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他看家。但蒋介石数次电令晋绥军北上增援南口,他软磨硬泡
就是不出兵。当看出南口防线兵力单薄,战线过宽的缺陷后,他
首先想到的是请中央军增兵,同时向蒋哭穷,就是不愿动用晋绥
军两个集团军中的一兵一卒。在得到蒋介石派出1个集团军增援
平绥线后,他才勉勉强强地从遥远的晋北抽出一个正在修筑工事、
并无战斗准备的旅增援南口。
援兵未到,阎锡山却已连电汤恩伯,请他手下留情,爱惜着
这支还没影儿的援兵。该旅迟至战役后期才赶到,旅长又拒绝执
行汤恩伯换防18家的命令。汤恩伯一怒之下,电请傅作义直接指
挥。这时,阎锡山电令又到了,命令该旅返回驻地。阎锡山咬着
牙派出的唯一一支增援部队,就这么一枪未放地在路上溜了半个
月,只给汤恩伯带来了一场空欢喜和一肚子气,而阎锡山却从蒋
介石手里实实在在地骗出了3个师。
阎锡山绝对聪明,但他聪明得过了头。张家口——南口一丢,
察哈尔转瞬即失,当关东军与华北日军连成一股锐不可挡的强大
集团时,与冀、察毗邻的山西将何以保住?果然,日后晋绥军和
中央军虽拼死血战忻口,八路军在平型关也有上佳表演,但仅两
月,阎锡山的老巢太原便陷落敌手。
还是日后声震中国战区、当时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上校说得
好:中国军队有最优秀的士兵,但他们没有好的长官。在他们的
长官眼里,总是全局服从局部。
史迪威一针见血,却决无有意贬低中国军队的倾向。毕竟太
多的军官,尤其是一些高级将领,用行动给外界树立了这么个既
有损于他们自己,更有损于中国军队的形象。
阎锡山就是这众多顽疾缠身的高级将领中的典型。
华北开战一月,数量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数条战线竟全线
溃败,自然不能仅归咎于以上几个高级将领。第2集团军总司令
刘峙在给蒋介石的侍卫长钱大均的电话中称:“除中央军外,其它
军队望风披靡,均不可靠。”但事实上,他的这支中央军却比谁都
跑得快。除此之外,卫立煌身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却
也未建寸功;宋哲元虽对天盟誓要雪平津之耻,但背上的却是更
多的耻辱。日军香月清司的3个师团竟赶得10多个中国师沿平
汉线一路猛退。
第6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上将面对溃局,仰天长叹:“……长
此以住,不仅全军覆没,甚至国破家亡。……”
不责众。面对众多将领的无能和失职,蒋介石欲惩也无从下
手,只能权且先记在账上。但从这一仗,他已意识到了手中杂乱
的200个师究竟能有多大的战斗力,更认识到了造成这200个师
军力大减的根本原因。
几个月后,集团军司令、上将韩复榘成了蒋介石军刀下的牺
牲品,他要杀一儆百,改造好这支军队,切除隐藏在这支军队肌
私心甚于公心:国民党军顽疾大暴露(3)
体内致命的毒瘤。
蒋介石需要军队真正的统一,而不止在表面上。
蒋介石需要军威,一个能令对手闻之胆寒的军威。
蒋介石需要军法,一个使军令如山一般威严庄重的军法。
说到底,蒋介石要军心士气,要一支能打败对手的崭新的军队。
*第三章“东方巴黎”大血战
淞沪会战的爆发,标示着中日战争已走向全面,在这场旷世大血战中,蒋介石押上了中央军全部老本,要与日军一争高下。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军爱国官兵用血肉之躯筑城陆。国民党军主要战将登场亮相,孰优孰劣战场上见;中国军队国际威望随着这场战争而急骤提高;日本打了一场不该打的会战,战役上胜利,但战略上却全面失败了。
1937,大上海不设防(1)
1937年7月,当卢沟桥事变震动全世界,吸引住所有关注中、
日战事的中外军政要人的目光时,蒋介石却已早早地把目光移出
北中国,移向京城南京的东大门,上海。
30年代的上海,是日本海军的海外权益集中地。日本海军对
上海的关注,犹如关东军盯住中国东北及华北不放一般。6年前,
当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海军曾在上海动过刀兵,
结果海军大丢其丑。在日本海军省的眼里,上海犹如自己的私有
财产,决不容许陆军插足。对上海的这种形势自然再清楚不过了。
7月底,当华北的枪炮声一浪高过一浪时,蒋介石虽忙于应付华
北,但也没忘了南京的后院。他秘密派遣先前上海抗日的功臣、
“和平将军”张治中赴沪备战。蒋介石在上海起家,多年来又一直
靠京沪财阀支撑,对公对私他都极看重这块堆满财富的黄金之地
和军事大港。但今日战乱之秋,为着中国全局,他不得不横下心
来,准备在上海与日本人再次刀兵相见,决一高下。
上海,30年代的“东方巴黎”,无论对中国人、日本人,还是
对众多西方人,都有着太强的诱惑力。它就像一颗美丽的明珠镶
嵌在淞沪平原上。富丽堂皇的大饭店,气势不凡的银行、商厦,风
格各异的剧院、歌舞厅,租界内一座座充满异国情调的小洋楼以
及黄浦江港口内停泊着的一艘艘装上卸下的商船,都在证明这座
中国最大的政治、经济、金融中心无可匹敌的霸主地位。
30年代的中国太贫困太落后了,但上海的繁华、喧嚣,却使
它披上了一层异域繁华的风采。白天,街上车水马龙,形形色色
的人来回奔忙。而每当夜幕降临时,霓虹灯闪烁。照耀得黄浦江
如同白昼一般,政界、军界要员、商贾巨富、上流社会的阔太太、
小姐们夜夜笙歌的生活给上海抹上了浓浓的一笔。当时,上海以
东方巴黎的迷人情调闻名于世。吸引了来自世界的无数冒险家和
军人政客。
上海,当时是中国面向外部世界的窗口。
然而,上海的引人注目,并不止于其繁华迷人。它还是中国
最大的国际商埠,战略价值极高。当时,上海港在世界军港中位
居第5,在中国自然居老大。占据上海,不但控制了进入江浙地区
的海上门户,而且扼住了溯江进入中国内陆的水陆咽喉。
如此重要之地,蒋介石自然不会忽视,可日本人更是重视万
分。但令蒋介石和中国军沮丧的是,中国最大的军港,中国却没
有驻兵权。
起因得上朔到6年前的1932年初。当时日军占领东三省,引
来国联和西方大国一片竞相谴责之声。日本政府为了摆脱日益孤
立的国际困境,引开国际社会的视线,于是向这个国际权益十分
集中的大都市发动了一场战争,第19路军受日益高涨的全国抗
日呼声的鼓舞,毅然自卫,奋起反击,“一·二八”淞沪抗战遂全
面爆发。事发时,蒋介石正下野赋闲,迫于内外压力,他也想借
机改变自己的形象,曾派张治中率中央军第5军驰援。中国军一
度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在其后的战争中曾迫使东京军部三易
主帅,吃尽苦头。
但蒋介石当时奉行的毕竟是不抵抗政策,他眼中的宿敌是活
跃在江西及全国各地的中共及红军。派出一支中央军做做姿态可
以,但要他拼全力与日本人大战,他则不干。客观地说,他当时
并未打算真正援助上海战场。暗地里,他甚至指责19路军擅自与
日军交战,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因而派出第5军后,就再不发
一枪一弹一人。上海前线的中国军虽然在战场上打得相当出色,但
在失去中央政府及军队后援的情况下,最终还是未能取得第一次
淞沪抗战的最后胜利。
5月15日,中日双方在沪签订《上海停战协定》,规定上海及
苏州、昆山地区中国无驻兵权;承认上海为非武装区,而日军可
在在上海地区驻兵。当中国军根据协定撤出上海后,上海市内仅
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几千
人。而日本海军陆战队却堂而皇之地在上海长驻下来。又一个出
卖中国领土主权的屈辱条约降临在中国。从这一天起,上海就处
在了对日军极其有利,而对中国军十分不利的情势下。上海,从
此成了一座东方不设防的大都市。
但日本海军并不满足于仅仅驻军,当眼见陆军在东北、华北
大肆扩张时,海军手便痒得难受。1937年7月,日本在上海虹口、
杨树浦驻省海军陆战队约3000人,控制着进出上海的港口、要
道。有这些日军策应,日本陆、海军大部队可随时在黄埔江岸及
1937,大上海不设防(2)
长江沿岸登陆。这3000名陆战队员人数虽少,但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