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哲学初步-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地球成后……,由生元之始生而至于成人,则为第二期之进化,……人类初出之时,亦与禽兽无异。 再经几许万年之进化,而始长成人性,而人类之进化,于是乎起源。 此期之进化原则,则与物种之进化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

    ①

    这是孙中山描绘的一幅宇宙进化图,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孙中山的“以太”观的几个基本观点:第一,明确肯定作为宇宙的始基、万物的本源的“以太”是原始物质的一种形态。 这与17、18世纪西方自然科学把“以太”看作是媒介质是不同的,也和康有为认“以太”为“心”

    ,谭嗣同认“以太”作“仁”

    、“性”相区别。第二,揭示了物质世界是一个进化发展的过程:由“以太”的运动产生电子,电子凝聚形成各种元素,各种元素化合构成物质,物质凝聚形成了地球。 这种动、凝、合、聚的

    ①《孙中山选集》,第141页。

…… 441

    中国哲学初步534

    宇宙形成论,是同上帝创造世界的神权论相对立的。第三,阐明了地球形成后产生生元(细胞)

    ,进而有了动植物,再由动物(猩猩)进化成人的过程。 这就表明:物质进化发展到人类,才产生人的精神,所以,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相反精神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上述三点表明:孙中山的“以太”观具有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民生史观”

    是孙中山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为集中和完整地体现了近代中国哲学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历史观。剖析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从中可以认清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历史观的基本特征:它既具有突破封建时代历史观的进步性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性,又有作为唯心史观的许多严重弱点。⒇

    一、从理论来源上说,“民生史观”是继承我国“民生”

    意识的传统,“规抚”欧美学者威廉的“求生”哲学,从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独见”的历史观

    1924年1月至8月,孙中山在广州作了“三民主义”演

    ⒇①② 《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196页。

…… 442

    634中国哲学初步

    讲,其中所讲的“民生主义”

    就充分反映了他的历史哲学——“民生史观”。孙中山在讲述“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时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之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①他这里所说的“主义”就包括“民生史观”。笔者认为,孙中山除总结他从事革命40年的经验外,还“因袭”

    、“规抚”即综合了他对中西文化的考察,才得出他自己的“独见”。离开这三个因素是无法揭示孙中山“民生史观”的特点的。孙中山所谓“因袭”

    ,是指继承我国关于“民生”问题的传统思想。 他说:“民生二字,为数千年已有之名词。 至用之于政治经济上,则本总理始。”

    ②

    所谓“规抚”

    ,是指从莫里斯。 威廉所著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史观》一书中接受了人类“求生存”是社会进化“原动力”和“定律”的观点。所谓“独见”

    ,是指孙中山把上述两种观点,综合成为自己的体系,即“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的“民生史观”。

    ③这一“民生重心”就其具体内容来说,则包括“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④从这一“民生史观”内容的规定性上,我们可以看出它既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问题,即物质

    ①《孙中山全集》第7卷,第60页。②《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12页。③《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77页。④《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55页。

…… 443

    中国哲学初步734

    生活和日常生计,也涉及到人类对“生存”

    、“生命”的要求和求生的意志问题。 这是评价孙中山“民生史观”的关键问题。

    二、主张社会经济和社会意志“互为动力”

    ,这是“民生史观”的基本观点

    首先,孙中山主张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具有近似唯物史观的思想要素。孙中山在“民生主义”的讲演中,反复讲了衣、食、住、行是求生存和从事再生产的物质保障。 他说,吃饭是民生的第一个重要问题,穿衣是民生的第二个重要问题。 这里,他把以“养民为目的”的穿衣吃饭等生活问题作为其理论观念之内核,充分表明他对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重视。 这正是他具有近似唯物史观重视经济的基础作用的观点的一个重要表现。 他晚年着手研究“建国方略”

    ,把振兴实业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很好的例证。其次,“民生史观”

    又把人们要求吃饭、穿衣的物质需要,还原于一般的、抽象的“求生存”的欲望,并把“人类求生存”作为进化之原动力,这就陷入了二重性的矛盾。 他说:“古今一切人类之所以要努力,就是因为要求生存,……所以社会进化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

    ①这里的问题在于,“生存”这一含义是属于物质性的生活要求,还是包含如同动物的一般“求生”之本能,这是评价孙中山是属于一元论唯物

    ①《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69页。

…… 444

    834中国哲学初步

    史观还是二元论的历史观的关键。 我们认为,就算孙中山属于前者,也不能证明他的历史观是一元论的唯物史观。因为,孙中山明确地说“民生”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好像天空以内的重心一样”。

    ①这就离开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历史阶段的特定生产方式而谈“民生”

    的一般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生活要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个不同阶级、集团各有自己的物质要求,人们的所谓求生意志与动物单纯为了个体“求生”而争斗的状况有本质的不同。 孙中山的主观愿望是善良的,希望全国人民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但是他离开了生产资料归谁掌握的问题,离开了阶级斗争与专政的问题去考察历史发展的“原动力”

    ,最终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背道而驰的。孙中山将人类求生存不可缺乏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生活资料,与“求生存”的欲望、要求看成是互为体用的“原动力”

    ,这正是他的“民生史观”属于二元论或唯心论的实质所在。 他不懂得阶级社会中的人,不仅是“群”

    ,而且是划分为阶级的;他不懂得社会基本矛盾。 人与动物虽都有求生存的要求,但两者不能混同。 人是通过生产劳动获得生活资料的,这就有一个生产资料归哪个阶级掌握的问题。他不懂得生产决定生活,离开了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而谈生活资料的“公平分配”

    ,必然流于空想。孙中山的“民生史观”同封建时代的“民生”观念相比,显然是反映了资产阶级历史观的进步。 但如果与“五四”以

    ①《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377页。

…… 445

    中国哲学初步934

    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我国的传播相比较,则它的观点显然仍然属于唯心史观的范畴。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取代“民生史观”是历史的必然。 至于今天有人想用“民生史观”代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以民生主义吞没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的倒退而不是前进。 任何观念形态,都会伴随着历史和阶级斗争的发展而发展,都不可能是永恒的真理。“民生史观”

    作为在近代史上形成的一种历史哲学,它的产生和衰落,是近代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才真正实现了历史哲学的根本变革,并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三、错误地批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但不是反对马克思主义

    孙中山接受了威廉的唯心论影响,的确曾经多次批评马克思主义,其中包括下列几个理论问题:关于阶级斗争问题。 孙中山认为,阶级战争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阶级战争是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