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古大变局:影响近代中国的十一个关键人物-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怀な拧P鸵皆撼鱿秩绱酥卮笠搅剖鹿剩匀荒汛瞧渚獭K撬淙缓芸炀头⑾至苏庖槐缧缘拇砦螅浩舫魑淮跋炀薮蟮乃枷胛幕揠ⅲ谇橐坏┕迹鸵皆旱纳锌赡芤宦淝д桑旖率嫡嫦嘧魑白罡呋堋惫榈担て谝鳌:罄匆窖Ы萄Ы彩谌绾瓮ü齒片辨别左右肾脏,举出梁启超这一病例,遮蔽了几十年的“最高机密”才大白于天下。而此前有关梁启超的资料、传记等,在述及此次手术时,因割除的是右肾,大多记述,也是说右肾长了一个瘤子,经手术割除,而病情却未好转云云。

与梁启超的情形相反,康有为在中医无效平静等死的日子里,仅凭研读几本西医书籍,自己为自己诊断疗治,竟然“妙手回春”、死里逃生。梁启超贻误于西医,当时就有著名文人陈西滢撰文质疑协和医院,质疑西医:“腹部剖开之后,医生们在右肾上并没有发现肿物或何种病……他们还是把右肾割下了!可是梁先生的尿血症并没有好。他们忽然又发现毛病在牙内了,因此一连拔去了七个牙。可是尿血症仍没有好。他们又说毛病在饮食,又把病人一连饿了好几天。可是他的尿血症还是没有好!”陈西滢据此认为“西医就是拿病人当试验品”。此文一出,徐志摩等人撰文大力支持,社会舆论顿时哗然,西医一时成了众矢之的。尽管梁启超私下里也认为“手术的确可以不必用”,但他是西医科学的坚定支持者。面对一片反对西医的声音,躺在病床的他从维护科学与西学的角度出发,当即写下《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既为西医辩护,也是为科学辩护,希望人们不要因为个别病例的误诊而打倒西医,全盘否定西医的科学性。

借西方文明之火,以传统文化为薪,锻铸新型国民,像一根红线那样贯穿着梁启超人生之始终。他的毕生成就,既在学术、事功,更在迎接新世运,开出新潮流,呼唤新国民。他认为中国乃“少年中国”,他自己也是“少年中国之少年”。他历来主张欲革新国家,必先革新国民的精神和思想。开展国民运动,最重要的就是塑造“现代青年”:“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你的自由意志。”他至死都在进行着启蒙广大民众的努力,号召国民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政治,开辟新中国,建设新世界。梁漱溟曾在《纪念梁任公先生》一文中写道:“当任公(梁启超之号)先生全盛时代,广大社会俱感受到他的启发,接受他的领导。其势力之普通,为其前后同时任何人物——如康有为、严几道、章太炎、章行严、陈独秀、胡适之等等——所赶不及。我们简直没有看见过一个人可以发生像他那样广泛而有力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惠及当时一代人,而是长期持续着,施及今天乃至未来。

记得笔者十八岁那年读师范时,初见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一下子就被他那汪洋恣肆、辽阔奔放、一泻千里的激情与生动形象、诗意盎然、绚烂多姿的文字所吸引,不知不觉地深陷其中,直至花了几个早晨的功夫将全文背下,才觉得完成了一桩重大任务似的心有所安。尽管篇幅有限,我还是忍不住将《少年中国说》的最后一段抄录下来,作为本文结尾,与读者诸君共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箠之惨酷,唯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唯我少年享之……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孙中山:民国之父

鸦片战争在带给中华帝国炮火与灾难的同时,也开启了几扇认识西方世界的窗口,唤起了沉睡不醒的有志之士与部分民众。就地理位置而言,鸦片战争源于广州,因此,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珠江三角洲,相应地占有了得风气之先的条件与便利。撇开其他不谈,仅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重量级关键人物,仿佛惊雷霹雳般一下子就涌现了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四位。洪秀全出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康有为的故乡是广东南海县(今佛山南海市),梁启超生长于广东新会县(今江门新会市),孙中山诞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这么多风云际会的顶尖级历史人物,突然出现在以广州为中心,半径约一百二十公里的区域内,看似偶然,实属必然。法国著名史学家、批评家丹纳认为,一种文明的发生、发展及性质取决于种族、环境与时代三大因素。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究其实,也是一种文明的发展与转型——由传统农耕文明向西方工业文明的转化与变迁。种族因素姑且不论,环境与时代,的确成为极其重要乃至决定性的因素。

广州在清廷近两百年的闭关锁国中,是唯一的一直对外开放的商埠,又因其毗邻香港、澳门,较之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其他四处通商口岸有着更多的地理优势。珠江三角洲作为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一时间因缘际会、人杰地灵、风起云涌,也属势至所归。基督传教士经香港来到广州,正是他们的通俗宣传册子成为洪秀全“太平天国”的源泉、基础与动力;康有为若非涉足香港,由耳闻目睹的震惊,到大购西书而归的刻苦研读,就不会有此后的维新变法;梁启超最初虽未亲往香港、澳门,但他直接受益于康有为中西文化融汇的“乳汁”;孙中山则比他们三人走得更远,十二岁就由水路经澳门远赴美国檀香山,并在那里习业读书。

其实,早在孙中山之前,珠江三角洲就已走出了中国的第一位留学生——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广东香山人容闳。1872年,又是他,作为学生监督、驻美副使率领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三十名留美幼童常驻美国,长期浸润在“欧风美雨”之中。

孙中山“生而为贫困之农家子”,全家住一间简陋小屋,靠租种几亩薄田过活,难得吃上一顿米饭,常以白薯为食。家中自然无钱为他单独聘请塾师,七岁时,便在别家私塾中附读。九岁入村塾就学,村塾,是一种带义学性质的学塾,经费从村中公产田收入中支出,以资助贫困子弟求学。也就是说,孙中山在赴美之前,已熟读《千字文》、《三字经》、《幼学琼林》、《古文评注》等训蒙读物及“四书”、“五经”,奠定了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

孙中山得以赴美,全赖远涉重洋的兄长孙眉。凭借自己的吃苦耐劳,孙眉在檀香山独自经营了一所农牧场,后又开设商店,使得全家的经济条件大为改观。1878年,孙中山在远赴异国他乡途中,“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檀香山的五年习业、学习生活,对年少的孙中山更是有着脱胎换骨的改造与变化。正是在这里,孙中山亲身感受到西方法制社会的良好秩序,读到了华盛顿、林肯等伟人的传记,接触到民主共和思想,娴熟地掌握了英语这门国际性语言,为此后七次周游世界从事革命活动,大量阅读西方原著,在海外联系外交、发表演说提供了极大便利。孙中山多次指挥革命党人进行军事活动,任过大元帅,可他没有受过军事训练,从未有过参军经历,仅在檀香山就读的意奥兰尼男子中学,上过兵操课。随着军事口令,孙中山摆动双臂,迈着健步,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对这适于现代武器的新式操练,孙中山不仅感到有趣,也觉得很有意义。这恐怕算得上他早年唯一的军事训练了。在檀香山,孙中山还想剪掉辫子,加入基督教,只是遭到哥哥孙眉的极力反对而作罢。但他后来还是因为反对偶像崇拜,扯毁关帝画像而惹恼孙眉,不得不听从他的安排,中途辍学回国,返回故乡翠亨村。

但孙中山终究不是“池中之物”,很快又转入香港继续念书,完成中学学业后,进入医校学习西医。当然,他在檀香山受阻于兄长孙眉的事情,很快就如愿以偿地得以实现——加入了基督教,剪掉了那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