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熊十力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中年崇信佛学,推重法相唯识之学,后由佛归儒,以《易传》为宗,独创“新唯识论”的哲学体系。 他认为“五四”以后,人们对西方科学技术的追求,实际只是情绪化地执著于西方思想的皮毛,是盲目崇拜西方的心态作祟。 他要求,对西方的认识必须与中国价值系统的重建相辅而行,即须先建立中国文化之“体”
,而他的哲学就是从本体论上为此而作的努力。贺麟倡导的是“新心学”。
“新心学”是西方新黑格尔主义和中国陆王心学相结合的产物。 贺麟对国粹主义和全盘西化的观点,都持否定态度。 他于1941年8月,在《思想与时代》杂志上发表了《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一文,第一次提出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新儒学”意义上的“新儒学”概念,并对新儒学的思想观点作了详细系统的阐述。 这篇文章被看作现代新儒学的宣言书和代表作。 在文中,他明确提出了“以儒家精神为本体,以西洋文化为用具”的主张。 他认为,数千年来,儒家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改造,总是
…… 468
264中国哲学初步
能够适应新的时代精神。 根据对中国现代文化动向和思想趋向的考察,他断言,新儒学是中国现代思潮的主流,现实社会正在“蔚成一个新儒学运动”。
他坚持认为,“民族复兴,从本质上说,应该是民族文化的复兴,儒家文化的复兴”。他主张输入与把握西方文化,以充实儒家思想。 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生死存亡,取决于能否把西方文化儒化、华化、中国化。“中国文化能否复兴的问题,亦即华化、中国化西洋文化是否可能,以民族精神为体,以西洋文化为用是否可能的问题”。
冯友兰鼓吹的是“新理学”。他在抗战时期写了《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贞元六书”
,集中宣传了他“接近于程朱道学的那套思想”。他公开声明,他的新理学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而不是“照着”讲的。 他所谓“新”
,在于他以程朱道学为正宗,吸收西方哲学,主要是用新实在论的逻辑分析方法,研究中国传统哲学,改铸宋明理学,把新实在论与程朱道学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形上学思想体系。一般说来,以上梁、熊、贺、冯四位现代新儒家所代表的社会和学术文化思潮,是现代新儒学发展的前期阶段。 解放以后,现代新儒学思潮在大陆基本上是处于消声匿迹的状态,它主要是转移到了港台地区,并逐渐散播到海外,得到了新的发展。50年代,以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钱穆等人为代表的港台现代新儒家,著书立说,发表演讲,奔忙于欧亚美三大洲,宣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弘扬
…… 469
中国哲学初步364
传统儒学。 用西方哲学的方法对中国文化进行解析,用现代西方社会的弊端比照中国文化的长处,同时也主张采纳西方文化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以重新建构中国本位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由唐君毅执笔,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共同署名,轰动一时的文化宣言:《中国文化与世界》(发表于1958年元旦,副题是:《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
“宣言”
系统阐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中西文化关系等问题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提出了现代新儒家“返本开新”的思想纲领。他们认为,现时东西文化应以平等眼光看待对方。 他们站在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场上,依据传统儒学(主要是陆王心学)
,竭力阐扬中国文化的价值。 他们认为,中国文化以心性为一切价值的根源。 传统心性之学以性善论为主流。 心性之学是人的道德实践的基础,它“依觉悟而生实践,依实践而增觉悟,知行相须而进”。
“心性之学乃中国文化之神髓所在,不了解心性之学,即不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伦理道德有人的内心精神生活的根据,及其所包含的宗教性的超越感情。 其人生道德实践主张天人合德、天人合一,能使天人交贯,天内在于人,人上通于天。 中国的义理之学,目标在于人的道德人格的完成。 中国精神文明高于西方,西方人应向东方文化学习,其主要内容是:“当下即是”的精神与“一切放下”
的襟怀;“圆而神”的智慧;温润而恻怛或悲悯之情;天下一家之情怀,等等。 同时,他们也剖析了中西文化各自的优缺点,探讨了中西文化的结合问题,并对世界未来文化作了展望。 他们承认,中国文化必须接受西方或世界之文化,肯定
…… 470
464中国哲学初步
了西方的科学和民主精神。 他们还对“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作了否定性的评价,认为马列主义与中国文化不相容。六七十年代,由于西方资本主义高度发达而带来了精神上的失落感、空虚感,由于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由于中国大陆大革文化命而造成的精神价值的解体,使现代新儒家们更坚信其思想方向之正确,因而更加活跃,掀起了“儒学复兴”的波澜。 其基本观点,与50年代以来的现代新儒学是同一思想方向,只不过对马列主义和“五四”运动的攻击更加明显、激烈而已。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建国以来社会发展屡遭挫折、经济建设落于人后的诘难,随着人们对“文革”文化专制的反思,特别是随着改革深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磨难,开放过程中西方思潮的涌入,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命运、尤其是和现代化关系的探讨。 在这股潮流中,现代新儒学思潮也播散到了大陆。 思想史界、哲学史界以至历史学界,都有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评价越来越高的倾向。“半部《论语》治天下”
,甚至“一句就可以了”的声浪,一度在学术讲坛上喧嚣。文学界的寻根热潮,特别是否定“五四”运动,否定鲁迅,诋毁“五四”运动造成了“文化断层”的观点,也大行其道。“儒学复兴”
的鼓吹者们在大陆找到了“知音”
,似乎看见了一抹希望的曙光。总的说来,现代新儒家代不乏人,现代新儒学思潮无论在海外,还是在大陆,都还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大致说来,现代新儒学思潮具有如下特征:
…… 471
中国哲学初步564
一、有着坚定的民族文化本位的立场,强调中国文化的“一本性”和优越性,肯定中国文化有活的内在生命力,主张以中国文化的价值为基本取向,塑造人格,建设社会,融合西方文化。二、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花果飘零”的心态,希望全民能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
,取得“共识”
,以弘扬中国文化。三、认为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同化力,与现代化并不矛盾,本身蕴含着发展科技的思想,包含着民主政治的根源。四、中道高于西器。 认为西方科技固然好,但也带来了思想文化上的一系列弊端,而没有思想根基和道德自我调适机制的科技、民主,是无本之末。 只有中国文化才能解决现代社会以及后工业文明的问题。 西方应向中国文化学习。五、中西文化可以融合。 中国文化应吸纳西方文化中的科学、民主等思想,使自己不仅成为道德实践的主体,而且成为“政治的主体”
、“认识的主体”
、“实用技术活动的主体”
,以便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吸收西方文化的养料,培育出现代意义的中国文化。六、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他们立足传统,面对现实,放眼世界,欲图将中国文化纳入世界文化体系之中,而又保持中国文化的价值和特色。七、具有鲜明的自信自强的主体意识和自尊自守的独立人格,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以弘扬中国文化为己任,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挺立不倒。
…… 472
64中国哲学初步
八、有着保守的政治立场。 他们反对马列主义,反对其成为中国的指导思想。 虽然欣赏马列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某些批判,但仅仅是从二者都是西方的产物,是作为“以毒攻毒”的现象而冷眼旁观的。 他们否定“五四”运动的思想方向,认为其对中国文化的破坏多于建设,破坏了中国学术文化“道统”的传承,造成了民族文化的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