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人的思维现象来说,亦存在着矛盾。 故此,方以智概括道:
“尽天地古今皆二。”
⑤
“凡天地间皆两端。”
⑤
①⑤ 《东西均。 三征》②《易余。 必余》③《东西均。 反因》④《东西均。 道艺》⑤《东西均。 公符》
…… 376
073中国哲学初步
“无非错综,无非反对。”
①
这就肯定了在统一物内部存在着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 进而,方以智指出,这两个相互排斥的对立面又“本于一”。他说:“岂非天地间之至相反者,本同处于一原乎哉?”
②就是说,“分”是相对于“合”而言的,“分”必然要“合”
,“一而二”必然导致“二而一”
,这就叫做“分即是合”。
③在这里,方以智肯定对立面的统一时,也承认统一体中有对立。他指出:“合无不分,分无不合。”
④他认为没有“分”就没有“合”
,“不分其合,乌能合分,乌能随分之即合耶”?
⑤这就揭示了“分”是“合”的条件,所以说“合二而一”是以“一而二”
为它的理论前提的。其次,从总体上看,方以智的“合二而一”命题表述了矛盾同一性的思想。 他认为:
“交也者,合二而一也;轮也者,首尾相衔也。”
①
“且举大较言之,阳清阴浊,至相反也。霄壤悬判而玄黄相杂,刚柔敌应而律吕协和,雌雄异形而牝牡交感,可不谓相因乎?
……人身之水、火交则生,不交则病,可不谓相因乎?……吉凶、祸福,皆相倚伏。“
⑦
“代而错者,莫均于东西赤白二丸。白本于赤,二而一也。 赤者平起赤而高中白,白者能白、能黑而满
①②③⑦《东西均。 反因》④⑤ 《东西均。 三征》①《易余。 知由》
…… 377
中国哲学初步173
轮出地之时本赤。 因其所行,错成生死。“
②
要理解这三段话的意思,就需弄清“交”
、“轮”
、“几”这几个特定的哲学概念的含义。所谓“交”
,方以智认为即如把溶液倒入羹汁中所形成的渗透状态。这表明,“交”
是指对立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以方以智称:“两间无不交,则无不二而一者。”
③
即是说,对立的双方无不相互交感,从而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可见,所谓“交”就是“合二而一”。然而,“合二而一”不是消除矛盾对立的绝对同一,而是“相反相因,因二以济”
④,即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从而构成对立的统一。 他举例说:天属阳,地属阴,阳清阴浊,是“至相反”
,然而,天色与地色“相杂”
,即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刚与柔是互相对立的,但音律却正借刚柔而得以协和,这便是在统一中又有对立;雌与雄其形体相异,双方互相排斥,但两者有交感关系,这又是互相依存;水性湿,火性燥,两者似不相容,然而在人体内,水火交则生,不交则病,两者又相辅相成;吉与凶、福与祸是对立的两端,但是,没有吉就无所谓凶,没有福也无所谓祸,所以,它们也“皆相倚伏”
,此方离不开彼方;月亮与太阳一出一入,“借成生死”
,似不两立,但月亮的光源来自太阳的折射,这就叫做“白”
(月亮)本于“赤”
(太阳)
,可见两者本质上又是相同的。 所有这些例子都说明对立的事物之间没有绝对不可逾越
②《东西均。 开章》③④ 《东西均。 三征》
…… 378
273中国哲学初步
的界限,它们总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而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所谓“轮”
,方以智在《东西均》中反复解释说:“轮也者,首尾相衔也。”
①就是说,“轮”是指矛盾的两端首尾相互衔接。 这种相互衔接,并不是指的两端“联系在一起在原地循环旋转”
,而是指的“轮续前后”
、“往来相推”
②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事物为什么会如此循环往复地运动呢?
方以智指出,事物的变化都出自事物自身的矛盾与斗争。 方以智说:“象无不对,对无不反,反无不克,克无不生,生无不代,代无不错……”
③这即是说,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无不有矛盾(对)
,有矛盾就有斗争(反)
,斗争的结果必然是一方战胜另一方(克)
,一方战胜另一方就意味着统一体破裂,就会产生新的过程(生)
,新的过程出现就是对旧的过程的一种更替(代)
,有更替就有由始而终、由终而始的循环往复的运动。所以,方以智指出:“物物皆自为轮。”
④在这里,方以智明确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力就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性。 由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性,所以世界上任何事物,不管它是有形状的具体事物还是无形状的物质本源——气,都是绝对地运动着、变化着的。 方以智说:“举有形、无形,无不轮者。无所逃于往来相推,则何所逃于轮哉?”
⑤这从空间来讲运动的绝对性。 从时间上来说,方以智认为,运动也是绝对的。 在事物发展变化的一刹那,都包含着前后相衔的联
①②④⑤⑥ 《东西均。 三征》③《易余。 反对六象十错综》
…… 379
中国哲学初步373
结和转化,“推见在之前际,即过去之后际;推见在之后际,即未来之前际。”
⑥正因如此,事物才会出现前后相续的转化运动。 方以智说:“一元一轮,一岁一轮,一月一轮,一日一轮,一时一轮,刹那一轮。”
①可见,“轮”是指事物由始而终、由终而始、首尾相衔、轮续前后、往来相推的发展与转化。所谓“几”
,即“‘几’者,微也、危也,权之始也,变之端也”
②。 也就是说,在方以智看来,“几”就是指事物初始运动的微妙原因,它贯穿于运动的全过程。“凡有动静往来,无不交轮,则真常贯合于几可征矣。”
③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永无止息的,借对事物如此变化的原因的揭示,即可以发现隐蔽于其中的“几”。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方以智的“合二而一”
命题实含有三层意思:其一,揭示了矛盾的两个方面不仅是互相对立的,而且又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而构成为一个统一体的,缺少一方,它方也就不存在,所谓“吉凶、祸福,皆相倚伏”
,即是此意;其二,确认互相依存的对立面的双方经常处于“相侵相逼”的状态,这即承认矛盾的斗争性;其三,肯定矛盾双方会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所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极必动,动极必静”
②,便是其意。从上面三点看方以智的“合二而一”这一命题,确实比较深刻地表述了矛盾同一性的思想。 尽管在表述上有这样那
①②③ 《东西均。 三征》②《东西均。 反因》
…… 380
473中国哲学初步
样的缺陷,而且由于受佛教与道家的影响有时还表现出追求超越矛盾的境界的思想倾向。 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个命题还是一个辩证法的命题。
理存于欲:戴震对宋儒禁欲主义的激烈批评
宋明理学中,特别是程朱一派,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第一性的精神实体。 如二程便认为“理”虽“无形”
,但“天下无实于理者”
①,“有理则有气”
②,“有理而后有象”
③。 朱熹则更明确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④这即把天地人类万物,都说成是“理”这一精神本体的外化。程朱还把“理”和封建伦常等级制度结合起来。 如二程说:“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⑤朱熹则说:“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
又说:“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
①《河南程氏遗书》卷三。②《程氏粹言》卷二。③《伊川文集。 答张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