。依臣妾看来,这无异于贿买这些将领。”
“皇后说得不错,因此必须改革军制,限制他们的军权。”
“陛下要如何改革军制?”
“朕以为如今大都督府的权力太重,朕想把大都督府一分为五,分设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每府以左右都督为长官,由各地的将领充任,各领其所属地军队,但却不准他们调动军队。一旦战时,由朕下诏命调集军队,再交由他们统领。战争结束,他们交回兵权,依旧回都督府任职。”
我沉吟不语,先帝设立大都督府,并规定由大都督府和兵部共同发文,才可以调动军队,就是让兵部和都督府相互牵制。让兵部和大都督府之间相互制衡,虽然控制了兵部的权力,可各地的将领依旧握有重兵。如今皇上是将各地将领的权力也收回了,这些将领只能领兵,却不能调兵,调兵要由皇上亲自下命令才行。如果没有皇上地命令,这些将领连一兵一卒也调动不了。
虽然这样可以避免地方将领拥兵自重,可这样做,首当其冲受害的就是我周家。周家之所以会有如此权势,就是因为我祖父领兵多年,很多将领都是我祖父的亲信部下,我的很多叔父、堂兄也都是握有重兵。如此改革军制,我周家的势力必将受到极大的削弱。
如今我没有皇嗣,皇后的地位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如果周家地势力再被削弱,我的地位堪忧。我该如何抉择?
小江开了个新投票,大家如果愿意投,可以投一下,谢谢大家支持。
网友上传章节 第216章 孰轻孰重
更新时间:2009…4…21 16:35:38 本章字数:2504
我抬头看了一眼皇上,皇上也正看着我。如今正是皇上最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应该站在皇上这边才是。想到这里,我低声对皇上说道:“臣妾支持陛下改革军制,如果太后娘娘不同意,臣妾愿意去劝说太后娘娘。”
皇上紧紧握住我的手,我将头靠在皇上胸前:“陛下只管放心去做,臣妾永远都会站在陛下这边。”
我始终记得上官云对我说的一句话,“家和万事兴,对国家亦然”。皇上改革军制的目的,一是为了集权,二是为了防止这些将领作乱。如今朝中上下诸人争权夺利,而地方将领军权又太重,万一有人借机煽动,后果不堪设想。我不能为了个人的私利,置国家于不顾,因此我选择站在皇上这边。
第二天早朝,皇上下诏改革军制,我坐在隔壁的小屋子里听政,朝臣们倒是没有人反对。只是真正的阻力不在朝中,而是地方的那些将领。如今触及到了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又怎么会同意?
果然下了早朝,我刚回到翊圣宫,就有小太监迎上来:“皇后娘娘,太后娘娘请娘娘这就过去。Www.1 6K.CN”
看来太后已经知道此事了,我知道早晚要过太后这关,因此忙随着那个小太监去了长乐宫。
一进太后的寝宫,就见太后正端坐在书案后,我忙走上前去给太后请安,太后慢慢地说道:“皇后来了,坐吧。”我告了坐。坐在靠近书案的一把椅子上。
“皇后可知道皇上要改革军制的事情?”
“回太后娘娘,臣妾早就知道了。”我格外加重了那个“早”字。
果然太后专注地看着我:“皇后是说早就知道了?”
“是,臣妾昨天就知道了。万岁爷特意问了臣妾的意思,臣妾说支持万岁爷改革军制。”
“糊涂,皇后怎么能如此糊涂?”
“太后娘娘。这件事从长远来看是件好事。唐朝的安史之乱,五代十国时期的将领更是将废黜皇帝当作儿戏,这皆是因为这些将领的兵权太重而致。16K.CN如今地方上地将领倚仗着自己握有兵权,多横行不法。更有甚者,竟与朝中大臣交通。以前贾云光专政,所倚仗的正是地方上很多将领都曾是他的旧部。”
“皇后,哀家嫁入皇家,从太子妃做起。如今已经垂三十年,一直礼遇不衰,就是因为哀家的背后有周家。如今皇上要改革军制,皇后须知,受害最大的就是我周家。皇后理应劝阻皇上才是,为什么还要支持皇上这样做?皇后纵使不为哀家着想,也该为自己想想。如今陈太妃恨不得除去哀家与皇后而后快,此时自折羽翼,皇后是个明白人,哀家也不愿多说了。”
“太后娘娘说得没错。改革军制确实对我周家不利。可臣妾是这天下之母,遇事不能只想到周家。如果国将不国,太后娘娘和臣妾为亡国之虏,还谈什么权力。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所谓王者以天下为家,正是因为此。陈太妃与臣妾之间为私,而臣妾所要为者为公,臣妾不愿因私而废公。。wAp。.CN。万岁爷并非昏君,臣妾相信如果太后娘娘此次帮万岁爷一把,万岁爷绝不会忘了太后娘娘的。”
太后看着我不说话,半晌才说:“哀家希望皇后将来不要后悔。”
我低声说:“臣妾绝不后悔。”说到这里。我跪在太后面前:“臣妾伏请太后支持万岁爷改革军制。”
太后沉声说:“皇后退下去吧。”
我见太后已经动怒,知道再劝下去,也没有什么必要,因此又磕了一个头,就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