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CIA读心术-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化,以便顺利完成任务。

很多时候,人们诧异地发现,自己在CIA特工眼里,几乎是呈一种透明状的,没有半点隐私可言。这一点在美国民众乃至整个世界眼中都形成了固定看法。实际上大多数人并没有和CIA发生直接接触,但是在阵阵风传之中,CIA特工就有了“超人”的影子。其实这一切都基于CIA特工们的详实调查。人们常常说FBI局长办公室里面的那个人是世界上掌控信息最多的人,CIA局长和他们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的。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料,是完成探寻对方内心世界的第一步。

比如在盯上了纳粹头子阿道夫·希特勒之后,美国间谍使出各种招数,从他异乎常人的身世到与众不同的性取向,都成为CIA特工的攻击目标。被称为“美国中央情报机构之父”的威廉·约瑟夫·多诺万就得到了这样一个可靠的消息,他的线人报告希特勒在性取向上表现得极其不正常,他的一些怪异癖好都被美国间谍记录了下来。多诺万根据这一份报告推断:希特勒是一个色情狂,他建议总统将这一个角度作为打击希特勒的辅助方向,总统看过报告之后,同意了这个提议。于是美国军方出动了大批飞机,将大量色情传单投到德国人的驻地,以此来扰乱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的龙头人物,他的保护措施可以说是密不透风的,就像其他所有的重要人物一样,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许多保镖或明或暗地保护着。为了避开对手的眼线,这个疑心颇重的家伙还专门为自己挑选了替身,从外貌上看,替身要求和希特勒本人的身高接近,并且在走路、说话方式上也必须和希特勒无二。替身由德国高级情报官马格达·泽特非德负责挑选,一共有4个,必要的时候他们就出现在幕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希特勒死亡的消息传遍世界,但实际上,就连斯大林都不知道希特勒是否真的毙命,要知道,对外公布希特勒死讯的,可是前苏联人!到了2009年,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研究组在提取了希特勒头盖骨样品进行DNA分析时,发现这只头盖骨的主人是一名20~40岁之间的女性!

自然,越是能挖掘出不容易得到的情报,越是能体现出CIA特工的过人之处,在信息挖掘这一点上,CIA特工们毫无疑问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他们的“作案”工具可谓是五花八门、巧之又巧。比如安装在手表里的照相机、隐藏在项链上的窃听器等,这一切都使得CIA特工在收集信息时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当然,单单是对一个人的情报有了完整详尽的收集,并不能代表这些情报人员就可以读懂目标对象的内心世界了,在人员培训上面,CIA高层也做了很多工作,每一年,美国国会批给CIA的预算都在80亿美元左右,有了这样一笔巨款,他们在人员招募、特工培训方面也就有了很大的活动空间。

CIA特工的选取非常具有针对性,他们大多是一些名牌高校毕业的理科生,包括计算机科学和信息专业的毕业生等。在CIA高层看来,这一部分人逻辑思维能力很强,思辨性要优于常人,办事讲求效率和实证,不容易冲动和感情用事。也就是说,在进行心理分析上,这些人是占有基础优势的。在选拔人才的考试项目当中,CIA工作人员也有一套成熟的摘选办法,其中有两道必须经过的程序就是“心理测试”和“精神病测试”。这两道检验可以保证入选的新成员在心智上不存在什么缺陷,并且,这些能够通过心理测试题的人,思辨能力都很严密。

CIA在公开招募之后,会有一部分人得到考官的青睐,顺利进入心理测试阶段,这些考题非常诡异,很多是基于犯罪心理学制作出的,当这些应试者能够顺利地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时,考官会认为,眼前这个人是可以捕捉到对手的心理变化,从而顺利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的。

在挑选了一大批资质出众的年轻人之后,CIA的特工培训就开始了。这些新手们不会马上被派出去执行任务,管理者将他们集中起来,安排为期一年的特训。这里的培训是全方位的,并不是单单只教会新特工如何看穿对手的内心还有格斗、伪装、收发秘密情报等都是上课内容。我们所说的那一部分被派去执行特殊任务的特工,往往还要在间谍训练中心和反间谍中心进行进一步的学习,通过这样不断的提高,他们才能真正做到于无声之中悄然洞悉另一个人的心理波澜。

综合起来,我们可以说,CIA特工们神乎其神的心理窥探手段,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建立在各个综合因素的基础之上的。第一,作为特工,他们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心理识别能力,是有天赋的;第二,作为老牌的情报机构,CIA为新丁们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经过专业化的培训,被录用的新手在能力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第三,CIA本身作为一个情报机构,它手中拥有每一个目标主体的详细资料,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在充分了解对手的情况下看穿对方的心思,就不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任务了。

2 置身血腥现场找到杀人凶手:CIA的区分法则

作为第一流的特工组织,CIA在犯罪行为研究上有很大的成绩,他们一般依据犯罪现场遗留的大量痕迹进行调查、研究,更多时候,他们一步入血腥的现场,就能把罪犯划分类别,看他们是属于哪一个群体。

按照以往的经验,警察把那些犯罪分子分为三个群体,一个是“有组织犯罪”,一个是“无组织犯罪”,第三种就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犯罪分子。其中那些“有组织犯罪”的凶手,会在案发之前进行周密的计划,作案过程按部就班,条理清晰。这些罪犯的显著特征就是,他们在犯罪现场会安全地将有可能暴露自己身份、信息的线索一一抹去;与之相反的就是“无组织犯罪”,这一类罪犯在作案的时候显得杂乱无章,他们将现场搞得一团糟,从主观上讲,这一类犯罪是临时起意、随机行事的。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性犯罪”,则是兼有双方的共同特点。

从精神层面分析,“有组织犯罪”的成员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或者是心理异常。他们在对被害人的精心挑选之中,非常具有目标性,比如他喜欢装扮成熟的目标,那么这一部分人遭到攻击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他喜欢长着一张娃娃脸的人,那么那些小女孩就很有可能被挑选出来,实施犯罪计划。

这些“有组织犯罪者”喜欢使用相同的作案工具,比如绳子、手帕等。这反倒会为警察破案提供一定的线索,大多时候,他们的作案工具是被清除了的,但是细心的警察也会在井井有条的犯罪现场找出他们想要的东西。

杰若米·布鲁多斯在他13岁时就已经是一个典型的“有组织犯罪者”了,他会刻意挑选一些和他年龄差不多大的女孩子作为犯罪对象。每一次,布鲁多斯都会手持一把尖刀,将那些女孩子挟持到农场的谷仓里面去,强令对方脱光衣服,然后拍摄照片。当然,那个时候布鲁多斯年龄还比较小,没有实施强奸。之后,布鲁多斯会把可怜的受害人锁在谷仓里,自己赶紧跑回家去换另外一身衣服,整一个新的发型,过一会儿又亲自打开谷仓的大门,告诉受害人说:“我是杰若米的孪生兄弟艾德,他没有对你怎么样吧?”在“艾德”的满怀关切下,被布鲁多斯吓得瑟瑟发抖的女孩渐渐平静了下来,那个“艾德”还会把相机拿出来,当着受害人的面销毁相片,以示诚意:“这么跟你说吧,杰若米的精神有一点不正常,最近他的情况非常不稳定……但是他这些天正在接受治疗,所以我恳求你不要对其他人提起这件事,好吗?”

在联邦警察眼中,布鲁多斯就是一个“有组织犯罪者”,他精心设计每一个作案计划,从作案开始的人员选取上就非常讲究,年龄大一点的人往往不会受到他的威胁,所以他下手的对象大多是一些和自己差不多大或者是比自己小的女孩。另外,他的作案过程也是一成不变、提前预谋好的:带进谷仓、拍照、锁住被害人、乔装打扮后以“艾德”的身份安慰受害者,使其免于报案……后来布鲁多斯真地犯下一连串的命案、并因此被捕之后,对警方供述出了自己的童年经历,当年的那些案子,都是他在经过了长期的计划和安排之后做的,从这一点讲,他属于“有组织犯罪”无疑。

还有一名叫做约翰·加西的杀人狂魔,他在20世纪70年代非常活跃,8年时间里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