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遇到日军疯狂的抵抗。因此,一到1945年夏,“第一代日本移民”中不少人给故乡的妻儿打长途电话向他们告别说:“我不能告诉你们我的任务内容,或许会遇到最坏的情况。”话简里传来了对方啜泣的声音。
特别训练持续了四个月之久,离“某日”越来越近的8月15日这一天,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了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了。门特雷特兵营里,“第一代日本移民们”爆发出欢呼声。
U·U先生等人回到家乡之后,又被下达了新的任务,要他们作为日本占领军的一员前往日本。1946年6月,运输船从西雅图出发,经过两周的航行,抵达了横滨港。相隔20年踏上了祖国的大地,奇怪的是心中却没有产生感伤之情。
从横滨前往东京的大客车中有许多“第一代日本移民”,他们都是盟军总司令部第二参谋部直属翻译人员。
“第一代日本移民们”说:“从大客车的窗口向外望去,川崎、大森一带已被烧成连一草一木都没有的荒野,真惨啊!……如果早知道会搞得这种惨景,倒不如在日美开战之前,招待那些顽固的日本军官到美国去参观一下……如果他们亲眼看到美国这个国家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国力强大,很容易就会知道,他们以美国为对手发动战争,就等于自取灭亡。”
翻译们的工作地点在东京丸之内的邮船大厦。盟军总司令部第二参谋部的总部就设在该大厦里。第二参谋部长就是威洛比少将。
翻译们当初的工作是把日本的报刊翻译成英语,然后提供给第二参谋部司令部。他们住在东京的八重洲大厦。1946年夏,第二参谋部开始同许多旧日军军官进行“接触”。“第一代日本移民”翻译的工作骤然间繁忙起来。U·U先生也是其中一人。
大约是1947年6月间,U·U先生巳记不清准确的日期了。那一天外边下着雨,一个满脸胡子的高个男子,被叫到邮船大厦。这位男子脸色很坏,他说:“我很冷,请允许我带着围巾吧!”他就是石井四郎中将。
“美方的审问者是谁,我巳忘记了,但是记得是在邮船大厦六层的一个房间作为审讯室。石井反复地表示:‘关于在满洲研究细菌武器一事,正如我已提出的报告所说的那样。’……他得意洋洋地说:‘让患鼠疫的成年男子背着沉重的沙袋走路,看他能走多少米。’这些话给人留下的印象很深。一般来说,翻译是记不住双方谈话的内容的。可是,石井的谈话充满着不同常人的感觉,所以我记住了。”据U·U先生的证词,对石井四郎的审问是“很客气的”。
“听了石井的谈话,我感到日军的确干了非常残忍的事,唯有我是个井底之蛙,独善其身,自以为并不像日本陆军那样,干出利用活人做细菌实验,用于战争的无耻勾当……可是在审讯中,我作为一个日本人,也同样感到非常可耻。”
U·U先生说:“石井四郎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邮船大厦,他巳多次被美军当局传讯,看样子巳向美军当局提供了详细的报告。石井四郎很早就同盟军总司令部有了接触,盟军总司令部也多次派人到石井家里,对他进行审讯……我只当过石井一次翻译,也就只知道这些情况。”
转入地下的731部队
在这里,再叙述一下731部队从平房撤退以后不久的石井四郎中将的情况。战后,石井四郎的行动一直是个谜。
据原部队人员讲,在731部队撤退前夕,石井部队长曾向运输班下达命令说:“要去吉林省通化!立即准备一辆性能最好的卡车供部队长使用。”运输班接受命令后,立即准备了一辆福特牌的卡车,装上了10桶汽油,做好了出车的准备。
可是,石井部队长又撤销了这道命令。运输班准备的这辆卡车还没有使用就被炸毁了。
从那以后,原部队人员说,在好几个地方都见过石井四郎军医中将:有的说在新京(今长春)车站前,有的说在奉天(今沈阳),有许多队员和有关人员还说在通化、在朝鲜釜山和台湾见过“石井部队长的身影”。
综合U·U先生的证词和731部队有关人员回忆的情况,战争结束前后,石井四郎军医中将的活动大致推测如下:
①苏军开始进攻的1945年8月9日,石井部队长乘飞机飞往新京(今长春),利用关东军司令部的电话,指示牡丹江、林口、孙吴和海拉尔等支队销毁构成细菌战犯罪的证据。
②除上述支队外,731部队在大连还有一个叫满铁卫生研究所的秘密支队。另外,在吉林省通化几个月前还保存着根据“口(RO)号作战”而运去的庞大的资料和器材。石井四郎下令烧毁这些物资,再行撤退。之后,他又返回731部队。
③731部队官兵、文职人员和家属乘坐的专列火车驶离哈尔滨以后,石井四郎乘军用飞机追赶火车,提前一步抵达釜山机场。
④石井四郎在釜山换乘日本海军事先准备的驱逐舰返回日本内地,指挥处理掉分散在东京新宿区若松町的陆军防疫研究所、京都帝国大学、金泽医科大学的“马鲁太”标本。
⑤同时,在金泽医科大学附近,“设立”了“731部队内地总部”。
731部队的战后本部
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8月19日那天,数名身着军队文职人员制服的人来到坐落在金泽市小坂町东一番地的野间神社。他们对出面接待的宫司(神社的最高神官)说道:“我们是撤退到舞鹤港的陆军部队的人员,来到金泽市后,找不到住处,十分困难。我们带着大量的粮食等,不会给你们增添麻烦,只想借责神社的一角暂住,请帮个忙吧!”
野间神社是金泽市河北一郡的总社(乡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社。穿过高大的石牌坊,院内可以看到高高耸立的松柏,长满青苔的石灯笼,露出青铜屋檐的洗手处……沿陡峭的石阶而上,来到白木结构的正殿和一座朱红漆的小祠堂的跟前。
来访的几位身着文职人员制服的人,来到正殿一侧的神社办公室兼宫司的宿舍。
据宫司的回忆,这些人的举止言谈都很稳重,没有一点军人的架子,看上去很像一支撤回内地的“无处栖身的部队”。当时,金泽市内驻有陆军第七联队。据宫司判断说,由于指挥系统和隶属关系不同,也许有什么无法帮助的原因。
金泽市是为数很少的几个免于战争灾难的城市之一,它离复员基地舞鹤很近,所以,市内求宿的人很多。战争刚结束,没有一个旅馆能容下一支部队。
遇到困难,应互相帮助。神社成为战败“皇军”的临时住处也是由于战争结束所造成的混乱。尽管他们没有说出部队的番号,宫司还是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腾出了神社办公室的二楼让这二十几个人住宿。
得到宫司同意留宿后,部队的行动非常迅速。当天傍晚,载着部队人员的卡车到达了野间神社,不只是一辆卡车,还有许多车辆和队员相继抵达神社大牌坊的旁边。一支部队突然开到神社来,使附近的百姓大吃一惊。
看到从卡车上卸下来的物资,百姓们更是瞠目而视。先卸下来的是几十袋大米,接着是面粉、大豆和食盐,大桶装的黄酱,瓷缸盛的酱油,这些物资多得不是十袋二十袋,而是堆成了山。平时正为缺粮而发愁的百姓,虽一直听说军队里的物资很丰富,但是,这次亲眼看到路旁堆起的粮山,谁能不羡慕呢!
其中最让百姓看得眼红的是袋装的砂糖和葡萄糖粉。这些很久没吃甜食的百姓们,一看到成堆的葡萄糖都瞪大了眼睛。
曾经目睹过当时情景的百姓们作证说:“卸完卡车上的物资,立即用苫布盖了起来,车就开走了。几小时以后,那辆卡车又回来了。……我们看这趟卸下来是什么呢?从车上搬下来几台崭新的‘胜家’牌缝纫机……几十捆用马尼拉麻编成的新绳索堆在路旁……布料也堆积如山。还有用油纸包着,不知里面是什么,好像金属似的东西,也有蒸汽锅直径约有一米左右,还卸下大的铁拒。”
阴影笼罩下的部队
对这支二十多人的部队来说,物资可说是太多了。最后,他们在野间神社里搭了一顶帐篷,还装不下。当地的百姓把神社附近的青年团的一座建筑物(青年会馆)也让出来,把大部分物资装了进去。
搬运工作一结束,部队的负责人马上宣布向神社附近的百姓们发放和分配物资。为了领取葡萄糖和大米的“特殊供应”,百姓们在野间神社前排起了长队。这种“特殊供应”完全是为了安抚附近的百姓。人们知道这支部队是驻满洲的第7