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柳如是别传-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山黄鼎字玉耳,霍山诸生也。鼎革时起义,后降洪〔承畴〕经略,授以总兵,使居江南。其妻独不降,拥众数万盘居山中,与官兵抗,屡为其败。总督马国柱谓鼎:独不能招汝妻使降乎?鼎曰:不能也,然其子在此,使往,或有济乎?国柱遂使其子招之。鼎妻曰: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支,然志士不屈其志。吾必得总督来庐一面,约吾解众,喻令剃发。然吾仍居山中以遂吾志,不能若吾夫调居他处也。其子复命,国柱自来庐州,鼎妻率众出见,贯甲铁兜鍪,凛凛如伟丈夫,如总戎见制台礼。遂降,终不出山。黄鼎居江南久,后屡与郑氏通,郞总督时事败服毒死。

痛史第柒种弘光实录钞壹“〔崇祯十七年癸未六月〕乙亥湖广巡按御史黄澍召对,劾马士英于上前”条黄澍疏士英十可斩,其二云:

市棍黄鼎委署麻城,以有司之官,娶乡宦梅之焕之女。士英利其奸邪,互相表里。黄鼎私铸闯贼果毅将军银印,托言夺自贼手,飞报先帝。士英蒙厚赏,黄鼎加副将。麻城士民有“假印不去,真官不来”之谣。是谓欺君,可斩。

王葆心蕲黄四十八寨纪事贰附“皖寨篇”略云:

〔顺治〕三年秋,〔明荊王朱〕常水旧部李时嘉等复掠太湖,总兵黄鼎平之。是年冬,扬州人明瑞昌王军师赵正据宿松洿池间,称明帅,屡挫大兵。安微巡抚李栖凤遣兵备道夏继虞、总兵卜从善黄鼎冷允登、副将梁大用等合兵剿之。又霍山总兵黄鼎妻梅氏者,故麻城甘肃巡抚之焕女。鼎字玉耳,霍山诸生。始崇祯十六年五月凤阳总督马士英遣鼎入麻城寨说周文江反正,即委鼎署麻城知县。闻之焕女英勇而有志节,饶父风,娶之。顺治初,鼎即纳款于洪承畴,授以总兵,使居南直。梅氏独抗节不降,拥众数万踞英霍及庐凤山中,与总督马国柱所部兵抗,所部屡败。(寅恪案:下文同上引广阳杂记壹“霍山黄鼎”条,茲不重录。)

“皖寨篇”附案语云:

此事见刘继庄广阳杂记,近日如夕阳红泪录等书均载之。迹梅夫人壮烈之行,其夫应为愧死,故易书鼎妻为梅氏以予之,盖左忠贞侯良玉沈河翠游击将军云英后之一人也。诸书载此,均惜夫人不知谁氏。爰据弘光实录钞中黄澍劾马士英十可斩疏所称鼎娶麻城乡宦梅之焕女之语,证夫人为长公女。长公为明季边帅伟人,尤吾乡铮铮奇男子。宜夫人英壮有父风,其始终不屈,惓惓不忘宗国,志节嚼然,与其夫始附权奸终狡逞、求作降虏仍不能免,诚所谓熏莸不同器者矣。惟霍山黄氏今犹儒旧家风,夫人遗事必犹有传者,当再访摭之。

牧斋初学集柒叁“梅长公传”略云:

公讳之焕,字长公,一字彬父,黄之麻城人。万历癸卯举于乡,甲辰举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天启三年擢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南赣。丁母忧归里,今上即位召还,以原官巡抚甘肃。乌程用阁讼攘相位,公在镇,指手骂詈,数飞书中朝,别白是非。乌程深御之,思中以危法。己巳冬,奴兵薄都城,公奉入援诏,即日启行。甘镇去都门七千里,师次邠州,奉诏还镇。已又趣入援,纡回往还又数千里,师行半年始至。本兵希乌程指劾公逗留,欲用嘉靖中杨守谦例杀公。上心知公材,怜其枉,部议力持之,乃命解官归里。久之,乌程当国,豪宗恶子唆邑子上书告公,乌程从中下其事,中朝明知其满谰忌公才能,借以柅公。公自是不复起矣。公听勘久之,叙甘镇前后功,加级,荫一子。忌公者盈朝,卒不果用。辛巳八月十三日发病卒,享年六十七。

顾苓金陵野钞云:

〔弘光元年甲申四月〕加六安州总兵官黄鼎太子太保。先是,贼狄应奎率众数千自固始欲投兴平伯高杰降,杰遇害,走六安,杀贼将伪权将军足应樗,挈其印降鼎。鼎报闻,授应奎副总兵,赍银币。

清史列传柒玖张缙彥传云:

豫亲王多铎统帅定河南江南,缙彥乃遁匿六安州商麻山中。三年二月招抚江南大学士洪承畴檄总兵黄鼎入山招之,缙彥赴江宁纳款,赍较总督印及解散各寨士民册。

王氏据弘光实录钞称黄鼎妻为梅之焕女,牧斋诗题则称为“邓氏”,颇难决定。鄙意牧斋或者如其列朝诗集闰肆“女郞羽素兰小传”称翁孺为“羽氏”者相类,盖“邓尉”以梅花著称,(可参嘉庆修一统志柒柒苏州府“邓尉山”条所云“汉邓尉隐此,故名。山多梅,花时如雪,香闻数里”及汉书叁伍荊燕吴传。)文人故作狡狯,遂以“梅”为“邓”耶?俟考。复据顾氏所言,鼎于南都未倾覆前曾任六安州总兵官,故牧斋可称之为“六安黄夫人”也。又梅长公于阁讼时忤温体仁,体仁复助其豪宗恶子唆邑子告讦,欲加以重罪,其始末实同于牧斋与乌程之关系。由是言之,钱梅之交谊并非偶然。推其所以讳改黄夫人之姓者,岂因黄夫人参加复明活动,恐长公家属为所牵累欤?关于黄夫人事,据沈寐叟曾植文集稿本“投笔集跋”云“黄夫人见广阳杂记,余别有考”,子培先生曾官安徽,其作此考自是可能。今询其家,遗稿中并无是篇,或已佚失耶?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

(十二)

牧斋投笔集之命名,自是取班定远投笔从戎之义。此集第壹叠“金陵秋兴八首己亥七月初一日作”,(可参有学集诗注壹叁东涧集中“秋日杂诗”末一首“旁行侧理纸,堆积秋兴编。发兴己亥秋,未卜断手年”等句。)其以“金陵”二字标题恐非偶然。又第柒首第贰句有“秋宵蜡炬井梧中”之语,用杜甫广德二年在严武幕中所作“宿府”之典,(见仇兆鳌杜诗详注壹肆及卷首所附杜工部年谱“广德二年甲辰”及“永泰元年乙巳”条。)然则牧斋此际亦列名郑延平幕府中耶?但仍缺乏有力之证据,姑记之,以俟更考。

第叄叠“小舟夜渡,惜别而作”八首,殆因此时延平之舟师虽败于金陵,然白茆港尚有郑氏将领所率之船舶,牧斋欲附之随行,后因郑氏白茆港之舟师亦为清兵所击毁,故牧斋随行之志终不能遂,唯留此八首于通行本有学集中,以见其微旨,但以避忌讳,字句经改易甚多,殊不足为据。此叠八首不独限于个人儿女离别之私情,亦关民族兴亡之大计,吾人至今读之犹有余恸焉。(参梅村家藏稿贰伍“梁宫保壮猷纪”所云“〔八月八〕日中丞蒋公〔国柱〕亦至,乃以十三日于七丫出海。白茆港有贼伏舰百余,见之来邀,沙苇中斜出如箭。我长年捩舵向贼中流呼曰,斗来。〔梁〕公〔化凤〕与蒋公闻相持而近,知其遇贼。别部且战且前,已为我师举炮碎其四舟,杀五百人”及清史列传伍蒋国柱传略云“〔顺治十六年〕八月疏言自江宁大捷之后,料贼必犯崇明,急令镇臣旋师。未渡,而贼众大至。臣亲至七丫口相度形势,海面辽阔,距崇邑二十余里,遥见施翘河等处贼众密布,即发各营兵船出口拒贼于白茆”并金鹤冲牧斋先生年谱顺治十六年己亥条所论。)

投笔集诸诗摹拟少陵,入其堂奧,自不待言。且此集牧斋诸诗中颇多军国之关键为其所身预者,与少陵之诗仅为得诸远道传闻及追忆故国平居者有异。故就此点而论,投笔一集实为明清之诗史,较杜陵尤胜一筹,乃三百年来之绝大著作也。

此集有遵王注本别行于世,但不能通解者尚多。(可参有学集诗注卷首序文所云“余年来篝灯校雠,厘正鱼豕,间有伤时者,轶其三四首,至秋兴十三和诗,直可追踪少陵,而伤时滋甚,亦並轶之,盖其慎也”等语。)王应奎海虞诗苑肆录钱曾“寒食行”并序云:“寒食夜忽梦牧翁执手諈诿,欢如平昔,觉而作此,以写余哀。(上略。)更端布席才函丈,絮语雄谈仍抵掌。空留疑义落人间,独持异本归天上。(自注:“梦中以诗笺疑句相询,公所引书皆非余所知者,盖绛云秘笈久为六丁下取,归之天上矣。”)寂历闲房黯淡灯,前尘分别总无凭。(中略。)斜行小字丛残纸,笺注虫鱼愧诗史。未及侯芭为起坟,不负公门庶在此。(自注:“乙卯一月八日藁葬公于山庄,故发侯芭之叹。”)”可见遵王当日注牧斋诗之难矣。寅恪今亦不能悉论,仅就其最有关系且最饶兴趣者诠释之于下。此集传本字句多有不同,唯择其善者从之,不复详加注明。

第壹叠遵王注除第壹首外皆加删汰,即第壹首亦仅注古典字面而不注今典实指。例如“龙虎军”止引程大昌雍录,“羽林”止引汉书宣帝纪为释,鄙意唐之“龙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