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九种教育方法-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对孩子问:“知道吗?”便回答“知道。”当问:“会吗?”的时候,则便回答:“不会。”像这种情况都不是能力,知道什么叫亲切,但是不能做到亲切待人时,也不能说是具备了这种能力。
    即使有很多知识,但是没有灵活运用的实践能力。这只是徒有虚名,而没有能力。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要单看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是不能判断“是否有能力”的。在这一点上,具有演奏小提琴和钢琴方面实际能力的孩子,学校的成绩确实可以说反映了“真正的能力”。
    因此,铃木指出,那种既从事音乐工作,却又说“并不特别想当音乐家”,只要拉得差不多就可以的想法是错误的。既然要从事音乐工作,如果不通过有效的方法愉快地培养出色的能力,那么音乐教育对智能也起不了多大影响。不论是谁,只要肯努力,已培养的能力都能够在其他领域发挥出来。

第七部分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我的孩子能成才吗?
    在父母们中间,提倡培养孩子能力的人在逐渐增加。这确实是令人高兴的事。但是在培养能力方面也夹杂着一些十分错误的观点,其中有的观点竟令人大吃一惊。
    有一天,一名学生的母亲访问铃木。那个学生热衷于练习,他的音乐技术和感觉都掌握得很好。
    “老师,我家的孩子能成才吗?”铃木听他母亲这么一问,便笑着回答:“不,成不了才!”
    他母亲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回答,竟呆然若失,但经过铃木先生详细解释才明白过来了。
    “能成才吗?”这话里边包含着如果成不了才就算白费劲了的意思。这种观点在现在的许多父母头脑里已形成了一种思潮。如果抱着成才就让他试试看的打算是不可能正确培养孩子能力的。
    比这更令人担心的是,父母与孩子不能心连心地相处在一起。父母期望孩子成名成家和出人头地的心理,从坏处讲隐藏着“我家的孩子能顶用吗?”“有指望吗?”的意思。这种自私贪婪的心理是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
    铃木对有这种心理的母亲说:
    “你的孩子不是要变成了不起的人物,而是应该成为高尚的人、心灵美的人。作为父母应在这方面多关心孩子就行了,若这样精心培养,就会使孩子前途无量。不然,就会使孩子误入歧途。”所以说,一心一意培养孩子的能力,正是父母和老师实施才能教育的基本态度。期望急功近利的教育绝不是才能教育。我们丝毫不应该有通过培养使孩子成名成家的那种思想。
    因此,当提到才能教育时,并不是打算把孩子送进英才教育机构。英才教育机构只不过是使跟不上学习的孩子纷纷掉队,只选出易教的孩子加以训练。英才教育的想法是“只培养特定的孩子”,而不是“让所有孩子都得到培养”。作为家长应尽量避免把孩子送到英才教育机构中去培养。

第七部分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家庭是培养孩子能力的重要条件
    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在生命的作用下,将会不断提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任何孩子的培养都离不开父母,零岁婴儿的教育自然是从父母创造出的环境中开始的。
    培养孩子的能力是地球上所有父母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父母所创造的环境——家庭,是培养孩子能力的最重要条件。除此之外,没有比家庭再好的条件了。
    孩子的身体在生命的作用下迅速发育。同样,孩子的所有能力也是在生命的作用下,在家庭成员的相互接触中不断提高的。
    婴儿在与家庭成员的日常接触中不断理解人的心情、增强感觉和掌握习性。他分不清善恶美丑,他只有通过家庭日常活动,才能使自己的分辨能力不断提高。
    为了尽量把孩子培养成为心地善良、感觉敏锐和能力强的人,家庭日常生活应该是欢乐的、充满爱心的,这是首要的条件。创造夫妻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良好家庭环境乃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出发点。
    铃木认为,孩子的能力是“天生的”或“固有素质”的说法都是毫无道理的。对此,大脑心理学这一新的学说也做了说明,认为刚出生的婴儿脑子里好像一张白纸一样,空空的,但在以后每天生活的刺激下,脑细胞逐渐联结起来,便形成了能力。
    所有孩子的能力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适应环境条件培养出来的。无论是出生于西方国家的,还是出生于东方国家的孩子;无论是出生于非洲国家的,还是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孩子,他们的能力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进行培养的。进而,在这些国家的各个地区又有不同类型的父母和家庭环境,他们培育着与这些环境相适应的千差万别的孩子。
    一切事物的发展有其因必有其果,孩子的培养也是如此。在良好的环境里会把孩子培养成为善良的、感觉敏锐的人;而在恶劣环境里会把孩子培养成为非善良的、感觉迟钝的人。
    这样一来,有人会说:“我们很难创造出那样的良好环境。”其实不然,只有愉快的、温暖的家庭才是培养孩子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最佳环境条件。否则就谈不上什么优越环境了。只是外表上装饰得漂漂亮亮的家庭不能算作是一个能培养好孩子的家庭。

第七部分 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从孤儿到世界一流的音乐家
    耕儿是铃木镇一先生的学生,他从一个孤儿成为世界一流的音乐家的故事,是铃木“才能教育法”最成功的实证之一。
    1962年,在德国柏林留学的耕儿给铃木先生写了一封令人惊喜的信:
    敬爱的老师:
    我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地方。您从前住在柏林的什么地方?这地方好像什么时候梦见过似的……来后觉得有一种亲切感。柏林大街上的建筑物新颖别致。来后虽感到有点孤寂,但也感到这里与别的地方不一样,这里的人们高尚而有礼貌。
    我昨天参加了考试,获得了柏林交响管弦乐团小提琴首席演奏家称号。乐团的指挥者是弗里克塞,在德国他是与卡拉杨、库贝利克并驾齐驱的人。
    现在我担心的是,我能否胜任这项工作呢?
    祝您健康
    衷心爱您的耕儿
    1962年9月
    耕儿的来信使铃木先生又惊讶又高兴。自日本开始有西洋音乐以后,铃木做梦也没想到日本人能在欧洲获得如此殊荣。人们深知柏林交响管弦乐团的实力。要想获得此殊荣须具备如下条件:具有很高的音乐灵感;具备很高的演奏水平;具有很高尚的人格。三项条件缺一不可。人们公认刚过30岁的耕儿已具备了上述条件。正因为如此,他才战胜了欧洲众多的候选者而被中选。
    耕儿专心走的这条艺术之路,正是一条为所有优秀艺术家们所崇敬的道路。
    耕儿的父亲原来住在滨松,铃木在名古屋时曾指导他学拉小提琴。昭和初期,因铃木迁居到了东京,他们全家也搬到了东京,其目的是他们想让耕儿跟他学琴。
    耕儿3岁时,在铃木的学生们于东京日本青年馆举办的演奏会上,用小提琴进行了演奏。在这当中,3岁的耕儿拿着小提琴,在他父亲吉他的伴奏下,演奏了德沃夏克的《幽默曲》。
    演出后的第二天,某大报纸在社会版面上刊登了耕儿演出时的大幅照片,以《天才儿童出现了》为题,进行大肆报道。
    在耕儿尚不懂事时,拉小提琴可以说是他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当时他还谈不上对琴喜欢不喜欢。这如同日本孩子学日语那样,它与所谓喜欢不喜欢毫无关系。他是每天听着音乐唱片长大的。
    战争期间,耕儿的父母相继去世了,铃木先生一家收养了他。
    来到铃木家之前,耕儿在洪松生活了3年,此间他每天在叔叔的酒馆里帮忙干活,这3年的环境,大大改变了耕儿的成长方式,他常常会有些令人不满意的行为,家里有人开始抱怨他。面对这一情况,铃木与家人商量,认为不应抱怨他,而应该更加有礼貌,行为更加高尚,努力创造一种环境来影响他。相反,如果大家一味地抱怨和责备他,那么就会使他的人生误入歧途。
    就这样,过了一两年。此间,耕儿已和铃木家人融洽地生活在一起了,过去3年养成的不良习惯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完全成长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孩子了。
    铃木先生从自己留学欧洲的切身体会中认识到,对年轻人来说,通过接触优秀人物会潜移默化地净化自己的灵魂,进而升华自己的感觉,规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